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中新网5月22日电今天上午,中科院管理学院副院长、社会与组织行为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时勘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分别对在四川地震现场的救援军人、医护人员和记者、志愿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心理援助建议。

  时勘指出,救援人员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身,身体。 第二,心,心理,第三,灵,灵魂。在灾区救援再困难、再紧张不要忘记吃饭、睡觉,而且要注意疫病的传染;心理上要避免过多的自责,特别是我们看到有些情景里面讲,在下面坚持了七八十个小时的人,在上来以前都能说我能顶住,结果上来抢救十分钟又遇难了,结果医护人员就哭,觉得对不起;对成功失败的一些理解,对人生的看法。

  时勘建议,救援军人应注意合理作息和安全,多和家人、战友沟通。军人,特别是军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80后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偏多,对军人的要求,是要求勇敢、冲在前面,但某种情况下要注意平衡。作为军队管理人员,第一,合理作息,注意安全,注意自己预防后期的传染病。我们在采访的时候看到有些军人戴着口罩,有些军人由于天气热就把口罩摘下来,这个要注意。第二就是多和战友多沟通,分享抗震救灾的经验。另外就是建议给军队提供一些电话,军人们抽空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这个是很关键的。如果当地没有这个条件,班长可以带着一个班依次给家里报平安,家里人业给他们发个短信。还有就是军民互助还是很感人的,这对军人的心理健康也很有好处。

  医护人员和记者应客观面对后期现场搜索结果,要适度宣泄。注意防止过度疲劳,避免自己受感染。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要客观面对后期现场搜索的结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对我们的医护人员和记者同志,今天已经是第10天了,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应该抢救。医护人员的职业不允许他表达自己的感情,实际上这个事情发生以后,记者同伴之间要交流,要适度的宣泄,医护人员也要在一起交流,这个灾难并不是人可以控制的,所以医护人员也不是万能的。和患者建立友好的朋友关系也可以帮助医护人员,灾区已经康复的受灾朋友有时候也可以跟认识的那些医生、护士发个短信,这对医护人员,还有军人,都有很好的心理抚慰的作用。

  时勘还提醒在灾区的志愿者,第一,去了以后一定要跟当地政府沟通,征得他们的同意。第二,避免盲目行动,一定要周密计划,严密组织,而且要注意自己的后勤保障。第三,遇到挫折要乐观自信。因为这种非政府行为,受社会关注可能少一点,这个时候要学会表达和求助。第四,要提高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心胸坦荡,要深信志愿者工作是神圣高尚的工作。最后,要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成都,医院现在的护理人员少了,大学生就到医院里面去,他们做一些帮助。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