今日是:

  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稀为贵。这也是现代经济学教给我们的供求关系理论:当供应短缺时,价格高企;当需求增加而供应不变或增加很少时,价格会上涨。这就是本文所谈问题的简单答案。

  首先,让我们看看中国医疗价格增加和医疗服务供应增长缓慢的事实。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医疗价格从1996年至2006年间分别增长了12.4%、22.9%、17.2%、11.7%、11.1%、10.5%、8.2%、8.9%、5.2%、5.2%和3.0%。这样的增速相对于这几年稳定的消费物价指数来说是很显著的。

  而医疗服务供应增长缓慢,主要通过下表列出的几个方面来衡量,其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07(见附表)。

  我们可以看到,2004年医务人员的数量和1996年差不多,而病床数目在此期间也只增加了10%多一点。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以来,这些指标开始有了较高的增幅,可以帮助理解这一时期医疗费用的增长放缓。

  我们现在给出医疗服务供应增加缓慢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原因是:在中国,医疗保健提供是国家政府的责任,而中央政府将这份责任分给了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他们大多喜欢将其有限的财力用于发展经济,因而只提供刚好够的医护人员以确保履行了自己的责任。

  解决医疗服务供应的问题,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允许和鼓励民办医疗机构和中西医实践的发展。中国早已容许和鼓励民办学校发展,民办医疗机构不仅会增加医疗服务的供应量,并且会引入竞争,迫使公立卫生机构改善医疗服务品质。我想不出其他还有哪个国家的政府通过这样的简单倡议就能如此高效地改善经济,给人民带来福祉。

  有一些人反对允许和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他们认为,首先,这表示政府会失去对医疗系统的控制。但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政府可以继续规范私立医院的行为,就像监管私营企业和私立学校一样。第二,有人声称,医疗服务应和其他商品或服务区别对待,因为对于病人会想要什么,医生知道得更多(经济学上被称为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可以让病人花费比他们实际需要更多的费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事实,但我们不能假设病人是完全无知的,因为他们可以咨询朋友和其他医生。而本文要强调的一点是,医生这种剥削行为在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一样多。第三,有些人认为这个政策是不可行的,因为中央和地方的医疗卫生官员可能有既得利益,会保护公共医疗机构,反对建立私立医院。要解决这个问题,中央政府并不需要原则上肯定民营医疗机构是否可取或优于公立机构,只需要大开绿灯让它们成长。如果私立医院不如公立机构,病人就不会去私立医院。

  一个相关的反对意见是,地方政府可能不愿意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在当地发展。我的建议是,中央政府大可不必干预地方政府的政策,只要确保建立民营医疗机构的权利成为一项国家政策。一些地方政府可能不愿意鼓励民营医疗机构,但他们应该会酌情执行这项政策,因为鼓励民营医疗机构能为他们带来经济效益,减少财政负担以及改善人民福祉。中央政府可以把引入民营医疗机构的问题留给地方政府去权衡,相信如果实验成功,更多的地方政府将效仿。

  在结束本文之前,让我再次强调,这篇文章只涉及医疗服务的供应,讨论谁来提供医疗服务,而不是如何承担医疗费用。中国最近已开始尝试不同的方法来完善医疗保险政策,但这不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人们可能会问,医疗保险资金能否用于私立医院支付费用,及地方政府的补贴是否也应提供给私人医院?我对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这样才能有竞争。关于第二个问题,我的答案与上一段一样,这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政策。增加竞争和改善福祉的动机会使许多地方政府为所有医疗机构提供平等的补贴。如果补贴以医保的形式直接到达病人就更好了,这样病人可以自己决定到哪家医院就诊。收费高服务差的医院将不得不做出改变,否则无法生存。

  (作者为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邹至庄 (丛玫 译))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