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6月12日,手术主刀医生之一、台湾奇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高振兴(右一),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刘波及部分医护人员探望成功接受手术的台商郑先生.

  6月11日上午,北京积水潭医院。一场特殊的手术正在进行之中。 此时,在海峡另一端,台湾奇美医院的近二十名医生正在通过视讯网络信号透过荧幕同步观看。无影灯上的摄像头让手术室中的一举一动不再是秘密。11时30分,随着人工颈椎间盘被成功植入台商

  郑先生体内,两岸医生首次跨越海峡的“携手操刀”宣告顺利完成。

  由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和台湾奇美医院神经科主任高振兴主刀的这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堪称是两岸脊柱外科顶尖高手的完美联袂。这次“通医”之举所产生的重大象征意义和深远现实意义绝对可以载入两岸医疗交流的史册。

  一台手术,跨越两岸

  手术从早晨9点30分开始,手术室中的一切,通过视讯信号同步传回台湾,身在台湾奇美医院的近二十位专家,此时正透过屏幕,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每个环节,并间或讨论。而台湾媒体也在同步转播手术画面。

  据了解,颈椎手术是脊椎手术中难度最大的,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是目前世界尖端的脊柱外科手术,代表了今后颈椎病治疗的发展趋势。

  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刘波作为整场手术的解说人,需要把每一个环节都讲解清楚,包括采取每个操作步骤的原因、处理结果等。而他的解说、以及主刀医生的所有对话,都能同步被台湾奇美医院所接收。他告诉记者:此次手术是海峡两岸首次进行远程会诊直播,为使效果达到最佳,进行了多次预演,卫星网络信号经过多次调试,“包括安装直播摄像头也花了很多心思,为了获取近距离、高清晰的画面,反复论证尝试才决定安装在无影照明灯上。”

  在手术中,田伟院长放弃传统的钳子而采用微型磨钻对患者的增生进行处理,大大降低了手术危险性和时长。这一技术让屏幕另一端的台湾同行非常感兴趣,台湾奇美医院骨科部主任秦凌霄在手术后接受记者连线时表示:这次视讯观摩让岛内同行受益匪浅。“很多小细节都能体现出主刀医生的丰富经验,例如对软组织的处理,经验丰富的医生就可以将病患术后的不适减到最低。”

  整场精心准备、两岸瞩目的手术历时2小时,在两位顶级医师的默契配合下,台商郑先生颈椎的两个关节将被置换,成功由人工关节取代。伴随他多年的病痛,将在一周内完全消除。

  开创全新合作模式

  主刀医生之一,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对于手术结果非常满意,他表示:这次两岸合作手术,建立了海峡两岸脊柱外科高端临床治疗手术全新的合作模式。

  据田伟透露:北京积水潭医院是最早在大陆开展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也是是目前大陆地区施行该手术例数最多的医院。自2003年以来,已成功进行了198例。台湾奇美医院脊椎中心于2006完成全台首例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后已陆续完成135例患者,是台湾地区颈椎人工椎间盘手术施行最早、患者及经验最多的医院。

  “因此,这项手术即使在国际上,我们也拥有绝对优势。” 田伟表示。此外,田伟院长和高振兴主任分别来自骨科和神经外科,术业专攻各有侧重,存在着很大互补空间。

  田伟近年来多次赴台进行学术交流,去年曾两次在台湾进行脊柱外科讲学。亲身经历着两岸医疗交流不断密切的整个过程,他认为:近年来两岸医学交流发展很快,通过彼此了解,建立了基本的学术共识与互信,“但这些交流活动大多停留在学术层面,类似共同操刀的实践却仍是空白,而两岸医界对于实践方面的合作需求已经非常迫切!”

