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2008年5月30日,第44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在美国召开,本报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依托生物技术研发的“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解决了许多传统制药技术以及传统化疗药物难以解决的难题。在这次年会上,专家公布了一系列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包括赫赛汀、特罗凯在内的靶向药物表现抢眼。

  靶向治疗成为抗癌热点

  近年来恶性肿瘤对大众健康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今年4月23日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居民死因调查显示,在我国城乡居民死亡原因中,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排在前两位。其中,恶性肿瘤还是城市居民的“头号杀手”。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齐小秋指出:“我国城乡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属于世界较高水平,而且呈持续的增长趋势。与前两次调查结果相比,死亡率比上世纪70年代中期增加了83.1%,比90年代初期增加了22.5%。”值得庆幸的是,与70年代中期相比,许多高发地区的肿瘤死亡率出现大幅度下降。毋庸置疑,这一进展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近年来国内以及国际肿瘤学界在癌症治疗领域所取得的突破。

  以往提到癌症的治疗,人们最常提到的就是手术、化疗和放疗。这三种手段曾被老百姓形象地比喻为癌症治疗的“三板斧”。但是“三板斧”中,无论哪一把,都让患者感到“胆寒”。就拿化疗来说,一提到它,患者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脱发、消瘦、呕吐、白细胞减少以及其他一系列副作用。另一方面,化疗药物的疗效虽然有了不小的改进,但总的来说依然差强人意,仍有很多病人在接受治疗后撒手人寰。

  近年来在癌症治疗领域,生物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生物治疗已成为抗癌的“生力军”。此前,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生物治疗将成为今后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模式。依托生物技术,开发新型抗癌药物将成为今后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向和潮流。其中,靶向药物已成为医生、患者乃至大众关注的焦点。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关于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不断公布。与会专家指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研发新型的靶向药物将成为肿瘤研究的重要方向。

  这里提到的“靶向药物”,就是有针对性地瞄准预期的“靶位”,而不会伤及其他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具体到肿瘤的治疗方面,它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针对某个器官,例如某种药物只对某个器官的肿瘤有效,即器官靶向;其次是针对某一种类的癌细胞,药物进入体内后可选择性地找到它们的“目标细胞”,进而导致这些细胞凋亡,即细胞靶向;第三种是分子靶向,它的目标是肿瘤细胞里面的属于某一“蛋白家族”的某部分分子,或者是一个核苷酸的片段,或者是一种基因产物。可以说,分子靶向是靶向治疗的最高境界。

  靶向药物适用于各阶段乳癌患者

  乳腺癌是在全世界妇女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增乳腺癌病例超过100万,每年死于乳腺癌的女性近40万人。中国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癌的发病率也节节攀升。近年来,医药界正在努力尝试通过靶向药物控制这一顽疾。

  研究表明,约有20%―30%的乳腺癌患者会过度表达一种叫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蛋白质分子,这被称为“HER-2阳性”。极具侵袭性、化疗疗效很差的乳腺癌中,HER-2水平很高。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开发了一种名叫赫赛汀的靶向药物,该药是HER-2的抗体,正好可以与这种分子结合,从而实现选择性杀伤的目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先要检查是否过度表达了HER-2,以作到有的放矢。研究表明,患者用药后有助于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以肿瘤为靶向,消灭肿瘤,抑制HER-2的表达,与此同时减少了因化疗引起的副作用。2000年,欧盟国家正式批准赫赛汀用于治疗晚期、即已经发生转移的HER-2阳性乳腺癌,2006年,又批准该药用于治疗早期的HER-2阳性乳腺癌。目前赫赛汀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方案的一部分,经常与化疗药物、内分泌治疗药物联合使用。具体说来,治疗早期乳腺癌时,赫赛汀可以在标准(辅助)化疗后使用;针对晚期乳腺癌时,赫赛汀可以与紫杉醇联合应用,用以治疗那些不适用蒽环类药物的患者。赫赛汀也可以与多烯紫杉醇联合一线治疗乳腺癌。此外,如果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不幸发生了转移,而HER-2和激素受体又均为阳性,可以接受赫赛汀与芳香酶抑制剂联合治疗。

  肿瘤学家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指出,近来完成的一项名为GBG―26的临床试验表明,晚期(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妇女使用赫赛汀后,可使无疾病进展的生存时间获得延长。这项试验为随机对照的三期临床研究,其结果表明,与单用化疗药治疗相比,赫赛汀联合希罗达可以帮助乳腺癌病人将无疾病进展的生存时间再延长近3个月。研究结果同时显示,在继续接受赫赛汀治疗后,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率从27.0%增加到48.0%,增长了近一倍。此外,使用赫赛汀后,即使疾病出现进展、而需进一步治疗,继续应用该药仍然有效。

