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安徽省阜阳市出现了手足口病局部较大流行。卫生部在群防群治的基础上,强调科学防治。活跃在本次防治工作中的科研队伍显得十分惹眼。我们的科学家此前做了哪些相关研究?目前正在忙哪些工作?引起此次疫情的元凶是否已经确定?
科研薄弱是全球性的
5月5日凌晨才从阜阳赶回北京,返京后又忙个不停的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金奇研究员,5月6日上午被记者“堵”个正着。
据悉,金奇等率先在我国大陆测定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的基因全序列(1998年)。
金奇说,手足口病对于全世界来说都不是什么“新面孔”。近10年~20年在世界各国一直存在小规模的暴发。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手足口病开始在我国周边地区兴风作浪。包括我国台湾、香港地区也先后出现过暴发流行。在我国大陆,手足口病以前多为散发。相对于其他危害更大的传染病而言,手足口病的科研工作是比较薄弱的。这种薄弱,基本上是全球性的。
首先,没有疫苗。迄今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种手足口病疫苗面世。研究速度最快的日本,目前也只是刚刚进入临床研究。
其次,病毒鉴别诊断难。由于肠道病毒在结构上、基因组序列上都很相似,现在有八九十个血清型,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是其中的EV71、CA16等一些血清型,与其他肠道病毒在基因和抗原性上有相似性,所以鉴别诊断很难。尤其麻烦的是缺乏适用于疾病流行现场的快速、简便的检测手段。
第三,手足口病的发病机理不明。因此临床上主要还是以缓解症状、减少合并症发生等为主,缺乏比较特异的治疗方案。此外,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普遍很少。好在手足口病跟其他许多病毒感染性疾病一样,具有自限性,症状轻微的患儿可以在一周之内不治自愈。
第四,对病毒的传播途径还不甚了解。肠道病毒隐性感染比较普遍,特别是患儿的密切接触人(比如患儿的亲人、玩伴等)中有相当一部分感染了病毒却不发病。他们在病毒的传播链中怎样发挥的作用还不清楚。目前,国内外已知手足口病主要是粪—口传播。患儿感染样本中,病毒滴度最高的是疱疹液(即患儿手脚出现的疱疹破溃后流出的液体),其次是咽拭子和粪便,但是还没人知道患儿和密切接触人的排毒高峰出现在什么时候。此外,整个人群对于肠道病毒的抗体水平达到一个怎样的数值手足口病就不再暴发等问题都需要展开研究。
第五,“家底”不够清楚。在我国,手足口病感染流行的全局性情况、病毒流行株的地区分布、变异性等都还有待进一步查明。2000年~2005年,金奇等与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曾经连续6年对深圳的手足口病流行情况进行监测。结果发现,2/3的病例是由CA16病毒感染引起,1/3由EV71病毒感染导致。而去年发生在山东的局部流行情况70%的病例是EV71病毒感染,CA16病毒感染只占总数的20%左右,其余10%左右病例则由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可见,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情况也不同。”金奇说,具体病毒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变化,都有待深入研究。
把关键的技术平台建到一线去
经过采取一系列有力的防治措施,阜阳手足口病疫情趋缓,公众对相关科研工作进展的关注进一步凸显。
5月1日,由卫生部副部长刘谦率队的卫生部赴阜阳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组在抵达阜阳当晚即做出决定,要加强手足口病科研工作,并决定从中国医学科学院调集仪器设备和相关技术骨干,在阜阳建立当地急需的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平台,对患者的标本进行PCR检测,开展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此前多数病人依靠的是临床症状推断)。5月3日上午,满载病毒核酸检测所需的冷冻离心机、高速离心机、微量加样器、恒温水浴、凝胶成像系统、紫外透照仪、振荡器等仪器设备以及相关试剂的专车,经过13个小时的星夜兼程安全抵达阜阳。中国医学科学院的技术骨干顾不上休息,在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密切配合下,连续作战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同时培训人员。短短一天多时间后,技术平台即告成功建立,很快便进入工作状态。
从阜阳回京后,金奇一直与援建技术平台临时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助理王健伟保持热线联系。5月6日中午,王健伟在电话里告诉金奇:“昨晚大家又干了一个通宵,一直干到6日清晨6时,已经从42份患儿及其密切接触正常人群标本中筛查出22份EV71病毒核酸阳性标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的科研人员现场分离EV71的工作也同时展开。
在刘谦副部长的直接领导下,卫生部赴阜阳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组科技组的工作紧张而有序。科技组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单位的10余名成员团结一心,积极配合当地相关机构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患儿样本检测、患儿密切接触正常人群排毒监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免疫学研究、建立病毒感染样品库、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目前,初步的研究数据已经出来,可以初步判定导致此次阜阳手足口病疫情的主要“肇事者”是EV71病毒。
科研将六方面齐头并进
手足口病研究底子薄,国际上可资借鉴的东西也有限。针对这样的现状,卫生部领导集体一再强调,要吸取几年前抗击非典时积累的经验教训,科技队伍一定要整合,要集中优势兵力,分工协作,加强攻关。
金奇说,手足口病是一个需要长期交手的“敌人”。人类与病毒的较量充满未知数,这也是它吸引科学家为之奋斗不止的魅力所在。此次卫生部在阜阳成立现场科技组,不仅是要满足这一次疫情所需,更包含了为今后长期更加有效地防治手足口病等病毒感染性疾病而整合、锻炼队伍的深意。
5月6日下午,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的病毒学、流行病学、感染病学、医学基础研究、药物学等方面的顶级专家聚首北京,专题研讨了加强我国手足口病防治研究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技术框架。
5月7日,记者了解到,我国科学家将从流行病学、病原学、基础研究、诊断技术、临床诊治和策略研究6个方面入手,对手足口病及其致病病毒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查清手足口病流行概况与地理分布情况,包括两种主要致病病毒EV71和CA16分别的致病年龄构成;建立手足口病病原谱,揭示EV71基因变异与致病力的关系;探索EV71感染患者细胞的入侵途径、所诱导的过激免疫反应机制;制备EV71感染的敏感动物模型;研发针对EV71的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性抗体;建立肠道病毒快速检测方法;开展临床危重和死亡病例总结和临床特点分析,对已经实施的治疗方案和措施进行评价和探讨;根据病原学研究资料,研发可用于儿童的特异性预防性疫苗。
专家强调,上述计划的总体完成还需要一段时间,其中有的工作可能稍快,但是发病机理研究、预防性疫苗研究等则要有长期探索的思想准备。专家表示,无论道路如何艰辛,都将坚持不懈地奋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