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讲述人:文建国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赴汶川抗震救灾医疗队二队队长

  采访人:记者 端子(duanzi20040417@163.com)

        采访时间:2008年6月10日

  停车场里露宿第一夜

  5月12日汶川县发生8级强烈地震的当晚,我接到阚全程院长电话:“接卫生厅通知,要组建医疗队,能否带队到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我没有犹豫,当即回答:“没问题。 ”

  全院职工都积极报名,经过综合考虑,我被医院任命为领队和临时党支部书记,带领包括脑外科主任医师王树凯,骨科副主任医师李甲振、娄朝辉、谭宏宇、黄宗强、王珏,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张伟、冉菊红,手术室陈皓、毕慧萍、张增梅和ICU护士张永亮四位护士,薛平安、王伟两名救护车司机,组成一共15人的医疗队。说实话,他们都是医院的骨干和宝贝。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革书记和阚院长高度重视,全院科室都充分调动起来,准备了包括发电机、手术室专门的手术器械、药品等价值33万元的物资。

  5月14日13时20分,我们出发前往机场,在这里,我们被编为河南医疗队二队,这支队伍除了我们13名医护人员,还有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6名医护人员。

  抵达成都后,当地卫生厅建议我们住宾馆。刚入住,宾馆的老总就通知我们晚上有7级余震。队员们不得不抱着被子到大街上找合适的露天场所休息,最后找到一个很旧的停车场,地上还有水,但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把被子铺在地上,刚躺下,就感觉大地晃动,余震发生了。天又下起了毛毛雨,考虑到第二天的救灾任务,大家还是强迫自己入睡。

  天蒙蒙亮,大家就都起来了,卫生厅领导没吃早饭就到总指挥部去请战,怎样能尽快让医护人员发挥作用,是大家最关心的。任务终于分配下来了:紧急赶往资阳市救治从灾区转移过来的危重伤员。

  经过3个多小时的急行军,我们赶到资阳人民医院,这里正面临医生短缺的问题。医院院长说:“我们的医生大都奔赴前线,看着转移来的这些重伤员,我们力不从心,你们来得很及时。”大家没有休息,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救治之中。

  沿着红军长征的路向汶川挺进

  16日上午9点多,接到通知,要河南医疗队尽快经西线奔赴汶川。此时,我们的队员还在手术台上忙碌。

  正常情况下,成都到汶川距离100多公里,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可现在,这段路被严重的山体滑坡阻断,虽连夜施工,但仍未打通。而所谓西线要通过泸定,经过怒江、金沙江、阿坝藏区和岷江、大渡河,绕道900多公里,到达汶川的西北方向,虽然路通了,但非常危险。

  下午1点出发,晚上9点多到达雅安,前方传来消息,山路塌方,车队不得不停止前进。沿路志愿者送上热水,大家深受感动。两个小时后,车队继续前进。很多地方都是当年红军走过的路,队员们自豪地说:“我们正进行新时代的长征。”

  车队连续行进15个小时,连队员需要大小便时也不能停车。男队员还好说,可苦了那些女队员,实在憋不住了,有队员在车上找塑料袋方便,但就是解不出来。大家都尽量不喝水,连发高烧的冉菊红医生也极少喝水。我们要和接连不断的余震争夺时间。

  17日上午,我们路过美女谷,路稍宽畅,车队停车让大家方便。刚一下车,很多藏民就围了上来,又是送山核桃,又是送水。他们一直用生硬的普通话问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直言不讳地说“最需要的是找个厕所”,藏民争着让我们到他们家。

  车队继续前进。突然,前线指挥部打来紧急电话,前方山体严重滑坡,要求大家留在车上待命。晚上,道路仍然不通。为了保证能随时出发,我们没有搭建帐篷,就地休息。天刚亮,前方传来消息,说军车已经冲过去了,但是山上石头还在不停向下滚落,怎么办?大家情绪都很激动,卫生厅王处长提出:车队长,目标大,危险也大,建议化整为零,组成突击小分队,一个一个突破前行。我代表二队第一个报名请战参加突击队,大家都急切地表示要参加。

  上午9点多钟,前方通知,道路允许车辆行进。大队人马继续前进,队员陆续出现了头晕等高原反应,车队正行进在海拔4500米的山路上。黄宗强博士突然晕倒,口唇发绀,脸色青紫,双目紧闭。大家赶快扶他躺在座位上。山路颠簸,他的头不时碰撞着座位旁的栏杆,痛苦难忍,其他人都争先恐后扶着他。

