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编者按:在一场巨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有效地对幸存者、救援人员和灾区群众进行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法制周报》连线卫生部派往地震灾区的心理应急专家组成员、浙江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长赵国秋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主治医生李卫晖博士,解读灾后心理治疗的作用与意义。

  经历大地震后的幸存者,不少人很难摆脱心中的恐惧,他们需要心灵的抚慰。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应出现在灾难第一现场。成功的心理干预,不是抹去灾害的这段记忆,而是把记忆置于受害者心理承受范围之内。”5月18日中午,《法制周报》记者连线采访了著名的心理干预专家赵国秋,他已经在灾区奋战了三天三夜,这支专家组曾参与云南大地震和桑美、云娜强台风等灾后心理危机应急干预工作。

  “地震孤儿”的心理创伤

  被临时安置在绵阳社会福利院的北川县曲山小学学生刘小桦,仍在等待“正翻山出来”的父母。这次灾难中,小桦在学校亲眼目睹了奶奶、弟弟和两个舅舅的女儿遇难,与父母也失去了联系。

  12岁的刘小桦是温总理第一个看望的羌族孤儿,温总理带着硬咽的频频叮嘱和刘小桦不断哭泣点头的一幕,让亿万国人为之心痛。温家宝对在场工作人员说,“孩子心理创伤很大,要派人做好安慰工作。”

  5月16日,心理专家赵国秋对刘小桦进行了1个多小时的心理治疗。他与小桦席地而谈,懂事的小桦始终认为“爸爸、妈妈不会死”。取得小桦的信任后,赵国秋让她放松、充满安全感。赵问及小桦地震时的目睹和感受,试图导出她的心理阴影,把她头脑中血淋淋的记忆破坏掉、粉碎掉,释放情绪。

  “小桦的精神创伤源于她亲眼目睹了同学、老师从求生的呼救到绝望的呻吟到悄无声息的死亡过程,后来又得知外婆、弟弟的死讯,这对一个才12岁的小女孩来讲太沉重了。她的具体表现为返回(灾难现场)、惊恐、哭泣、恍惚、梦呓(快逃快逃),是一种典型的复合型精神创伤。”

  为配合此次心理干预,专家组专门设计了一份“四川地震心理危机干预问卷”,用于心理评估。赵国秋一再叮嘱随行人员,“无论孤儿说什么,你都不能在他们面前掉眼泪,要么深呼吸控制,要么到外面哭,否则会影响干预效果”。

  接受心理干预中,刘小桦哭过4次,但一次比一次减缓。最终,赵国秋因刘小桦说出“我记不起来了”而结束干预。尽管是一个艰难的案例,但刘小桦模糊的记忆让此次干预“比较成功”。 “小桦需要做进一步的心理治疗,她一直很‘阻抗’,如不能把她的心理阴影处理掉,在她的成长中将变成一个极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救援人员也需要心理干预

  当地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也让人担忧。5月17日赵国秋和他的心理危机干预组随医疗救援队赶到平武县城,10多位心理危机干预专家,连夜为平武县医护人员进行了心理状况评估和心理辅导。

  “我们救了伤员,谁来救我们,也要照顾好自己。”看到医生们疲惫的面孔,赵国秋没想到一开口,十几位医生都哭了,包括当地医院的院长和副院长。

  医疗救援队到达平武前,当地医生不但要照顾原本的住院病人、收治地震伤员,连续多天奋战,他们心力交瘁。一位医生痛苦地回忆,地震发生时,自己也经历了死亡,但面对伤员要更加坚强;可是面对家人,他就突然觉得非常害怕,实在太痛苦了。他随后和赵国秋进行预约,第二天请专家进行心理干预。

  赵国秋说,现在对灾区进行心理干预非常重要,不仅仅是对伤员,参与救援的消防、武警、医生等都需要进行心理疏导。“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睡眠不好、过分警觉等等都是心理有问题的表现。心理疏导员进行疏导时,必须和对方充分交谈,引导他“闪回”最恐怖、最害怕的一幕,敞开心扉才能化解心中的痛苦。”他介绍了一个方法:找到病人的恐惧点,帮助病人寻找到一个安全岛,锁定一个最害怕的画面,慢慢引导到安全岛来,能有效缓解痛苦。

