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与手足口病的联系与区别
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是由人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病,部分EV71感染患儿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重症患者出现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脊髓膜炎、肺水肿、肺出血等。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的特点,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病例出现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症状,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肠道病毒71型等。
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病,但也可表现为其他疾病,手足口病可以由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引起,也可以由柯萨奇病毒A组等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但根据国内外资料,与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相比,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疾病发生重症感染的比例较大,病死率也较高,重症病例病死率可达10%-25%。
由于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临床表现多样,临床上缺乏简便、快捷的诊断方法,所以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的诊断困难。
二、阜阳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情况
阜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在3月27-31日陆续收治5名临床表现为重症肺炎的患儿,均经抢救无效死亡。这一异常情况引起了临床医生的警觉,向院长报告并通知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省卫生厅于3月31日接到报告后,立即派遣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省儿童医院临床专家组成的第一批调查组赶赴现场调查,4月3日,卫生厅组织临床、检验、流行病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了会商,未能明确病因;4月4日,省卫生厅再次派出第二批调查组,并组织疫情研讨会;4月15日,安徽省卫生厅报告卫生部。
接到安徽省报告后,卫生部高度重视,陈竺部长和高强书记作出批示。同日,卫生部派出了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专家、临床专家于次日凌晨抵达阜阳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防治工作。标本采集、运送等工作全面展开。4月23日专家组向卫生部正式报告,明确此次疫情主要由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所致。
4月23日卫生部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手足口病的医疗救治、疾病监测、卫生防疫健康宣传等工作,并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组。4月25-27日,陈竺部长率工作组赴安徽阜阳,现场了解、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卫生部于4月29日印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手足口病等肠道感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卫生部门加强对手足口病等肠道感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完善防控工作方案,强化重症病例临床救治,加强日常主动监测,组织专业人员培训,大力整治环境卫生,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和媒体应对工作。并印发《医疗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南》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南》,用于指导各地防控工作。近日,卫生部又增派16名专家和医务人员赴安徽指导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并拟向安徽省划拨300万元专款用于疫情处置。
三、肠道病毒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建议
由于缺乏可靠的本底资料,人群既往发病水平不详,但根据今年的疫情报告数据分析,报告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因此,预计阜阳市手足口病疫情仍将持续一段时期,病例数将继续增加,重症和死亡病例也还可能继续发生,但随着病例早期发现和临床救治工作的加强,重症病例的救治成功率将明显提高。
从近年来报告的疫情资料来看,每年的发病时间高峰位于7月份左右,所以今后几个月全国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将有明显增加。同时,随着各地对手足口病报告工作的不断重视,报告数量更加精确,可以预测2008年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将去年进一步增加。但由于目前报告的疫情数据多来源于监测或暴发疫情调查资料,因此,难以对疫情的流行态势做出准确的预测,但做好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可以做到有效预防。对个人和机构来说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儿童、家长、托幼机构工作人员都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的食物等。
2.注意婴幼儿的营养、适度运动及充足睡眠,以提高免疫力。
3.托幼机构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阻断间接接触传播。
4.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监督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流通食品及公共场传播。
5.流行期间及流行地区,在托幼机构及小学开展学生晨检工作,及时发现病例。发现疱疹症状患儿即动员家长对其进行家庭隔离治疗,直至病愈方可返校。流行期间,避免出入人潮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尽量不要与疑似患儿接触。生病时,应尽速就医,请假在家多休息,注意居家环境的卫生清洁及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