  冒险通过长达4420米已经出现裂缝的鹧鸪隧道后,前面又是一个危险的路段,望诮舳⑿律峡煲粝吕吹氖罚醯妹挥形O帐保惺秩贸盗究焖偻ü6越不胁欢洗粗富映档拿詈退净ǜ嫦涨椋骸扒氪蠹掖魃贤房吭独肷教逡徊嗟淖痪妥薄?7号车前窗玻璃被砸个洞,怎么办?!”“10号车被砸,不影响行进”。突然有辆车报告,车胎扎破了,申请更换轮胎。天啊!危险的山路上,如何换轮胎?奇迹发生了,司机报告更换轮胎成功。大家惊呆了。我们的司机同志,好样的!

  从理县到汶川50公里路段被当地居民称为死亡之路,其中25公里的路段都有山体滑坡、泥石流发生,非常危险。汶川救灾指挥部通知:“前方很危险,你们的车队太庞大,建议在理县就地待命。”大家一听都很难过,我们已经冲到跟前了却不让前进了,怎么办?

  医疗队临时召开紧急会议,总指挥夏厅长同意派出由郑州大学医疗队员为主组成的2支小分队过去。当宣布二队可以先冲过去时,我们队员都感觉很荣幸,纷纷表示不怕困难和牺牲,坚决完成任务。

  我们开始向汶川冲刺,看着两边的景象,我们之前走过的路真是小菜一碟了。前面的救护车在一段有山体滑坡的路上通过,车体倾斜45度,让人觉得随时都有翻入山沟的可能。我赶紧提醒司机别按他们的车轮轨迹走,要保证队员的安全。过后,和后面的车上队员交流,队友说:“你们的车比45度还要倾斜。”我们这才知道不这样根本就过不去。平常半个小时的路程,我们两个多小时才走了一半,走走停停,天都黑了,危险也增加了,但我们必须前行。

  汶川,汶川,我们来了

  晚上9点多,我们终于进入了汶川县城。刚一下车,就看见一位警察手拿扩音器喊话:“哪一位是胃肠疾病专家,我们有位救灾队员胃痉挛,已经休克了。”虽然我们没有胃肠病专家,但是街上只有我们一家医疗队。这位姑娘由于长时间的劳累、饮食不规则,出现虚脱。我们赶紧救治,她慢慢醒了过来。刚把这个病人安顿好,警察又跑过来说:那边需要一个骨科医生。我和李甲振博士赶紧跑了过去,是一个老太太腿部骨折,已经化脓感染。

  汶川县城很小,相对较好的地方已经住满了居民和其他救援人员,我们突击队就住在了一个建筑垃圾场。虽然我们把一顶帐篷铺在了下面,满地垃圾仍扎得人难受。虽然帐篷有刺鼻的油漆味,余震不断,极度的疲惫还是让大家睡得很“香”。

  第二天一早,我们二队被派往威州镇七盘沟村。在这里我们看到有个医疗站。几位退休医生自发组成的志愿队,几顶小帐篷,上面画了个十字,就成了临时救助站,令人感动。有位叫冯秀珍的大夫刚退休,原本在家安度晚年。地震发生后,这位老妇产科医生勇敢地承担起医疗救助的任务。她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为救伤员,五六天几乎没有合过眼,我们的到来让他们觉得终于有了盼头。

  安营扎寨后,河南医疗队的旗帜一挂出,病人就蜂拥而至,里三层外三层。3个小时,我们一共看了150多名患者,所有的医生都马不停蹄。

  晚饭时间,村支书看我们干啃方便面,过意不去,一定要我们去喝碗稀饭,我们都不同意,他就叫来了很多群众来拉我们,让人不忍拒绝。我们就把自带的方便面、火腿肠拿给他们。喝粥的时候,旁边站了很多群众,当时,我们以为是看热闹的,等我们喝完粥走的时候,他们围过来排队开始领粥,每人只领到了半碗,我们才意识到他们是等我们吃完才吃。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应该为当地村民再做点事情,全国人民给灾区居民捐款、捐物事迹感染着我们。接着,二队党支部发出倡议,立即得到全体队员的响应,都把随身带的现金拿了出来,要为村民灾后重建和学生复学贡献微薄之力。第二天我们把4300元捐款交给了当地村委会。

  “孩子,你叫王红豫,永远记住河南医生!”

