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题:哀悼日只有三天,但记忆将会永远。擦干眼泪挺起脊梁,民族复兴绝不动摇。

  5月22日,《生命时报》携手中国红十字会,谨以特刊《用爱缝合伤口》纪念汶川大地震,唯愿寄托对逝者的哀思,对生者的祝愿。

  之后,特刊将由志愿者陆续送到四川受灾群众手中,聊表《生命时报》所有同仁的心意。

  一定要走出废墟的阴影

  对幸存者:拥抱他、听他说、陪他哭

  对救援者:让他释放压抑的情绪

  人亡、家痛、国殇,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让整个中国大地为之哭泣。对灾难中的幸存者来说,即便家园可以在日后重建,但心灵的创伤也许一生都难以痊愈。日前,浙江省心理危机干预专家调查发现,已有近1/3的受灾百姓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或整夜不眠,噩梦不断;或情绪低落,甚至对外界事物视而不见。

  对救援人员、记者等亲临现场的人来说,满目疮痍的城镇和受灾者声嘶力竭的求救声同样让他们胸口发紧,痛苦不堪,从而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对此,专家指出,心理救援应成为当前重中之重。大灾过后,怎样拯救这些走出废墟的心灵?本报记者连线了正在四川灾区进行心理干预的专家。

  “地震让他们一言不发”

  “从心理危机干预方法上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把受灾群众集合起来,谈谈他们在地震中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刚在都江堰灾区进行过心理干预的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杨东告诉记者,但目前的问题是,面对心理医生的追问,很多受灾者不发一言。

  在都江堰某银行工作的张萧(化名)就是其中一个典型。“地震刚过去的一两天,我们轮番和他说话。可不管说什么,他一点儿反应都没有,不哭不笑,目光也有些呆滞。”杨东告诉记者,由于之前工作的银行像“铁匣子”一样,是个很封闭的办公场所。所以地震之后,张萧一到封闭的空间,就感到恐怖,浑身发冷。经过几天心理治疗之后,张萧终于开口说话了。但他完全不记得地震发生时自己是怎么逃出来的。“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他的精神过度紧张,出现了暂时性遗忘。”类似的症状出现在两姐妹身上,大的21岁,小的19岁。她们开着一家卖日用品的小店。地震发生时,姐妹俩反应还算快,马上跑了出来。想到父母还没有出来,她们又跑回去,大声喊叫,让父母快跑。可父母正往外跑时,发生了山体滑坡,父母、房子和小店刹那间都被吞没了……这几天,姐妹俩什么话都不愿说,也不想吃东西,似乎只会摇头或点头。

  5月20日晚,记者连线了正在彭州进行心理干预的北京安定医院医生刘竞。就在前一天,她刚接触了一对母子。“他们是从重灾区转移到彭州的。我注意到他们的时候,孩子在一旁玩耍,母亲目光呆滞地坐在地上。于是我试着和那位母亲接触。没说两句,她就放声大哭。她告诉我,由于丈夫身体不好,她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不久前,家里四处借钱,盖了几个‘农家乐’,想赚些钱,让日子红火点儿。没想到,一场地震,什么都没了……”这位母亲告诉刘竞,要不是因为儿子,她连死的心都有了。“在她的讲述过程中,我只是安静地倾听,再配合抚摸、握手等肢体语言,并没有采取什么技术层面的干预。但这位母亲大为感动,最后还拽着儿子要给我磕头……真让人心酸。其实,这些受灾者现在需要更多的是温暖和关爱。我只是要告诉她,再难的路我们一起走,有很多人在关心着她。”

  大灾过后,成人尚且如此,孩子们幼小的心理更是难以承受如此大的打击。5月12日,南坝镇中心小学的800多个学生中,跑出来的只有200多人。浙江省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组组长赵国秋接受采访时称,他们对逃出来的一名7岁女孩进行了心理干预。“她一直很敏感,稍有风吹草动,就尖叫‘地震了’。”小女孩说,她被埋的时候,她的老师也埋在一旁,她清楚地记着老师说的话:“给我一颗药,让我死了算了。”这些画面让她夜不能寐。赵国秋说,之所以出现这样过度警觉敏感的情况,是由于小女孩经过这次灾难后,极度缺乏安全感。赵国秋先让她安静下来,通过不断地“回忆”、“放松”,直面精神创伤的画面。接着,让她的眼球一直做左右移动。一段时间后,女孩表示,痛苦的场面渐渐模糊了。

  灾难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呈现在救援人员、记者、志愿者等目击者身上。中科院心理所所长张侃告诉记者,救援人员由于要做大量的救援工作,目睹过多的伤亡和惨状,也可能出现一些心理反应,如过于主动承担所有工作而导致身心消耗过大、疲乏;为不能及时营救出更多的人而产生的内疚感、无助感。另据了解,一些记者在采访中始终处于悲痛中,情绪焦躁,一连几天睡不着觉,甚至无法安心工作,精神几近崩溃。

  心理受伤人数将超过50万

  相比较目前4万多个遇难者来说,张侃表示,此次汶川地震中直接或间接受到心理伤害的人数将超过50万,“从瓦砾堆中救出人很重要,但让这些人将来能够顺利回归社会同样重要”。对受灾群众来说,灾后心理状态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是应激阶段,它涵盖了灾难发生和之后很短一段时间。“此时,生存是第一要务,人们同心协力对抗灾难时,心理问题并不明显。”刚刚赴灾区进行心理干预的北京安定医院博士王丽颖表示。

