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走进一间病房,我们首先来到靠窗的一张病床,见我们过来,病床上的患者要坐起来,我们劝他不用起来,但他还是努力坐了起来。他来自东北一所肿瘤医院,前天刚刚接受了肺癌手术。他告诉我们他今年46岁,烟龄20多年,上学的时候在网吧学会抽烟,后来抽得越来越多,而且都是高焦油的香烟,一天平均两包烟,今年的一次例行健康体检时检查出肺癌。他说,医生按说应该以身作则不抽烟,但是自己却没做到,送他来北京的肿瘤医院院长也抽烟。他还提到他们当地的环境污染严重,因为处于工业矿区,当地百姓都深受其害,肺癌发病率很高。说起刚刚完成的肺癌手术,他不免黯然神伤,说自己是个"人生的失败者"。他感慨要珍惜生命,表示要积极配合治疗,争取尽快康复,加入到控烟宣传的队伍中来,完成"生命的任务"。

  支教授和这位医生出身的患者说,现在外科医生是一个吸烟率较高的的群体,呼吸科和胸外科的大夫抽烟比例比较少,大约在30%左右;骨外科大夫抽烟比例最高,应该在60%以上,有些基层医院,医生在门诊和办公室给病人诊病会诊时嘴里都叼着烟。

  支教授还和这位患者兼同行聊起了抽烟文化。支教授说,中国烟文化盛行,送烟送酒现象很常见,而不认为给人烟,当众抽烟是不礼貌的行为。

  环境对烟民的影响也很大,周围的人都抽烟你要做到不抽就很难,北京市立法禁止公共场所吸烟是好事,让抽烟者处处感到抽烟的不便,逼着他戒掉烟。

  旁边的病床上坐着位老人,来自四川的老公安。提起抽烟,他仍掩盖不住以前对抽烟的兴趣。他说,闻到别人抽烟,就觉得"好香,想抽一口",现在闻到烟味就不舒服,赶快戒烟就为"多活几年",他还说自己的儿子在北京工作,也常常背着他偷偷地抽烟。

  在另外一间病房,我们又和几位老年患者聊起来,一位老年患者说自己抽烟已经50多年了,以前也想戒就是戒不了,"真是没出息,控制不住一直抽,没意志,不撞南墙不回头,这回检查出肺癌就不抽了"。他说,以前烟是从不离身,"忘带钱包也不会忘带烟"。他老伴也抽烟,两个人经常对着抽,在楼道里抽,因为不断地咳嗽,所以楼道里的声控灯能一直亮着。

  一间病房8位肺癌患者中有6位都有吸烟的历史,既有中青年患者,也有70高龄的老年患者。他们都很后悔以前吸烟,住院后都已经不抽烟了,也没有感觉不适,并希望劝说家里人不要吸烟。

  隔壁病房住的都是女病人,我们首先和一名来自贵州的患者聊起来,她30多岁,还不知道自己患了肺癌,只以为是"肺部炎症"。支教授进门前不让我们告诉她实情。她吸烟并不多,但原先有支气管炎,所以现在嗓音沙哑。她丈夫早亡,所以靠吸烟排遣愁苦。她经常玩麻将,打麻将的人都吸烟,有时候整宿都不睡觉。虽然她的女儿极力反对她抽烟,但还是没有早点戒掉。

  这间病房窗口坐着一对陪床的中年夫妻,说起抽烟,丈夫随手拿出一盒某品牌香烟,开始念印在烟盒上的一行小字:"你每消费一盒香烟,就向希望工程奉献一份爱心"。念完他还指着那行字说,你看,我们抽烟还是做好事呢,给希望工程献爱心呢!可是得了病却没人给免费。78岁的老母亲抽烟史已50多年,他和妻子都抽烟,也分别抽了30年和20年的烟。他们说如果自己的孩子以后吸烟,他们不会管,因为那是孩子自己的事,而且身为家长没有做好表率,也没法管。

  另一位老年患者告诉我们,她30多岁开始抽烟,烟龄也已经30多年了,以前根本没有意识到抽烟的害处,就是想抽,期间也戒过几次,但都没有戒掉,最近开始咳血,医院检查查出肺部阴影,才下决心戒掉了。

  我们又换了另一间病房,4位中老年男性患者,全都吸烟。其中一位说他抽烟40多年了每天一包烟,也知道早就不该抽了,但就是戒不掉,即使4年前查出喉癌,手术后还在抽烟,直到今年查出肺癌,受到很大震动。他曾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父母都长寿,自己也会长寿,但是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正好他的儿子和女儿站在旁边,我问他的儿子,看到父亲这样,会戒烟吗。他说已经抽习惯了戒不掉,而且职业因素平时应酬较多很难做到不吸烟。

  旁边另一位等待手术的大爷说,自己已经抽了60年了,现在戒烟一年了,要戒烟必须首先思想先戒了烟,现在一提起烟就恨。

  大家提到,国家应提高烟草税来促进烟民戒烟,支教授说,现在有公款买烟现象,礼品烟也很普遍,而且烟成为一种交际和公关手段,有的职业人群和领导那里,自己抽烟并不需要买烟,提高烟草税能否收到明显成效也很难说。

  作为中国癌症基金会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主任和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工作部部长,支修益教授还告诉记者:吸烟有害健康最好的宣传就是由患肺癌的烟民教育烟民,以往单纯说教式的控烟宣传应该进行改进。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