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从等待出发时的焦急,到抵达灾区那一刻的震撼;从救援工作的忙碌,到遭遇余震时的团结,奔赴一线参加救援工作的医疗队,从前方发回了他们的真实感受,本报邀请读者一起体味。

  等待:“我们热切盼望着能到第一线去”

  5月14日下午5时,我们终于到达华西医院旁的驻地,大家斗志昂扬,纷纷表态要到医疗抢救的第一线去。

  晚饭后,有消息传来,说当天晚上,上海的九院、新华医院和六院可能要和成都急救中心一起到前方去。大家更坐不住了。晚上我们得到消息,因天气原因,空运无法开展。看来,今晚大家都要在成都过夜了。

  5月15日早7点30分,我们用完早餐后来到华西医院的急诊部,院方给我们进行了简单分工,主要充实他们的医疗救护工作。看到原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地震无情地毁灭时,大家的心在流血。虽然我们理解当地交通困难,后勤保障不足的实际情况,但我们仍热切期盼着能到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去,到前方去,为救治灾区人民竭尽我们的全力。

  5月16日 早上5时大家就陆续起床,去机场等待空运去一线灾区。在眼巴巴地看着装载着物资、通讯设备的飞机一架一架起飞之后,我们却在16:00接到通知,因为天气原因,空运取消了。失望、疲惫,一股脑儿涌上心头,我们只好回到驻地继续等待。5月17日10:00,我们终于接到命令,乘车前往重灾区安县,投入第一线救援工作。(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范虹)

  前进:“温总理要求我们去汶川”

  5月14日凌晨2点,我们抵达成都机场。8点多就接到通知,温总理要求我们去汶川。到目前为止,汶川只有武警部队进入,车根本无法开进,到时车停下来再往里走吧。目前没有感到余震,主要问题是交通中断,人员很难进去。另外补给也是问题。出发时医院给我们准备的随身携带食品仅为两天的量,以后的食品就要等空投了。汶川的路还没有通,我们准备乘冲锋舟从水路进汶川或步行进去。

  5月16日,我们连夜赶往绵阳市受灾最严重的平武县南坝乡。车队行到四川江油,天黑路险,马路两边都是坍塌的危楼,实在不敢再摸黑赶路。5月17日一清早,车队又向北川方向开进。这是我们开车多年走过的最险要的路了。右边是山,左边是河,路面都是断裂的,不时还有四五吨重的大石头从山上滚下来,真是惊心动魄。(广东省医疗救援队 黄穗生 李敬 陈盛 昌耘冰等)

  灾区印象:“惨烈到无法形容”

  第一现场(平武县平通镇)的情景惨不忍睹,整个镇建筑几乎全部坍塌,清理出的尸体随处可见。当时的第一个感觉是,伤亡惨重。当地很多群众表情呆滞地坐在倒塌的废墟前。不时响起的鞭炮声提醒我们,又找到了一位死者(当地有一风俗,搬动尸体要放鞭炮)。

  由于未曾亲身经历过地震,对它的印象是陌生和模糊的,但沿途的所见所闻,让我对地震毁灭性的破坏力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一路上几乎没有见到一栋保留成型的大楼,所有的房屋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倒塌的建筑随处可见,到处都是残垣断壁,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浮尘气息。途经北川,由于出现多次的山体滑坡,根本无路可走,只能跟随开路的装载车,慢慢前行。伴着随时可能发生的泥石流危险,我们最终在3点钟左右到达了目的地。我们选择的工作地点是平武县受灾严重的平武镇。当地的灾情惨烈到无法形容,所有的中小学全部塌陷,地上除了碎石瓦片就是伤民。(江苏省人民医院 孔祥清、王兆霞等)

  救援:“这里对医疗救护的需求实在太迫切了”

  2008年5月15日是最忙碌的一天,我们的医疗救助点不断接收各种外伤病人。由于灾区是山区,大部分公路灾后被毁,我们是附近第一个到位的医疗救助点,当乡亲们得知在平通镇有医疗救助点后,纷纷连夜赶来,我们的许多病人是步行了3、4个小时的山路来到我们的救护点的。有一位病人系右侧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老年病人,被家人用自制担架抬到救护点时,裸露在外的伤口已经有腐败的味道,我们立即进行清创,并用石膏固定,紧急转运至后方大医院进一步处理。看着老人家被车辆带走,我们觉得这里对医疗救护的需求实在太迫切了。

  2008年5月16日,我们发现已经有了一些腹泻和小儿腮腺炎的病例。为了防止可能的疫情,我们决定分为三个小组,一组留守,两组分区加大巡查范围。巡查虽然辛苦,可是通过巡查我们发现了十余名重病员,及时让其到医疗点救治,治疗了数十名轻症病人,石膏固定术就实施了5次。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灾民非常缺乏防疫知识,从饮食、生活习惯,到排泄物和生活垃圾的处理都有很多问题,容易造成疫病流行。我们向指挥部反映了情况,指挥部决定在防疫人员暂时还没有到达的情况下,明天立即以我们为核心,配备当地医务工作人员及防疫人员,以定居点划分,每五十到一百人为一组,安排组长负责制,建立防控网络,开展疫病防治工作。(江苏省人民医院 孔祥清等)

  治疗:“珍惜大灾中的二次生命”

  5月18日,现在泌尿外科收治共有外伤患者27名,我们每天查房、换药、处理伤口、为部分骨折患者的石膏或者夹板固定进行消毒处理。从今天开始,我们每天的重要工作还包括检查每位患者的伤口,提高警惕预防和早期发现烈性传染病——气性坏疽。院里组建了由骨科、脑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和普外科组成的专家会诊小组,以确保救治伤员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不能让这些在大灾中获得第二次生命的伤员,被成功营救后再次失去生命。在泌尿外科病房,我们发现,来自清川重灾区的一位15岁女孩的伤口已经长出了新鲜组织。(这个女孩的右脚被砸掉了三分之一)。这就意味着她已经不需要再进一步截肢了。通过后期植皮,她完全可以保住来时露着前端的骨头、皮肤缺损严重、未及时清创缝合的三分之二残足。这个女孩将来能过上几乎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这是我和科里的几位泌尿外科医生最为欣慰的结果。(天津医疗队员 王岩 本报驻地记者 刘道安)

  余震:“体验救灾战斗中的深厚情谊”

  18日凌晨1:00,突然一阵剧烈的地动山摇发生了,所有队员都感到了房子、床铺和墙壁都在摇晃,而正在11楼ICU值班的王淑芬甚至发现连办公桌都滑动了起来。“不好,又一次地震发生了!”钟跃队长第一个反应过来。他想到的第一件事是把所有队员叫醒,催促大家赶紧下楼到马路空旷处。钟跃要求大家最好不要进入住处,而是在医院搭建好的帐篷中度过一夜。但没有被其他工作人员占用的空余帐篷只有一套了,而且就是这一套帐篷中连坐的椅子都没有。男队员们主动搬来简易床、排椅布置到这仅有的一顶帐篷内外;大家一致要求这唯一的一顶帐篷要留给白天还要上手术的队员们休息。从进入灾区以来,我们第一次遇到这么严重的余震,而这次余震给了我们难得的机会,体验到在救灾火线战斗中结成的深厚情谊。(本报驻地记者 刘道安)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