  下午,有几个病人找到我们:“为什么你们没到我们那里去。”我们这才知道这个村范围非常大,山的侧面还住有600多人,很多伤员由于腿部骨折,没法过来。这是我们到达汶川的第一次出诊,我和娄朝辉等3名医护人员带着石膏出诊了,这是一条通往映秀镇的路,道路塌方严重。我们刚到,很多病人就围了上来。我们先给13名重伤病人进行诊断,虽然时间很晚,病人很多,但我们仍很仔细地为他们进行固定,固定到位能减少他们的致残率。第二天,我和王树凯、谭宏宇等七名医护人员第二次出诊,把前一天的100多个病人全部诊治完。因为有了前一天的治疗,病人奔走相告,连邻村的人都赶了过来,病人非常多。我们发现很多小孩得了皮炎,就给郑大一附院皮肤科的于建斌教授发短信,请他进行“远程会诊”。在于教授的远程指导下,我们对病人进行了有效的局部治疗。医生人手少,很多中学生志愿者帮我们给孩子抹药。

  晚上,暴雨倾盆,帐篷处处漏雨,野狗狂吠,令人恐惧。此时,住在附近的某部红军团的战士主动过来为我们站岗,在门口笔直地站着,让我们放心睡,明天好救治更多的人。队员感动得落泪了。这里处处洋溢着团结互助的精神让大家信心倍增。

  5月21日傍晚时分,郑大一附院医疗队员正准备吃饭时,帐篷外传来了一片嘈杂声。放下手中刚刚拿起的筷子,我马上起身迎了出去。帐篷外,一位老婆婆怀中抱着一个孩子,满脸泪水,喊着“快救救孩子,救救孩子”朝我们奔来。此时,孩子双目上翻,没有呼吸和心跳。我把小儿抱进急救站,迅速行动,进行人工呼吸,心外按摩,护士杨荣霞同时紧急清除呼吸道异物,张伟,冉菊红已经准备好了气管插管……望着孩子慢慢睁开眼睛,队员们一颗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围观村民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他们互相奔走传递着好消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激动兴奋的表情,言语中表达着对医疗队员的感激之情。我搀扶起一直跪在地上的老人,老人紧紧拉着我的手,连声说:“谢谢医疗队,谢谢河南人民。”

  5月22日刚吃过午饭,突然发现又有人慌慌张张往我们这里跑。原来,他的妻子难产了。我们赶到时,孕妇已经不能动了,嘴唇发紫。把她抬到车上,简单处理后,赶紧往保健院跑。车刚进大门,发现小孩的头已经露出来了,但不能正常转位。外面都是灰尘,此时搬孕妇下车,极易造成感染。车上的医生们都是医学博士、硕士,在医学院校接受的妇产科教育此时发挥了作用。当婴儿的啼哭声传出,车外等待的丈夫也哭了。拉住我的手,非让给孩子起个与河南有关的名字,让他记住河南医疗队。考虑到他们的女儿叫王红玲,我就给孩子起名叫王红豫。孩子的爸爸听到后,跑上车告诉妻子,孩子的妈妈激动地对他说:“赶紧写纸上,让我揣兜里,等我们出去后,就做个牌牌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让他永远记住河南医疗队。”

  凯旋

  进川一个多星期,郑大一附院抗震救灾医疗队队员参与救治980多名伤病员。医疗队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接见,获得当地政府、群众及多家媒体高度赞誉。

  23日下午,上级通知,考虑到灾区外伤病人逐渐外运,内科疾病增加,河南内科医生组成的医疗队,已经到达成都,要求做好换班准备,每队留下6名医护人员,其他外科队员撤离。我召集大家开会,首先提出作为队长带头留下,大家一听都要求留在第一线,情景实在令人感动。带队的省卫生厅领导王处长流下了热泪。最后,省卫生厅厅长命令:“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队员全部撤离。”

  队员了解到郑大一附院已经接受了地震灾区的伤员,医院需要更多的骨科医生参加救治。虽然依依不舍,大家还是坚决按照命令返程。沿原路返回成都,艰险再经历一遍,仍心有余悸。但经历多次余震和危险,大家已经从最初的惊慌到现在的不动声色。

  除了部队之外,我们是首批进入震中汶川的医疗队员。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我们为能到汶川参加抗震救灾和为河南人民增光而感到自豪!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