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出国看病?究其根本,无非是中美医疗技术之间的无法避讳的差距。但谈及中美医学差距,大家意见分歧,今日就以这个点简单谈谈医疗的许多弊病。

出国看病

(出国看病-中美临床医疗技术差距有多大?)

第一,基础课的差距

中国的基础课都是那些做科研的老师编写并讲解的,把知识点全部罗列一遍,枯燥之余让人抓不住重点;国外的基础教科书是临床老师编写的,把临床经验汇集成书,一本生化半本病例,学完基础课平均每人积累讨论2万个病例。2万个真实病例和0病例的区别的是医生的内功不是外功,内功隐于无形,就是传说中的临床经验。

第二,临床课的差距

刚在美国实习的时候,70%的疾病我们教科书没怎么提到。我们的教学理念是掌握20%常见病就可以了,国外的教学理念是虽然罕见病比较罕见,但是发生在病人身上就是有和没有两种情况,所以方方面面都要为病人考虑到,换句话说,我们是大锅饭教育,国外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

第三,临床培训系统差距

1 规培:现在全国普及的规培系统本意是好的,但是一看就是外行想把美国那一套直接照搬过来的。美国医生社会地位高,薪水高,培训系统比较完善,一般外科住院医生每年要注册主刀完成400到700台手术,规培完毕可以独立手术开诊所。我们的规培,临床老师没有动力也没有精力带学生(很多老师自己都没有主刀机会),老师想起来教一下想不起来算了,大家规培这几年写写病例送送病人干些杂活就结束了,拿着微薄的薪水,临床水平未必有什么提高,独立看病手术行不行我们自己知道。

2 科室:真正能学到知识的阶段还是规培以后在固定科室工作的时候,但是床位就这么多,有些科室的医生之间有一定的竞争关系,上级教不教你是个很微妙的问题。很多主治老师天天自发值夜班,如此辛苦,不过为了有机会多缝一根血管,多开一次颅,也有不让下级医生成长过快上级医生(当然也有很好的老师,看运气吧)。在体制内,你能否学来一点安身立命的本事完全是在上级医生许与不许之间,主任喜不喜欢你很重要。

第四,医疗水平的差距

刚开始很惊讶,国内很多大型医学会议一些大主任拿出来讲的病例其实是美国一二年级医学生考试2万个case里面一道基本题,后来想想其实也正常,这种级别的病例一个人再厉害一辈子也积累不到2万个,所以必然是一代代美国医生把自己的临床经验汇总出来的,为后来者的成长铺路,结果是无论你是是哈佛的还是美国普通医学院的,水平基本没啥差别。

第五,医疗分科各自为政

有人这样开玩笑:国内的患者只能得单系统的疾病,多系统疾病基本都不太安全,这也是很多患者选择出国看病的重要原因。细致的分科严重影响科室之间的协作。国外team work都已经写进指南里面了,比如心脏团队必须是心外科医生和心内科医生一起协作的。国内,不但合作起来没那么顺畅,甚至本来应该协作的科室之间还存在竞争。比如心内科的PCI和心外科的搭桥,神内的介入和神外的介入,消化内科的ERCP和普外的ERCP。毕竟科室开创一个新的手术,意味着新的收入点,直接和奖金挂钩,因为抢生意科室之间发生冲突的事情绝不少见。

第六,临床利益导向严重

出国看病

(出国看病-中美临床医疗技术差距有多大?)

临床风气不正,诊疗的提高不被重视,床位周转率手术率才是重点。贵价器械手术越多,贵价药越多,床位周转率越快,渔利空间越大,医院收入越多,灰色收入越多,企业盈利越多,形成了多赢的利益链,唯一的输家就是患者。

第七,人文关怀的差异

以恶性高热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为例,每两千人就有一人携带这个基因,这些人和正常人完全一样,只有在手术的时候吸入全麻药物(如氟烷、安氟醚、异氟醚等)和去极化肌松药(琥珀酰胆碱)后才发病。骨骼肌细胞内的肌浆网过度释放钙离子,导致了高代谢亢奋状态,继发心衰肾衰DIC。在没有特效药丹曲林的情况下死亡率80%以上。

在美国实习的时候,每个手术室在最显眼的地方都贴着恶性高热的详细处理流程。反观国内,我们是没有丹曲林这个药的,换句话说,恶性高热基因携带者在我国非常不安全,因为我们国家觉得这个是个小概率事件,所以不值得为小概率的人付出太多的医疗资源。

综上所述,中美之间医疗技术的差距不单单是临床技术、诊断及治疗方案和用药上的差距,我国的医疗体制和人口众多的国情也凸显了医疗制度的薄弱点。因此,为了得到更好的治疗,那些经济上稍显宽裕的国人纷纷选择出国看病来给自己或家人带来更好的医疗方面的诊疗和照顾。

新里程美家国际医疗以“肿瘤诊疗”为特色,为国内患者提供依托国内实体医疗机构的海外新药、基因检测、免疫制剂PD-1/PD-L1药物的咨询、跨境多学科会诊、出国看病等专业的海外医疗服务。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