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俄罗斯北西伯利亚地区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暴发炭疽疫情。截至8月4日,已有包括15名儿童在内的28人被确诊感染炭疽杆菌,其中一名儿童死亡,此次疫情还引起2300余头驯鹿感染炭疽杆菌死亡。什么是炭疽?此次俄罗斯的炭疽疫情是否会殃及我国?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俄罗斯北西伯利亚地区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暴发炭疽疫情。截至8月4日,已有包括15名儿童在内的28人被确诊感染炭疽杆菌,其中一名儿童死亡,此次疫情还引起2300余头驯鹿感染炭疽杆菌死亡。什么是炭疽?此次俄罗斯的炭疽疫情是否会殃及我国?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专家。
一
芽孢存活时间长
人类并非束手无策
“初步判断,此次疫情主要由于连日高温使北西伯利亚地区冻土融化,炭疽杆菌死灰复燃,引起当地动物死亡,人接触病死牲畜继而感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鼠疫炭疽实验室主任李伟解释说,人感染炭疽杆菌主要有3种途径,从皮肤伤口和黏膜感染,引起皮肤炭疽;食入未煮透的病畜肉制品,从消化道感染人体,引起肠炭疽;吸入炭疽杆菌的芽孢,从肺感染人体,引起肺炭疽。其中皮肤炭疽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占90%~95%。“目前没有发现炭疽杆菌可以在人际间传播,因此公众不必恐慌。”
该地区上一次暴发炭疽疫情还要追溯到1941年,并于1968年被正式确认无炭疽发病病例。据俄方称,1941年,当地很多因感染炭疽杆菌致死的驯鹿尸体被冻土覆盖;今年6月,因天气变暖融冰,导致尸体暴露,炭疽杆菌死灰复燃,并感染了附近的鹿群。“也就是说,炭疽杆菌在冰天雪地里存活了半个世纪左右。”李伟说。
李伟介绍,炭疽病很古老,公元80年就有记载。在干旱、高温、寒冷等不利生存条件下,炭疽杆菌可转化成芽孢,相当于给自己穿上了一件盔甲,可以耐高温,抗干燥,不被一般的消毒剂破坏,从而长期潜伏在土壤里达四五十年。一旦条件适宜,芽孢里面的细菌就会像发芽一样长出来,成为能够繁殖的细菌。不仅如此,进入人体后,炭疽芽孢杆菌可以产生荚膜,抵御人体免疫细胞的攻击,从而在人体内大量增殖并分泌毒素。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束手无策。”李伟说,1881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首创炭疽活疫苗,迄今已经有120年的应用历史。通过综合防治措施,炭疽完全可防可控可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表示,炭疽几乎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或流行,在发达国家,由于成功应用动物疫苗,畜牧饲养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进口动物消毒检疫,炭疽病例发生数大幅减少。
从整体上看,自1990年开始,我国炭疽疫情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006年后,每年报告病例数均在500例以下,其中2014年和2015年全国法定报告炭疽病例数分别为248例和288例。我国炭疽病例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大多是由牧区或农村居民屠宰、剥食或接触病死的牛、羊、马、骡等家畜或肉品引起。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有剥食病死畜的现象,甚至将其在市场上出售或给其他村民分食;近年来,部分原本无炭疽病的省份因贩入病牛,引起当地群众发病
二
输入风险较低
仍需警惕气候诱因
俄罗斯出现炭疽疫情后,国家卫生计生委迅速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专家对疫情进行研判。专家认为,疫区地理位置距我国较远,且此次疫情是由既往感染的动物污染环境引起当地驯鹿死亡,染疫动物进入我国的风险很低。此外,炭疽的主要感染途径是接触病死牲畜。据俄方称,目前已采取包括隔离发病源头区域,在疫区建立安全带,染疫动物无害化处理,为游牧民和驯鹿注射疫苗等措施。因此,俄罗斯炭疽疫情传入我国的风险很低。
但李伟同时强调,炭疽发病与气候因素明显相关,干旱和暴雨常是引发炭疽发病的气候因素,此次俄罗斯发生的炭疽疫情就与当地异常高温有关。由于受到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我国今年大部地区都出现暴雨和高温轮番“登场”的情况,因此,极端气候下尤为需要加强炭疽防控和监测力度。此外,我国炭疽疫情的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7月~9月,目前正是高发期,因此应提高警惕。“目前,我国的炭疽疫情监测系统已由以往的11个省份扩大到全国。”
除自然疫源导致的炭疽疫情外,人们担心实验室保存的炭疽杆菌也会引发疫情。
李伟表示,按照我国《炭疽监测方案》和《生物安全管理规范》,人间炭疽的菌种都集中保藏在中国疾控中心具有资质的实验室里,炭疽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和执行规范有序,不会发生实验室泄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