  二是灾后阶段,一般是从灾后几天到几周内。当基本生存问题解决后,人们会如梦初醒,“原来我的家没了”“我的亲人呢,他们都在哪”;当救援人员撤离时,受灾群众蓦然发现,周围突然变得格外冷清。此时,如果没有相应的心理援助,人们很快就会有强烈的失落感,导致抑郁、焦虑,甚至产生“生不如死”的想法。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告诉记者,对孩子来说,可能出现一些退行性变化,如尿床、做噩梦等。成都市第四医院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袁茵此前对媒体表示,据该院统计,目前心理出现异常情绪的主要是孩子。地震过后,很多孩子对楼房、建筑物及房间内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有的孩子在房间里无法入睡,甚至哭闹不止。

  成年人则可能出现“闯入症状”和回避性症状。“比如震后,有人被别人轻轻一碰就觉得疼,这就是所谓的闯入性症状,一些轻微的刺激都可能引发他们痛苦的回忆。”王丽颖告诉记者,一般来说,70%的人在一个月后心理会基本痊愈,“但这也要视灾难严重程度而定。这一阶段的干预最为重要。”

  三是恢复和重建阶段,这个阶段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陶然称,在心理学上,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被称作“创伤后应激障碍”。一项对唐山大地震近两千名幸存者的心理调查显示,心理健康者仅占14.67%,严重者甚至一直有自杀倾向。一位经历了地震的老人现在几乎不敢面对雷雨天气;一名在地震中失去3个孩子的母亲,在家里即使大白天也要挂窗帘,否则就会出现震亡的孩子要从窗子进来的幻觉。

  王丽颖告诉记者,根据心理危机的程度,受创最严重的是青少年和一线救援人员;其次是其他受灾群众。他们或是亲属遇难、或是自己受伤、或是财产受损;最后是灾区以外的群众。杨东指出,在这种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面前,几乎没有人的心理不会受影响。“比如,很多人的生命观可能都会发生变化,感叹生命在大自然面前的脆弱,之后可能变得消极,但也可能更热爱生活。”

  此外,不同性格的人,危机程度也有所不同。杨东告诉记者,一般来说,性格内向、压力大的人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此外,对于在地震中丧失亲人的人来说,如果他们本身对家庭有很强的依赖性,那么精神也比较容易垮掉。”

  震后心灵如何重建

  针对后果严重的灾难心理危机,此次,卫生部首次大规模从各省市抽调专业心理医生组建医疗队服务灾区,目前已组建一支百人的灾后心理干预医疗队深入灾区。

  “心理干预的工作做得越早越好。就像伤口一样,如果第一时间止血,就不会恶化。”王丽颖告诉记者,心理干预人员在灾区首先要做的是以小组形式将灾民集合起来,引导他们说出在地震中见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这可能很残忍,但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造成日后更严重的心理负担。”此外,心理专家们还会组织放松训练,如深呼吸等。陶然告诉记者,对青少年来说,最好有当地人陪他们,用四川话交流比较亲切。“同时,可以给他们点蜡烛、篝火,或放摇篮曲,平复情绪。”

  心灵的抚慰同样需要社会各界的行动,但一些不恰当的话,却可能伤害受灾者敏感的心。台湾地区9•21地震灾后心理干预师张怡筠指出,首先,面对受灾者一定不能说“不要哭”之类的话,要鼓励他们把情绪表达出来。其次,不要说善意的谎言,尤其对于那些失去父母的小孩子,不能说“你爸爸妈妈没有死,而是去了很远的地方”,正确的说法是如实告诉他们“你的爸爸妈妈不会回来了,但别担心,我们会帮助你的。”再次,忌讳给孩子“贴标签”,当面管他们叫“孤儿”。张怡筠回忆起自己当年在灾区面对一群小孩子,他们提出的最多的愿望是:“阿姨,我的泰迪小熊不见了,你可不可以再给我找一个小熊熊。”对他们来说,找回安全感是第一位的。

  此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1.帮他说出感受,可以用“你一定难以接受”开头;2.用肢体接触来表达对他的关心,如握住他的手、拍拍他的肩、拥抱;3.尝试去了解、接触悲伤者此时的心境,陪着他默默地哭泣,听他谈内心的哀伤与遗憾等感受,听他说出内心的自责和对死者的歉疚感。4.当悲伤者表示想一个人静静哀思时,陪伴者要默默地陪在一旁。

  对救助人员、记者等人群来说,最好别单独行动,同时保证一定休息。对已经出现如呕吐、做噩梦等现象的人,心理干预人员则可以组织他们说出心里的感受,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等到灾区现场的采访、救援任务结束后,再进行一段时间的调整。

  心理援助是个长期工作

  对一部分人来说,灾难之后,阴影会逐渐褪去;但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即便在短时间内不会产生太过激的行为,但灾难的阴霾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再现。“因此,中科院心理所制订了5年的研究计划,希望能在受灾地区建立灾害心理干预基地,组织培训当地专业人才为灾后重建提供长期心理援助。”张侃介绍。

  武警总医院心理科主任许建阳则指出,还应对国民进行防灾教育,强化其对灾害的心理准备。这就需要充分了解关于灾害的知识;并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让自己面对灾难时,更有信心、有勇气。刘竟最后表示,在灾难面前,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坚强面对,相互温暖和扶持,就能尽快走出阴影,重建家园。死者长已矣,生者更需努力。

来源:《生命时报》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