  “一名医生的学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不能完全画等号,因此仅仅掌握对方学术水准并不够,实战可以培养起双方的信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默契度。”田伟告诉记者:早在一两年前,自己就与高振兴开始探讨两岸医疗进行深入合作的可能性。“两岸医疗方面各有优势,台湾医疗体制整体比较完善,包括医疗管理、培训教育、服务品质都相当成熟,而大陆方面医生实战经验足,个人技术过硬,尖端高手云集。能优势互补,携手共进,绝对是两岸民众的福音。”

  在田伟和高振兴的不断交流中,共同操刀一台手术的想法应运而生。但实现起来其实并不容易。

  高振兴告诉记者:台湾医生想在大陆土地上进行手术工作,必须提前通过大陆卫生部门对其医师执照资格的审核。“这项审核工作就花了一个月,过程相当严格,医生的毕业学历、行医单位、行医记录都要合乎标准才能通过。”

  而这场手术最终能通过网络信号传递到台湾,让两岸临床医师透过屏幕分享经验,除了两岸医疗工作者的努力促成,更有赖于目前医疗高科技水平的发展。进行这场手术的手术室,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数字化手术室,去年年底才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投入使用,田伟院长告诉记者:数字化手术室针对传统手术室的不足,装备了先进的手术导航系统、视讯传输系统和医学影像系统。

  “手术过程中,如果主刀医生遇到了特殊问题,需要请教其他科室医生时,可以直接通过视讯系统把病人的情况传出去,即使其他医生不在现场,也能及时看到和听到手术室的情况,针对进程进行交流。这项原本为了2008北京奥运会中更好为外籍运动员手术而特备的高科技,没想到提前为两岸的医学交流搭建交流平台。”

  高振兴主任认为这种高科技的手段非常有必要推而广之,在实际工作中常态化使用:“希望海峡两岸能经常召开跨两地的医疗视频会议,与各方的临床医师透过屏幕建立长久的意见交换管道。”

  为两岸“通医”投石问路

  本次手术的意义之所以重大,不仅在于通过视讯技术搭建沟通平台开拓了两岸医疗合作的新模式,更体现在为在陆台胞就医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向。此次被两岸医生合作实施手术的是一位大陆台商。6月12日,手术后第二天,当记者来到郑先生的病房时,正巧遇到高振兴主任前来探望。郑先生看起来精神状态良好,家人告诉记者,他已经感觉病痛明显减轻,手指不再麻木,下午还可以起来走一走。

  “说起来,真是机缘巧合。”高振兴告诉记者,台商郑先生脊椎病患已久,但鉴于在大陆的事业而迟迟无法回台开刀。今年2月,郑先生在奇美医院与他预约好7月进行脊椎间盘置换手术。但前段时间,他的病情突然严重,手指麻木,需要马上采取措施。“这个时候我已经跟田院长开始策划合作,他了解到郑先生的情况后,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在北京进行。”

  对于能成为海峡两岸顶级脊椎病领域医生首次联袂的受益者,郑先生表示:非常幸运。“这个几率比中六合彩还难!我不仅是两千三百万分之一,更是十三亿分之一。”郑先生告诉记者:通过这次手术,自己对大陆医生的信任度更高了。据了解,郑先生在一周后就能回到厦门,继续开始工作。

  郑先生的情况并非个案,近年来,在陆台胞、台商的“看病难”问题随着到大陆投资置业的台湾民众日益增多而浮出水面。据统计,在大陆居住的台商及其家属,常住者约有150万人,如果再把短期往返者算进去,在大陆生活的台湾同胞约有330万,由于治病、用药习惯和医保体系不同,大部分的台商仍会选择提前返台就医,花钱费时,又饱受舟车劳顿之苦。

  对于这一现状,田伟院长就建议:“如果能在两岸的个别医院进行试点,采取互相承认医疗证照、互相派遣交换医生,共同协作治疗,甚至互相承认病患的医疗保障体系,形成试点医院的‘医疗一体化’,不仅在陆台胞受惠,也会解决越来越多前往台湾旅游、经商的大陆民众的实际困难,让两岸同胞的交流往来更加没有后顾之忧。”

  田伟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这次合作手术和视讯会议,搭建一个两岸医疗卫生界沟通交流常态化平台;希望藉由此平台,海峡两岸的医疗界同仁可以探讨医疗卫生界共同的话题、分享各自在临床医疗院经验。充分发挥两岸医疗卫生行业各自优势,促进双方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

  据田伟院长透露,在今年10月举行的北京骨科年会上,将单独开辟时间和板块,采取视讯直播方式实现大陆专家与台湾专家的实时交流。更有可能进行一次两岸同步的手术直播。

  田伟说:“我希望不久之后,将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两岸医生的携手,最终将其发展成常态化。真正实现两岸‘通医’,造福两岸人民。”(李徽)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