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医疗应急小分队,16日在连夜绕行千里奔赴震中灾区的山路上,遭遇5.9级余震和山体大范围滑坡。

  危急时刻,他们不仅仔细果敢自我保护,更是临危不惧,在滑坡现场搭起简易手术台,在六支手电的照明下抢救两名被巨石砸伤的群众,稳定了群众情绪。 晚上,官兵和群众围坐在篝火旁,悲痛而不屈的歌声在“绝境”中唱响。

  千里挺进“救灾生命线”

  5月12日地震发生后,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大坪医院两个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组成医疗队,连夜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于5月16日下午1点半,经雅安、马尔康绕行至理县一棵印村高家庄峡谷。

  高家庄S形的道路旁是呈九十度耸立上百米的山崖,疏松的岩石不时从石壁上滚落下来,卷起阵阵尘土,还不时有一些小石块滑落,后面也是落石区,大批车辆都想尽快闯出这一“死亡地带”。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副院长孙汉军让其他车辆先过,他带领的车队最后通行。

  新桥医院的车队刚刚通过1辆搭载有10余名护士的车辆,孙汉军就发现远处出现黄色烟尘,他赶紧喊到:“马上停止前进!我去看看,没有我的手势不要过来!”

  话音刚落不久,大地突然开始剧烈抖动,公路旁的房屋墙壁开始垮塌,树木剧烈摇晃,四周的悬崖峭壁上岩石崩裂加剧,尘土滚滚遮天蔽日。漫天尘土刹那间就将村庄和人群吞噬。不到一分钟时间,天空已经一片漆黑,高家庄顿时不见天日。大地的震动引起山体的共鸣,黑暗中,大家只听到来自四面山上岩石崩裂和滚落声。司机、医疗队队员纷纷从车上跳下来,往后躲避强烈的地震和飞石。

  临危不惧展开生死救援

  此时,先行出发的10多名护士生死未卜,悬崖下的一片房屋被瞬间摧毁,一些惊慌失措的群众发出惊叫,四散奔逃。四处塌方将数十辆汽车和500人左右围困在峡谷的一小段中。

  混乱的局面如不及时控制可能导致不必要的伤亡,孙汉军看到一块高处的菜地比较安全,赶紧拿出电喇叭,指挥老乡和部队向这里转移。“部队踩坏了老乡的菜,我掏钱补偿,老乡怎么都不要!”孙汉军告诉记者。

  孙汉军开始清点人员、物资,新桥医院的一辆救护车和兄弟医疗部队的同志冲过塌方区即与后面部队失去联系,装有物资的卡车和炊事车、运水车、给养车全部被山体掩埋。

  “有人受伤了!”还来不及担忧,就听到有群众大喊。新桥医院的军医们,赶紧冒着飞石危险从物资车上抢下担架,和群众一起将两名重伤者抬到菜地上。

  来不及搭帐篷,医生跪在菜地上,用六把手电照明,开始为他们检查病情。第一个被抬过来的是移动公司职员刘建秋,他在抢修通讯光缆时,遭遇余震和塌方,一块飞石击中他的右臂,致使整个肩膀被砸断。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的朱忠主任马上带领神经外科的刘海鹏教授和骨科的李长青教授仔细为他检查了病情。三位医生迅速确认,伤者胸臂部受到重创,失血过多,呼吸、心跳出现停止,瞳孔放大,需要马上手术抢救。十几分钟后,普通外科教授王立明、心血管外科教授王学锋,就在刚刚搭起的手术帐篷内,跪在地上为伤员做了手术。刘建秋的工友们在帐篷外相互安慰着:“没事儿,解放军的教授亲自给建秋做手术,建秋有救了!”45分钟后,刘建秋的心跳和呼吸均恢复正常,手术成功结束。据介绍,刘建秋后来在转运过程中,由于道路颠簸致使内出血而不幸牺牲。

  而在另一边,胸外科副教授戴纪刚正在为另一位伤员、葛洲坝水建五公司的司机李勇强检查。大塌方开始时,他的车正好被砸在中间。十分幸运,戴教授告诉李勇强,虽然他吐了一口血,但伤情并不严重,不需手术。

  飞石还在不断坠落,但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浑然不觉。前后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救,两名患者都暂时脱离危险。搭载有10余名护士冲过高家庄的车辆也传来人员安全的消息。

  “绝境”下的不屈精神

  17日上午,新桥医院医疗应急小分队继续前进,副院长孙汉军走在最前面,到达理县后他又送另两个小组进入汶川。下午快两点时,他们结束了医疗救助的第一天。在此途中他们又先后遇到两次飞石险情,所有官兵没有发出一声惊叫,虽然他们紧张的汗水已湿透军装。

  “如果不是孙院长及时发现,我们都已离开人世。”现在仍在余震不断的理县救死扶伤的普外科教授王立明等医生护士说,经历了险境,他们更加珍惜生命但并不惧怕牺牲。

  16日冒死冲过高家庄的卫生队教导员周利蓉说,我们后来才知道,16日大部队被困高家庄时,四周只有一座山没有发生大面积滑坡。当时部队组织群众聚集在这座山旁一块1000平方米左右“相对安全”的地方。从落石区抢救出来的几顶帐篷,除了安置伤员外,都提供给了老人小孩。部队和其他群众为了御寒,燃起篝火,不知是谁开始第一声哼唱——“团结就是力量”,悲痛而不屈的歌声在“绝境”中经久不息。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