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地震灾区时,救援医疗队的成员们目睹天灾无情,经历余震袭击,在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尽自己的全力救治伤员。至今,医疗队成员们在灾区已经战斗了十多天,他们在灾区度过了国难日,不忍同胞遭受伤痛,他们不顾余震的威胁,日以继夜地奔忙着……
伤员 “行医10年,第一次在病人面前落泪”
刚踏入四川省人民医院的EICU,就听见一名女患者撕心裂肺的惨叫,一下子心就提了起来,每一声都像针在刺我的心。 这里共有8例因挤压综合征接受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大多数已截肢。其中一名叫刘东的患者,只有21岁,生得高大威猛,原是都江堰的消防武警,在地震中失去右腿,在我们查房的时候他始终一言不发,一双失神的眼睛盯着天花板,令人痛心。 另一名叫李璐的患者只有15岁,查房的时候,他告诉我:“一个班的同学都死了,只有我一个人活着,我要替我一个班的人考大学。你们一定要治好我,不要让我失去右臂。”他掀开被单,右腿已截肢,右臂广泛挤压伤,大量渗液,不知保不保得住。
行医近10年,我第一次在病人面前落泪。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赵慧萍等)
5月20日,伤员的伤情和伤势有了较大变化。伤员的数量虽大幅度减少,伤情却越来越重,需要接受大手术的患者比例越来越大,且需截肢的患者占了很大比重。
一个18岁的女中学生被推了进来,她今年高中毕业,正准备迎接高考。前景本一片光明,但突如其来的地震改变了她的命运,校舍突然倒塌,全班48名同学全部被埋,仅有四人生还,她就是其中的幸运儿之一,在瓦砾中被掩埋了40余小时,终于获救。饶是如此,却要承受失去双腿的后半生。女孩很坚强,话语很单纯:“医生叔叔,谢谢你们了!我没有别的要求,只请你们多给我点麻药,我不想再痛了!”一丝辛酸刹那间从脚跟窜过我脊背,直捣鼻尖。骨科王序全教授忍不住一再提醒,截肢位置要低,一定要低,越低越好。
让我们辛酸的还远不止这些。一位父亲得知自己13岁的女儿受压后,硬是用铁锹和双手将其掏挖出来,血泡和泥土模糊了双手,也顾不得擦洗,匆匆赶到医院,血水和泪水擦得满脸都是。得知女儿必须要截肢时,憨厚的老人显得有些木呐,语言却很干脆,“只要娃还在,怎么都成”。
一位9岁的小姑娘自己拖着受压的残腿从倒塌的房角爬了出来,还不忘回过头去,帮忙拉出了两名受伤的同学。(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 李龙坤)
救治 “我们慎之又慎,生怕对伤员不利”
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每天查房3次,每次都持续3个小时以上,要对每一位病人的出入量、电解质、肾功能、尿量做仔细评价。对于每一个透析方案的调整,我们都慎之又慎,生怕对病人不利。前方的人费尽千辛万苦将病人救出,我们的职责就是让他们活下去。
5月19日夜十一点,护士长对我说有一个病人因心衰需要接受急诊透析,但已无护士可派,他们的护士每天工作15小时,已持续一周,实在是无法坚持。我突然想起今天刚下飞机赶来支援的郝莉莉,立即给她打了一个电话,郝莉莉不顾长途飞行的疲劳,表示可以马上进行工作,夜班也可以坚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隋准)
救助 “中国,加油!”
下午,我们正在为前来就诊的伤员医治,突然从帐篷外传来了久违的孩子们的嬉闹声,探头一看,原来在我们营地后面的空地上有4位留学生正带着一大群小朋友在玩耍,后来才知道他们是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留学生志愿者。他们在和孩子们的嬉戏中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使孩子们暂时忘却了地震带来的灾难和失去亲人的痛苦。看,他们笑得真开心啊。
5点多,从山路上走来一对身穿桔红色衣服的消防队员,他们手里拿着生命探测仪,牵着2条救生犬,在我们营地前等待命令。他们临走时,留学生志愿者们组织小朋友们列队欢送,孩子们齐声说:“解放军叔叔,谢谢你们!”接着大家又齐声高喊:“中国,加油!中国,加油!”声音响彻天空,久久在人们心中回荡。
看着这一幕,我忘记了或大或小不间断的余震,忘记了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忘记了邻近的堰塞湖,也忘记了身体的疲惫和劳顿,有的只是一腔激情和热血,一股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天佑好人!无论前方之路有多艰辛,我们都将勇往直前。 (上海中山医院医疗队 范虹)
看到天空上的直升飞机穿梭来回,就盼望着生命的奇迹再次出现。当看见一个个病员被抬下来,我们再次看到了生的希望。
工作虽然辛苦但却很有意义。我们每用一滴水都很珍惜,怕别人没水用。每晚睡在帐篷里,每当下班,交流一天的工作成绩时,都感到浑身充满更大的力量。(上海市青年医疗卫生志愿者抗震救灾服务队 陈敏)
国难日 “地震夺不走民族的亲情”
5月19日是全国哀悼日,对死者的悼念和对生者的慰藉。地震虽然夺走了我们的家园,但夺不走我们坚强的意志,地震虽然夺走了我们的亲人,但夺不走民族的亲情。我们将更加珍爱生命,更加关爱别人,更加努力工作。(上海中山医院医疗队 范虹)
5 月19日2点20分左右发生了比较强烈的地震,房间出现持续几十秒钟震动。手术间内的医护人员都很镇静继续手术,医疗队病房护士也在坚持工作。2点30分,天津医疗队和天津市一中心医院职工哀悼四川地震遇难同胞时,很多医护人员落下眼泪,这里有不少职工失去亲人,但他们还在继续完成天使的使命。(本报驻地记者 刘道安)
余震 “我们都已经习惯了”
这里(汶川县草坡乡)的余震还很频繁。一开始,有点怕,因为时不时有余震,发出那种“哗哗哗”晃动的声音,但是现在我们都已经习惯了。
5月20日晚,我们在德阳第二人民医院门诊2楼的诊室里打地铺,盖军被。我们笑称,这是能抗8级地震的通铺。(上海中山医院医疗队 朱国红 张咏梅)
■ 英雄语录
牛伟新:地震可以破坏我们的家园,但摧毁不了我们的意志,中华民族是战无不胜的民族!
韦烨:愿所有逝者天堂走好,我们会尽全力去照顾所有幸存者,让他们幸福,让你们安息。
费敏:天灾无情人有情,人力有限爱无限。我将以我绵薄之力,奉献我的心。
范虹:哪里有生命呼吸,就奔向哪里,让我们齐心让更多人活下去,让火红的生命更鲜艳。
方玲:尽自身最大的努力在灾区和第一线抢救更多的生命。
顾奕:化悲痛为力量,不抛弃不放弃。
马巍:救死扶伤,天职所系!抗震救灾,公民义务!为国解忧,无尚光荣!
刘江斌:这就是我们医务人员的战场。
(上海中山医院医疗队部分队员回顾了从报名到出发,从成都到前线的历程,大家纷纷发表了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