  应避免第二次创伤

  卫生部心理应急专家组成员、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主治医生李卫晖博士说,并不是所有灾区群众都需要心理干预,要根据心理严重程度制定不同的方案。“要优先考虑对孤儿和伤员的心理治疗。”

  5月19日一整天,李卫晖都奔波在绵阳市九州体育馆、长虹培训中心等几个灾民安置点中,下一步,李卫晖博士和来自其他省区的心理专家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总结大地震中人们的心理特点,培训当地的心理医生,对灾区群众开展长期的心理治疗。

  从废墟中救出来的北川中学高一学生肖波(化名)时常惊恐、精神极度紧张,一看到周围人离开病房时,就恐慌地说:“快,地震来了,人都走光了,快跑。”李博士首先告诉肖波,有这种心理很正常,其他获救学生也存在,任何人经过这种灾难都会很惊恐。“这就像一注镇定剂,让他心理放松”。因为还有余震,李博士强调现在医院很安全,帮助他回到“安全空间”。

  肖波说将来想参军,“因为我是被勇敢的解放军战士救出来的!”李博士立即引导他要为实现理想而努力。肖波点点头,表示要坚强。长时间聊天后,她离开时正好发生了余震,这次肖波没有害怕,而是镇定地紧握床板和妈妈的手。“他开始有了安全感,心里有了一个努力生活的希望,这表明初次心理干预比较成功。”李卫晖还将对他做跟踪心理治疗。

  李卫晖希望通过《法制周报》特别提醒,目前对灾区群众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特别重要,但灾区急需的是专业的心理卫生专家和受过专门培训、具有临床经验的心理医生,要严格控制一些只经过简单培训和缺乏临床经验的心理工作人员进入灾区,避免给灾区群众造成第二次心理创伤。

  李博士说,“做了十多年的心理临床治疗,在危急关头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尽上一份力,我感到无比荣幸与光荣。来到灾区,我们付出了很多,但也得到了很多。”据悉,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还将派出下一批待命的心理和疾病防疫方面的专家赴川。

  20%的灾民亟需心理治疗

  赵国秋通过4天来对在四川江油市、平武县等地的灾民进行心理危机评估,发现有20%以上的人亟需心理治疗。

  “心理危机干预越早越好,最佳时间在危机事件发生的24小时至72小时,越往后,心理上的创伤就越难医治。”

  在对南坝小学幼儿园幸存者7岁的云云(化名)进行心理治疗时,赵国秋和心理专家傅素芬用“快速眼动信息再加工技术”,将她记忆中的恐怖画面导出来、抹掉,“粉碎”了她的创伤性记忆。

  云云是被两个老师用躯体挡住水泥板而幸存的,她甚至看到了同学被砸断的头,获救后仍然极度惊恐,经常哭泣、尖叫。心理专家让她找到了自己认为最安全的地方外婆家门口的草地上坐下,然后告诉她“回到了安全的地方,让她想象美好的东西。”经过3次反复,云云再去回忆恐怖的场景“十分困难”了,“不想它时就不会出现”。傅素芬表示,还要对云云的父母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让云云在一个健康的环境里成长。

  赵国秋告诉《法制周报》记者,“在汶川大地震中,心理上的治疗与物质上的救助同等重要。当人们遇到重大的灾难事件,心理上的防线会被强行突破,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救灾同样刻不容缓!”他通过本报呼吁全国能有更多的心理专家赶赴灾区,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心灵家园。

  实际上,“心理救灾”已经成为了当下抗震救灾中最急切的工作之一。卫生部已经紧急组织各省的心理干预和防疫专家奔赴灾区,一周内组建了100人的灾后心理干预医疗队。5月16日,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组织的第二批6名专家奔向四川,随后还将组织400名左右心理专家奔赴灾区。5月17日,以心理危机干预专家为主的66名北京第三批医疗救援队赶赴灾区。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