  本研究的主要负责人、德国乳腺研究小组组长、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妇女医院的冯·明克维茨(von Minckwitz)教授说:“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在侵袭性HER-2阳性乳腺癌出现疾病进展后,曲妥珠单抗(编者注:即赫赛汀)仍可继续发挥作用。GBG―26研究结果证实,即使在疾病进展之后,曲妥珠单抗联合另一种化疗药物仍可靶向作用于乳腺癌,使肿瘤缩小。”

  专家指出,这项研究再次证实,赫赛汀在乳腺癌各个阶段均可发挥作用,并再次确定了赫赛汀作为HER-2阳性乳腺癌基础治疗药物的地位。

  靶向药物瞄准非小细胞肺癌

  此前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居民死因调查显示,肺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有多种病理分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最致命的一种肺癌。据统计,全球患者超过100万。近年来,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研究可谓方兴未艾,相关研究报告可谓层出不穷。

  在这次ASCO年会上,科学家报告了一项名为的TRUST的研究,结果显示,靶向药物特罗凯(又名厄罗替尼)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控制疾病症状和癌症的进展。此次年会上,TRUST研究备受关注。专家指出,这是因为它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非小细胞肺癌四期临床试验,研究历时4年多并且包括了亚洲、欧洲和美洲的52个国家的7000余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研究结果表明,在接受特罗凯治疗后,所有亚组的患者均可获益。研究人员从性别、吸烟状态、病理类型等多个角度进一步深入分析了特罗凯的功效。结果表明女性、吸烟者、鳞癌患者用药后,无进展生存期为8.9―12.7周。男性、吸烟者、鳞癌患者用药后,疾病控制率达到了69%。最令科学家感到兴奋的是,女性、不吸烟者、非鳞癌患者用药后,疾病控制率竟然达到了80%。

  德国格罗斯汉斯多夫医院胸腔肿瘤专家马丁·雷克(Martin Reck)博士说:“这些结果说明特罗凯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很有价值,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具有明确的疗效和安全性。TRUST研究表明,在日常医疗活动中,特罗凯可以给多样化的患者带来益处,无论患者的临床特征如何。”

  记者了解到,与赫赛汀一样,特罗凯也有特定的标靶,后者名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即EGFR。这种受体多见于肺癌和胰腺癌细胞。特罗凯以表达EGFR的癌细胞为特异性靶向,避免伤及正常细胞,可以避免化疗引起的多数典型副作用。2004年在美国,2005年在欧洲,特罗凯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晚期或转移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此外,在美国,该药还获准与吉西他滨联用,作为局部晚期、无法切除或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在欧盟还获准用于治疗转移性胰腺癌。4年以来,特罗凯治疗患者超过20万名,已在全球85个国家上市。

  化疗药物也在推陈出新

  记者在这次年会上了解到,在靶向药物研究突飞猛进的同时,科学家针对化疗药物仍在进行不懈的研究。化疗药物也经历着推陈出新的过程。

  欧美国家一直是大肠癌高发的地区,近年来随着国民膳食结构日渐“西化”,大肠癌在我国的流行趋势越来越严峻。5―氟尿嘧啶(5―Fu)是大肠癌的常用药,但是与其他化疗药物一样,它也存在相当程度的化疗副作用。后来,科研人员开发出了新一代的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希罗达,它通过三步被激活,包括存在于肝脏和肿瘤组织中的羧酸酯酶、胞嘧啶核苷脱氨酶及胸腺嘧啶磷酸化酶(TP),最后一步通过主要存在于肿瘤中的TP转化为对肿瘤有活性的5―Fu。就使得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较高,尤其在结直肠癌、胃癌及乳腺癌中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而其他部位的药物浓度较低。因此,它的毒性要比直接使用的5―Fu小得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老一代化疗药物殃及正常组织的缺点。

  在本次年会上,专家指出,希罗达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胃肠道肿瘤治疗的基础药物。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癌症中心的Edward Chu教授介绍了一项名为X―ACT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结肠癌术后辅助治疗中,希罗达相对于5―Fu(5氟尿嘧啶――大肠癌化疗的传统用药)在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两方面均具有优势。另外,在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希罗达不论单独使用,还是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都可以有效地取代5-FU。▲

 

    来源:《生命时报》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