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一次急性阑尾炎手术,让喷漆工林强成为四川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京体验的第一人。“在北京做了个大手术,住了7天院花了1500多元,能报销八九百元钱”,回忆起住院感受,小伙子操着娴熟的四川话说:“好的哟!”

  北京羊坊店医院和朝阳区第二医院3月底成为四川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在京定点医院,四川在京近200万务工人员只要在家乡参加了新农合,在这两家医院住院,就可享受到“如同在家”的优惠价格和报销比例。 对于此举,北京市卫生局官员曾在媒体上表示,这是省际医疗保险账户无障碍流转的探索之举。

  然而此举运行两个多月以来,却仅有4名患者前去上述两家医院住院瞧病。是什么造成这种状况?这种新的模式又将给“医保转移”这一焦点话题带来什么契机?

  回放:四川小伙北京做了“大手术”

  林强是一个来自四川隆昌县的小伙子,目前在一家修车行做喷漆工。22岁的他自认为身体还不错,一直也没有想到“看病住院”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4月2日下午,林强突发腹痛伴有恶心。疼痛难忍的他还想试着挺过去,因为从工友们以前的看病经历林强感觉到“在北京看病,太贵了”。

  最终,林强的舅舅选择将外甥送到了羊坊店医院,在那里经过核实身份后,院方给林强做了“急性阑尾炎”手术。整个手术虽然只持续了四五十分钟,至今林强都觉得那是一次“大手术”,因为“这是在北京的医院做的手术,而且还可以享受在老家一样的报销比例,这样的事情以前想都不敢想”。

  林强说,他觉得自己在羊坊店医院的住院经历很是“庆幸”——住了7天,花了1500多块钱,根据川京合作协议,他可以报销八九百元钱。

  问题:两个月仅有四名患者瞧病

  然而记者了解到,在羊坊店医院,林强目前仍然是唯一一位来住院的川籍务工人员。朝阳区第二医院医务科工作人员上周告诉记者,来他们医院住院的川籍务工人员目前也只有3例。

  “如果我舅舅不是偶然在报纸上看到那个消息,我也不会知道。”林强对记者表示。记者在通州区一个建筑工地随机采访了一些四川农民工,他们对川京医疗合作也显得很不了解,“真的假的,还没听说过?”

  羊坊店医院医保部主任王育竹称,目前医院方面正在大力宣传此事,“我们将邀请附近的一些建筑工地的负责人研讨此事。”同时,医院方面还在积极联系四川以及下辖市县的驻京办事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多数四川籍农民工都返回家乡。王育竹说,这也将影响川京两地医保合作的“病源”(病人来源)。

  四川省卫生厅农村卫生管理处副处长娄晓颖对于这样的局面并不担心,“我们现正在四川的各个县普及此事。”

  林强告诉记者,现在他的住院费用还需要自己全付,然后再将需要报销的单据寄回四川。羊坊店医院医保部主任王育竹说,这种状况的发生是因为医院和四川方面的网络系统还没有连接好,“这需要一个专门的软件,四川省卫生厅已经派了一个计算机方面的专家来考察,等数据接口对好,我们医院方面就可以为农民工先行垫付可以报销的费用了,然后我们再和四川方面结算,这需要一段时间。”

  调查背景

  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出《关于认真做好地震灾区救灾期间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工作的紧急通知》,其中明确:受伤参保人员在非定点(协议)医疗机构救治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应视同定点(协议)医疗机构,按规定予以支付;另外,对救治需要跨地区就医的受灾地区参保人员,就医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协助做好相关的服务管理工作。诸多媒体对于这一通知,给出了“特事特办”的注解,这一特殊时期的政策或将对于“医保转移”的改革予以些微的推动。

  追访:能否推广到更多省份

  四川省卫生厅农村卫生管理处副处长娄晓颖声音朗朗,川味十足:“是我们主动和北京市卫生局联系的,双方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合作十分顺利。”

  娄晓颖告诉记者,选择定点医院的标准,一是大小规模适中,二是费用相对低廉;还有一点,医院的积极性较高。

  “我们的模式啊?真的是很简单,没什么模式。”娄晓颖称,依此类推,诸如河南、山东等外出务工人员大省都可以参考这个“简单的模式”进行合作,这对于农民工来说是一个特别有利的事情。

  来自河南驻马店泌阳县的高霞云就热切盼望河南也能有所动作,做小时工的她对记者说:“来北京得有五六年了,我就去过一次医院就再也不去了,因为太贵了,如果我们河南省也有这样的政策就好了!”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韩克庆博士认为这种模式值得推广,而且推广的条件较为简单——双方协调好了,就能像川京一样“一拍即合”。

