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昆虫作为药物治病,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西周时期,《周礼》中就曾指出“五药,草木虫石谷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内外利用蜜蜂、蚂蚁、螳螂等昆虫作为药物原料的历史漫长,药用昆虫在外伤方面的疗效更是数不胜数。

 

  

 

  对于外伤患者来说,使用药用昆虫的提取物等药品时,不仅应该慎重选择药品的成分以应对不同的病症,更应该了解清楚如何用药,因为错误的用药方法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

 

  在判别药品成分方面,自古以来就没有包治百病的药,所以选择药品首先要根据外伤的症状对症下药,其次要注意内服与外用药品的内在统一性,例如以美洲大蠊干燥虫为提取物的外伤药康复新液,就重点关注炎症消除、创面修复、免疫功能调节等,而且康复新液可以外用又可以口服的药。诸如此类的昆虫提取类药物,值得外伤患者更多地关注和了解。

 

  当然,选择合适的药物只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正确地进行用药,许多患者在使用外伤药液时都会陷入误区之中,不仅影响了药效的发挥,有时候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误区一:对于外伤,直接涂上药液即可

 

  

 

  恰恰与这一观点相反,事实上,在外用药液之前,一定要首先进行清创消毒工作。患者可以先使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再用双氧水或碘伏等进行消毒,然后再涂抹上药液,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

 

  其次,涂抹只是外伤药液的使用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小面积的皮肤创口或口腔创面,例如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新生儿尿布皮炎、小儿手足口病的皮疹等,涂抹后可以缓解疼痛,缩短治疗疗程。但是对于面积较大的创面和一些其他疾病,涂抹的方式并不适用。

 

  误区二:大面积的创口,也可以采用涂抹的方法

 

  

 

  对于大面积的创口而言,直接涂抹外伤药液不仅会影响疗效,有时还会造成细菌感染等更严重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湿敷是比较推荐的使用方法。湿敷的基本方法是将浸透外伤药液的纱布敷在创面上,需要注意的是:

 

  使用纱布覆盖或浸渗药液时,所用纱布均应采用灭菌医用纱布。创面有感染的时候,应结合用抗生素配合治疗;

 

  每天需换药1~2次。

 

  误区三:譬如糜烂性中耳炎等耳部外伤不能使用药液

 

  耳部作为人体听觉的重要器官,古称“窗笼”。耳朵一旦出现外伤炎症,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便,更使得患者在用药时因为过分小心而耽误治疗。

 

  事实上,有一些外伤药液对譬如糜烂性中耳炎等耳部外伤具有显著疗效,但是只要配合恰当的用法,才能够达到治疗的目的。对于此类病症,要采用滴擦法进行治疗,即使用滴管吸入合适的药液,然后滴入耳朵当中,例如上面提到的好医生康复新液就可以每次10滴,每日5-6次,坚持一段时间就能够对病症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

 

  误区四:手术后不宜马上使用外伤药液

 

 

 

  事实上,在手术后及时使用药液不仅可以明显缩短术后创面的愈合时间,而且治疗过程中痛苦也要少得多。

 

  以肛瘘、肛裂、痔疮等肛肠科疾病为例,临床观察表明,术后采用填塞法可以对伤口愈合,消炎修复起到明显的作用。在消毒之后,可以使用药液直接冲洗,之后再用浸透药液的纱布填塞或敷用,每天换药1~2次。

 

  此外,填塞法同样适用于妇产科相关的疾病如宫颈糜烂的术后。可以在手术后马上在阴道填塞药液浸泡的带线棉球或者纱布,使之与宫颈紧密接触,保留3~4小时取出。在术后1~2天,患者可以到医院由医师继续此步骤,或者取适量的好医生康复新液,用温水稀释1倍,对外阴和阴道进行冲洗。

 

  不仅如此,对于因感染致术后难愈合创面的情况,如妇产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还可以使用引流法在创面局部用药液进行纱条引流,每日换药1~2次,每次换药时挤尽渗液,连续3~7天,直到切口内无渗液为止,然后可以继续湿敷浸透好医生康复新液的纱布,直至创面完全愈合。

 

  误区五:灌肠保留不住药液、有敏感问题的人不宜使用外伤药液

 

  对于不易保留者或病情严重者,可以在灌肠液中加入2小勺白及粉或蒙脱石散,并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搅拌溶解,用文火边加热边搅拌,使之形成糊状,从而使药液变得粘稠。等温度降到37℃~39℃,再均匀加入适量药液就可以正常使用啦。

 

  对于肠道敏感者,可以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稀释后保留灌肠。根据病情需要,还可以配合其他药物进行联合灌肠。

 

  

 

  总的来说,使用药用昆虫的提取物治疗外伤,不仅应该注意药物的选择,更应该注意用药的方法,如上文提到的涂抹、湿敷、滴擦、冲洗、坐浴、引流、填塞和保留灌肠这8种方法,都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病症,只有配合恰当的治疗方法,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温馨提示:以上治疗和使用方法要求严格,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自行操作哦。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