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上午9时过,家住重庆渝中区两路口健康路68号2栋吴淇(化名)的手机响起。听到柔和的铃声,吴淇将电话挂掉。原来,吴淇将电话铃声分为上司、父母、朋友、同学等多种,她刚才挂掉的是同事小李的电话。

    “眼睛瞪得像铜铃,耳朵竖得像天线……”快10时,手机响起《黑猫警长》的铃声,吴淇翻身起床拿起手机,抓起床头柜上的水杯喝口水顺了顺嗓子,来到阳台上:“主任啊?我在外头办事。”整个过程,吴淇只用了15秒。

    “我不是主任,我是小李。”吴淇哭笑不得——原来,小李给吴淇打电话被挂断,便用领导的座机打了过来。抱怨一番后,吴淇向小李打听上司的动向,小李称:“放心,主任外出了。”吴淇松了口气,继续睡“回笼觉”。

    24岁的吴淇在较场口一写字楼工作。年末,单位事多,想利用周末睡懒觉的吴淇想出了这一招——铃声识人。朋友、同学、同事的电话铃声是外文歌《valder fields》,上司的电话是《黑猫警长》,以此决定是否接电话。

    10时30分,《黑猫警长》的铃声又响起,以为仍是小李,吴淇吼道:“黑猫警长,又打主任电话吓我。”“哪个是黑猫警长?”电话那头,一男子有些冒火,吴淇睡意顿消:“主任,我说错了……”

    最终,吴淇用手机铃声辨人被上司发现,被罚在公司春晚上唱《黑猫警长》。

    记者在网上随机采访了20名20岁到30岁的网友,有16人喜欢将铃声分类,目的都是以铃声识别来电者,其中,女生占多数。

    “以铃声设置区别对待来电者,有一定的合理性。”重庆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朱万里说,铃声设置实际是一种角色转换——父母的铃声预示关爱,朋友的铃声预含轻松愉快,上司来电多是工作警醒:“不同的铃声体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乐章,调整得好,是种动力。”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