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受人民币升值和制造成本上涨的影响,一些以加工低端产品为主业的医药企业正面临着生存的巨大压力;而一些生产高端产品以及特色品种为主的企业则生意兴隆。这是103届广交会医药保健品企业的真实写照。

  4月18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周小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国内制造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今年医药保健品出口面临一定的困难,在目前的出口形势下有可能促使目前国内医药企业出口格局发生转变,促进产业升级。

  高低端产品命运各异

  记者从本次参展企业处获悉,人民币升值的确给一些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浙江台州某一次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大吐口水:“近期人民币升值太快,企业有点适应不过来了,2月份企业还能有微利,到了3月份只是持平,这个月就得亏损。”

  周小明分析,目前对加工低端产品的企业而言,国内制造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也非常大,除了原材料成本上涨之外,去年新《劳动法》颁布以后,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劳动成本也增加了15%~30%。

  不过从本次广交会来看,医药产品出口在面临压力的同时,也有一些亮点值得关注,我国企业开始在高附加值产品方面取得突破。

  医保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本届广交会开幕以来,医药保健品及医疗器械展区共成交了7097万美元,同比增长了66.85%。其中,医用耗材、医疗器械、中成药等高附加值产品增长迅速。

  据悉,去年以来,我国西成药出口呈持续高速增长,2007年,我国西成药出口达7.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5.64%。今年1~2月,已出口1.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6%。

  周小明表示,西成药出口的高速增长,既反映了我国制药水平和质量正在持续提高,也体现了我国药品出口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目前,我国西成药出口市场涵盖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但出口到发达国家的产品主要是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的合资或独资企业生产的,而我国本土企业的产品主要出口到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可喜的是,部分药企正在努力通过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药品制剂生产cGMP质量认证,我国本土企业和合资企业共舞国际主流市场的脚步已越来越快。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先后有14家医药制剂企业的生产车间通过了欧盟以及美国FDA的认证。

  非市场因素值得关注

  周小明分析,今年医药出口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除了市场因素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前世界各国都纷纷加强了对医药保健品的监管,欧美以及亚洲国家和地区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医药质量控制和监管的新法令法规。目前,国内也在加强对医药出口的监管。

  去年底,中美签署了有关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协议,决定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进出口监管方面开展合作。此次监管合作首先从指定产品开始,第一阶段中方指定了8种产品,美方指定了10种产品,经过对合作成效进行总结评估后再逐步扩大指定产品的目录,进一步扩展合作领域和渠道。美国卫生和人类健康服务部和FDA向中方指定的10种产品包括:硫酸庆大霉素、阿托伐他汀、西地那非、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或增强性功能的膳食补充剂、人体生长激素、奥司他韦、甘油等8种药品,以及葡萄糖测试条和安全套2种医疗器械。

  第二,去年以来,中国原料药先后在国外发生了诸如“巴拿马原料”等事件,引发一些国家对中国制造的质疑。

  周小明表示,要应付这些挑战,国内企业必须从产品创新上下工夫,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树立自有品牌,实现出口转型。

  医保商会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格局中,原料药占了半壁江山,而其中粗加工产品占了60%。因此,原料药产品出口转型意义重大,今后企业可以从初级原料药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努力。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