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一顶顶滚圆的双层充气帐篷,带着典型俄罗斯物品“超级皮实”的风格,扎营在彭州市彭州职业中学。昨天下午,已抵达彭州两天的俄罗斯紧急救灾部医疗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需要他们待多长时间,他们就待多长时间。

  双层帐篷彰显俄式风格

  医疗队扎营在彭州职业中学的运动场,在飘扬的中俄两国国旗之下,21顶圆滚滚的双层充气帐篷让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俄罗斯的产物:比其他国家的帐篷大得多、厚实得多。每间帐篷的入口处都贴有一张标牌,上面用中、俄两国文字标明了每间帐篷的不同功能:手术室、药品室、病房、队员宿舍等。 按照志愿者翻译的解释,与普通帐篷相比,因为中间充溢着一层空气,这些双层的充气帐篷更保暖。

  医疗队抵达彭州是在20日。当天下午,原俄罗斯地震救援队的搜救人员回国,队中随行的医疗队员留在了成都,与赶到的第二批医疗队员会合,之后赶到彭州扎营,并在21日开始收治从其他地方转运来的伤者。

  “快速部队”3小时可集结

  抵达彭州的医疗队共67人,按照医疗队中方领队张清东的说法,是一支医疗界的“快速反应部队”。这支隶属于俄罗斯政府紧急救灾部的医疗队,由67名经验丰富的队员组成。“这是一支在国际医疗救援界赫赫有名的队伍,在接到命令之后,所有队员可在3个小时内从俄罗斯各地完成集结,通过自己的伊尔76专机立刻赶往全球任何地方,因此也可看成是一座"空中流动医院"。”

  医疗队队长亚历山大·伊万纽斯说,流动医院是俄罗斯紧急救灾部的一个分支,具有多种职能。成员有救护人员、医疗人员、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在落地之后,流动医院以模块形式设置,每个模块的帐篷都有不同的功能,彼此独立又相互连接,既能迅速展开也能迅速收集。“我们有充足的自给自足的资源,能在两周内无外援的情况下保持独立工作。”他说,队员的经验非常丰富,曾在斯里兰卡和印尼参与救治海啸灾民,同时也参与过土耳其和巴基斯坦的地震救援。药物等设备全部自带,此次运抵彭州的物资就有4吨。

  轻抚伤者脸庞以示安慰

  从21日上午开始,救援队开始收治从其他医院转运来的伤员。这些伤者大部分都是在地震中骨折。当天,有14名伤者被医疗队收治进上下铺的病房,医疗队还给一名小女孩做了截肢手术。昨天,又有4名伤者被送到流动医院,医院收治了其中3人。83岁的老人杜文秀由于右腿需要截肢,医疗队员将她转到华西医院治疗。

  36岁的陈晓琴逃生时右腿受伤严重,由于目击了一名同事被飞石砸得脑浆迸裂,饱受惊吓的她一直不停哭泣。语言不通阻碍了队员和她的交流,几名护士只能不时伸手,轻抚她的脸庞以示安慰。

  亚历山大·伊万纽斯说,“流动医院”的含义有两层,一是无论任何地方发生灾难,他们都能在第一时间赶到;二是尽量初步会诊后对病人进行分类、分流,再转到其他医院。“因为床位有限,所有病人都不走的话,就不能接纳其他的病人。因此我们的工作流程是:对病人进行初步诊断后转到其他专业医院。”队员们在快速抢救伤员后让伤员迅速转到后方医院,能保证伤员不会死亡。他说,按照他们的工作流程,流动医院每天能接收300人。

  菜农挑自家菜送到营地

  医疗队的地接由成都当地政府负责。彭州市外办副主任王永松说,彭州派专人保障供水和供电,并部署警力在营地周围执勤,保障医护人员和伤员的安全。彭州市内的一部分医护人员在营地内负责协调病人转院,并协助俄方救治。

  当地一位菜农了解到医疗队只带了罐头和面包等方便食品后,连续两天从自家挑选了适合队员口味的新鲜蔬菜送到营地。在营地的厨房,记者看到了这些蔬菜——芹菜和圆白菜,这些全被医疗队员洗干净后生吃。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亚历山大·伊万纽斯一再对中方的组织工作表示感谢:“中方进行了周密的安排,这在其他国家是非常罕见的。”他说,“如果要给中方的志愿者和组织者打分,他们的分数是5+(最高分)”。

  “我们应中方的邀请来到这里,应中方的安排来考虑下一步的工作。中方需要我们待多长时间,我们就待多长时间。”亚历山大·伊万纽斯说,今天,他们还会通过自带的无线电设备,向位于莫斯科总部的领导现场直播救援队的工作情况。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