  探究:两条思路或可破冰

  “首先向您致以诚挚的问候。我们这些老人,都是依靠子女来深圳定居生活的离退休干部。现在感到最大的危机是“老有所医”的医保问题:一是收入低,个人负担重,难以支撑昂贵的医疗费;二是报销手续十分烦琐,且时间拖得很长;三是原单位建制不在了,药费报销不知找谁办理,“保障”很难落实。

  为此,特写这封信向总理反映,希望总理在日理万机中给予重视。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实行全国医保联网,有病就地医疗,发生的费用由两地医保部门结算……”这是2006年12月15日,深圳17名老人就医保转移问题给温家宝总理写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医保跨省转移。

  在北京,天通苑、回龙观、亦庄等各大社区中有不少都是外地来京随儿女定居的退休老人,记者在这些社区中了解到,跨省医保转移问题在他们身上显得尤为突出——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限将单据寄回当地,错过了时间无法报销;回老家报销一次简直是在求爷爷告奶奶,这种情况在小县城尤为明显;转诊手续相当复杂,一个单子上需要盖五六个章……

  医保是一个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川京合作模式给四川农民工带来了春的气息,对于“医保跨省转移”这一诸多退休老人关心的焦点问题,它又能给出什么思路吗?

  曾经有媒体就川京合作模式评价为“首次跨省医保转移”,然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韩克庆博士认为川京合作模式并没有制度上的变化,目前来看,跨省医保转移仍然困难重重。羊坊店医院医保部主任王育竹也表示,这并不是真正的跨省医保转移,而只能是实现了“异地就医院端结算报销”。韩克庆博士为本报记者做了进一步分析和解读。

  记者:外地来京退休老人看病报销难似乎并不是个别现象,您能分析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吗?

  韩克庆:造成医疗保险异地报销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属地管理,医疗保险的缴费比例和支付水平各地不一。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原则上以市区作为统筹单位,也可以以县(市)作为统筹单位,实行属地化管理。统筹层次低,不仅难以对医疗保险进行跨区域的转移和管理,并且容易形成地方利益保护。例如,有的地方规定,个人账户基金可以转移使用,也可以退还本人;但是社会统筹基金,归原统筹单位所有,不予转移,也不予退还。

  同时,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不平衡,缴费比例和支付水平各地不一。这样,两地的医疗保险待遇就是不一样的。如果实行异地报销,就会把附着在制度之上的地方利益抹杀掉,所以这就使得很多地方政府(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都不愿意接受医疗保险的异地转移和报销。另外,定点医院的收费水平不一,服务水平不一,基本药品目录不一等,也是导致医疗保险异地报销难的原因。

  记者:要解决这一难题,您有什么建议?

  韩克庆:根本性解决老年人异地就医问题的思路有两个。思路之一:提高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如果能够实现省级统筹,或者全国统筹,统一费率、统一待遇支付,老年人异地就医的制度障碍就会不攻自破。思路之二:在属地管理体制下,实现医疗保险转移支付的数据共享。通过医疗保险信息的全国联网,将医保卡的数据信息在医疗信息平台进行处理,实现医疗保险转移支付的异地结算,使得老年人异地就医就像到商业银行存取款一样方便、快捷。

  关联:

  加拿大——申请当地的健康保险卡


  加拿大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体制。政府直接举办医疗保险事业,老百姓纳税,政府收税后拨款给公立医院,医院直接向居民提供免费服务。加拿大公民和移民可以在任何一个地区,去任何一个医院治疗。在加拿大,可以在异地看病,居民如果从一个省迁往另一个省,申请当地的健康保险卡就可以了,无需回到原住处。

  德国——参保人均可就近就医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强制性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其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互助共济,主要由雇主和雇员缴纳,政府酌情补贴。德国医疗保险由法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两大运行系统构成。对符合条件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雇员,其家庭成员(包括未成年子女)可一起享受医疗保险的各种待遇。参保人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均可就近就医,享受到基本同质的医疗服务。

  美国——由医疗保险组织指定医院

  美国是所有发达国家中惟一没有实行全民医保的国家。美国的医疗体制也是以高度市场化为主要特征。投保人生病,由医疗保险组织为病人指定医生和医院。病人按规定程序找指定的医疗服务提供者治病时,可享受优惠。一般首先要看由保险公司指定的家庭医生(即全科医生),如果家庭医生不能治疗,才会将病人转诊到与保险公司相关联的医院。(辛宏 于建)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