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社区医生是居民的身边人,居民出现健康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社区人手不足、水平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面对情况紧急的病人,强行救治反而可能引起麻烦。此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六位一体”功能为预防、基本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并未明确包含“急救”的内容。 面对危重病人,管还是不管,成为摆在社区面前的一道难题。

  事件回放

  面对急诊社区漠然

  事件一:前一阵,76岁的青岛市民范女士在家中突发脑血栓,老伴邢先生一下子慌了神,赶紧跑去向邻居王先生求助。他们首先考虑拨打“120”急救电话,但家门口救护车必经的江西路正在施工,绕行可能会耽误救治时间,于是王先生想到了先向小区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求救。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一连两家社区中心均拒绝了他们的出诊请求。

  范女士所住小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建设还是比较完善的,距她家50米就有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王先生向该社区求救时,全科医生正在为两位患者看病,并以此为由拒绝了王先生的出诊请求。时间紧迫,王先生又马不停蹄地赶往距此不远的另一家社区,但得到的答复仍是人手不足、无法出诊。既气愤又不解的家属不禁发出质疑:都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健康“守门人”,为什么遇到紧急情况却不愿出诊呢?

  事件二:上海市松江区市民朱女士于去年5月多次到该区一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在数次接受针灸治疗后感觉心口疼痛,于是回到该社区复诊。实习医生柴某为其进行了心电图检查,发现患者有心肌梗死的迹象,柴某当即开出了保心丸,并让朱女士自行到松江区中心医院治疗。在病人急需转诊的情况下,社区中心并未采取抢救措施,也未按正常流程安排救护车和医护人员护送。最终,朱女士在乘坐自家的车赶往区中心医院的途中突然昏迷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气愤的家属随后与社区对簿公堂。

  法院认定社区聘用无执业医师证的医生给病人治疗,违反了医疗相关规定;此外,院方发现患者病情严重,明知医院无救治能力时,未开具转院证,亦未安排救护车送患者转院,这一过错行为使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救治,与患者死亡有关,应负60%责任。

  同行看法

  岂能撒手不管

  对于事件一,青岛市相关主管部门表示,现在并没有硬性规定社区一定要出诊急救突发事件,因为对于刚刚起步的社区中心而言,没有急救所必需的设备。一位业内人士称,一般不鼓励在居民家中开展诊治行为,因为普通居民家中不具备医疗抢救设施,出现意外更容易延误病情。他建议居民如遇突发疾病,一定要拨打“120”求救。

  “我正在参加一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三甲医院之间双向转诊的会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开通社区遇到危重病例向上转诊的‘绿色通道’。”广州市海珠区龙凤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何耀基对《医药经济报》记者说。他认为,无论是患者发生了紧急病情后找到社区,还是在社区内病情恶化,社区医生都不应该采取消极的处理方式,而是应该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积极采取上转措施,协助大医院抢救患者。

  重庆市渝中区大溪沟社区中心是该市首家面向社区居民开放的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了解到,该社区中心配备了一辆急救车,并且对于如何出诊急救有着规范的制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卫生部出台了《社区卫生工作管理制度(试用稿)》,其中对急诊、急救工作有着明确的制度规定,上文中松江某社区让患者自行转诊是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引以为戒。

  对于不具备相关条件的社区,大溪沟社区中心主任李兰认为这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大小无关,不管是社区中心还是社区站都应该确保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实行社区首诊负责制,既然病人家属已经向社区请求出诊,那么无论如何都应该去。在遇到危重病人的时候,社区应首先要考虑自己能不能处理,有能力的话就要迅速处理;在不具备相应能力的情况下也不能撒手不管,应该主动联系上级医院引导患者转诊。

  武汉市江岸区花桥街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徐兰表示,虽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是开展基本医疗,但是遇到社区居民求救的情况还是应该义不容辞地出诊。徐兰介绍,她自己也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她和同事都是带上氧气袋就往患者家里赶。“虽然不能在治疗上起到太大的作用,但医生去了,家属就镇定多了。”而且社区医生还能告诉家属一些急救常识,比如有些患者不宜挪动、有的需要输氧等。更重要的是,社区医生会指导家属联系上级医院,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

  专家意见

  医生当以德为先

  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社区卫生服务研究所所长邹宇华教授分析认为,青岛的个案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城市急救医疗体系的硬件建设、人员配备及其可用性的问题,另一个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及社区医务人员的医德问题。

  一般来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从事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治、健康管理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难以具备救治危重病人的能力和条件。因此患者在突发危重疾病时,首先应该选择向城市急救系统和大型医疗机构求助。每个城市都应该有完善的急救体系,为居民提供危重疾病的救治通道。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求城市急救体系结构完整,人员配备到位,同时还应该保证系统运行有效。在青岛的个案中,市民首先考虑向“120”求助是正确的,但由于市政施工妨碍了急救车的行驶,令人遗憾。

  从另一方面来说,邹宇华认为接到居民求助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不应该拒不出诊。虽然在人员和技术上社区不太具备救治脑血栓病人的能力和条件,但从伦理上来讲,作为健康“守门人”的社区医生仍然应该赶到现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并协助家属联系上级医院,积极转诊救治。社区医生的参与对于全面了解病人情况、为日后病人恢复期转入社区继续治疗的意义不言而喻。此外,社区医生的到场还可以起到稳定家属心情、安慰家属的作用。因此,在上述情况下,社区医生的参与也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有专家表示,治疗疑难危重病症的确不属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范畴,但这并不意味着社区在急救工作上就可以无所作为,出色地完成引导转诊的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对“急救门”的关键。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