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6月23日,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晓坝镇依然阴雨连绵。来自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的援川医疗队队员们正在晓坝医疗站坚持工作。该日上午,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负责后勤保障的王建成处长来到晓坝医疗站,看望医疗队员并清点余下的医疗物资和药品。他给医疗队带来了一些消息:上海对口都江堰医疗援助下周将全面启动,在都江堰市共有19个医疗点,分别由上海市19个区县卫生局负责对口支援,援建期为3年。

  这个最新消息是卫生部在召开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卫生对口支援工作的会议上决定的。 而这样的对口援建工作,也纷纷在其他灾区被提上日程。各地忙着筹备之时,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医疗体系重建专家组也在四川进行了考察,他们在被医疗人员们的奉献精神所感动的同时,提出“重建是开展必要变革的好机会”。

  对口支援交接提上日程

  绵阳市卫生局前线指挥中心负责人在电话里告诉医疗队,晓坝镇医疗站将长期存在,要求他们坚守到和辽宁医疗队交接,这意味着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医疗队是驻安县的最后一支上海医疗队。

  医疗队里的潘医生说,根据王处长的要求,他们有些医疗药品和物资将调拨到其他的医疗点,当他们扛着这些医疗物资走在田埂上时,灾民们不断地问他们是否要撤走了,并流露出不安和挽留的表情。

  “我们便大声告诉灾民,我们还不走,即使我们走了,医疗站还在,还会有其他的医护人员来,相信我们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潘医生说。

  据悉,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已联合下发关于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地震灾区工作方案,广东、山东等18个省(市)将对口支援四川地震灾区18个受灾县(市)的医疗卫生工作,广东省、天津市还将对口支援甘肃、陕西两省的医疗卫生工作。

  该方案要求,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将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科学防治、省外与省内对口支援相结合的原则。各支援省(市)负责帮助灾区受援县恢复、重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给予一定数量的医疗卫生管理、技术人力支持,加强对受援县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参与并指导乡、村巡回医疗和卫生防疫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排技术人员重点支援灾区市、县防疫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卫生部负责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的协调与督导。

  国家卫生部应急办主任陈贤义表示,方案下发后10日内,对口支援医疗卫生队伍要完成与原驻队伍的交接;到7月底,受灾县、乡和灾民安置点要普遍建立医疗服务体系,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到9月底,将全面完成灾区县、乡临时医疗机构建设,基本恢复正常医疗服务秩序;到今年年底,灾区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恢复,临时业务用房、基本设备和技术人员配备比较齐全。

  卫生部对各省市派往灾区对口支援的人员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具备3年以上专业工作经验,身体健康,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另外,对派往灾区支援人员的专业类别、级别都作出了详细规定。

  关于对口支援的工作期限,要求“按照受灾县的医疗和卫生防疫工作实际需要确定”。支援人员原则上每3个月轮换1次或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对口支援队伍未到或未办妥交接前,各地原有的医疗和卫生防疫队不得撤离。

  “这几天,队里分别收到了来自医院领导的慰问和鼓励的短信或电话,他们还特意发了一封热情洋溢和催人泪下的‘给全体队员的一封信’,使我们倍受鼓舞和感动,我们会不辱使命,等待顺利交接,圆满完成本次医疗救助任务。”潘医生说。

  提倡“比过去建得更好”

  WHO医疗体系重建专家组是由富有应对突发事件和灾难经验的专家、建筑结构工程问题顾问、流行病学家以及来自世界银行的高级卫生专家所组成。对于专家组考察的结果,WHO驻华代表韩卓升博士表示,一些卫生人员不顾自己也是地震的受害者为他人提供卫生服务的情景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抵御特大灾难的损害和提高紧急救援和应急能力,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课题和考验。WHO认为,在更早的突发事件中,比如年初的大雪灾,中国的准备状态得到了检验。在这次重大的突发事件中,国家的准备状态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检验。可以说就救灾活动的结果来看,那些应对紧急事件的程序和政策是有效的。

  “在我们看到的很多突发事件中,心理健康和心理援助是被忽视的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在这次四川地震中,中国卫生部的心理健康组迅速制定了干预政策,并且迅速派遣了队伍到受灾地区。”韩卓升说。

  韩卓升认为,在应急卫生信息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强和支持。这个领域很有挑战性,因为这需要人力及通讯手段的支持,从而能够收集、整理、分析以及传播信息。他认为在任何应急状况下,“我们的注意力首先应是在拯救生命上”。但我们也应该确保拥有足够的人员来全职地收集信息,并对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记录,以便作出有效且循证的管理决策。

  韩卓升提出,中国未来对灾害医疗救援学术、管理的研究中,有几个重要的方面可以作为研究对象。总体上可分为临床实践和公共卫生两个方面。在临床方面,对受伤情况和疾病的基本分析以及病例管理应在地震救援中完成,这有助于后续的一系列应急服务——需要的人员种类、药品供给、医院网络及病人运送。目前,WHO医疗体系重建专家组已经在一些接收伤员的三级医院看到了很成功的临床服务,而对这些优秀管理案例的记录将会十分有用。

  在卫生重建方面,中国政府即时地要求了WHO协助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为卫生系统的重建提供技术支持。他们也见过政府的指导文件,其中列出了关于如何管理卫生设施等的重建问题的政策。由此,WHO可以看出“中国的卫生部门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我们应该不仅仅只是看到对房屋、医院和卫生设施等这样的基础设施的重建。重建应该围绕着整个卫生系统。这是个开展必要变革的很好机会。这也是我们希望提倡的一个观念——Build Back Better(比过去建得更好)。”韩卓升说。

  韩卓升解释,卫生设施不应建造在地理或气象高危区域。此外,修复、重建或建设新的设施也应符合“安全医院”标准。有以下几点也应注意:支持国家或区域危机预防项目与卫生领域自然灾害救援的融合;卫生系统的加强,包括卫生服务的提供,基本药物和物品,应急医疗信息系统和适当的卫生技术;面向受灾者的卫生筹资安全网络;对水和食物安全的持续监测;向受灾者提供精神健康和社会心理服务及躯体康复服务;支持建设部门对永久性住房项目执行卫生和安全标准;确保有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监测机制等等。

  据韩介绍,WHO已经派遣了一支国际专家队伍为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提供国际经验和最佳实践,为灾后的卫生系统重建提供建议。WHO已准备好为中国政府提供所需卫生系统重建方面的技术支持。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