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瑞士再保险、美国WellPoint先后成立医疗第三方管理公司(TPA),慕尼黑再保险旗下欧洲最大健康险公司DKV参股中国人保健康险,外资保险机构对中国医疗健康险市场的企图已一览无余。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市场上蕴含的巨大潜在商机,是欧美保险巨擘频抛“橄榄枝”的主要原因。 不过,市场认知度不高、业务模式受限,将影响外资在中国医疗健康险市场的发展。
觊觎4890亿元潜在商机
“选择这个时点进入中国,是因为我们看到中国‘下一代’对医疗保险的需求正在与日俱增。”日前,美国最大的健康险公司WellPoint执行副总裁Bradley Fluegel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达了对中国医疗健康险市场发展的高度期望。
根据DKV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预测,中国健康险保费每年将以2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600亿元,届时,国内医疗费用占GDP的比重将提高到6%至7%。以保费15%的年增长率推算,2015年中国健康险总保费预计为2007年的3倍,将突破1200亿元。相比较全球健康险6%的增长水平,中国健康险市场超过了全球发展水平,无疑是最吸引人的医疗健康险市场。
另据最近一份瑞士再保险《sigma》研究报告估计,2007年中国在医疗保健上的支出超过1万亿元,其中有52%的支出是由家庭直接支付。而在这些支出中,商业医疗保险仅支付了不到6%,这意味着市场潜在商机可能达到4890亿元。
中国人保健康险上海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巨大的市场潜力自然是吸引众多外资进入中国的重要原因。同时,与传统寿险相比,健康险销售产生效益的时间更短,在投入成本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获得回报的时间更快。
先代理后开店模式成主流
目前,外资进入中国健康险市场的主要形式是成立医疗第三方管理公司(TPA),待符合中国监管部门规定的“代表处成立年限”之后,将通过与中资方合作的股权投资形式,组建健康险公司。
康众(上海)企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众”)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杜梅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公司以TPA形式为中国医疗企业提供服务,但还是希望通过直接投资、成立保险公司的方式参与中国保险业,“我们最快将在2011年上半年获得中国保监会的牌照”。
康众是WellPoint、Combined Benefits Management、Premera蓝十字、爱达荷州蓝十字这4家美国健康险公司抱团组建的WPMI公司在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商业实体,主要为中国保险公司提供理赔处理、风险控制等服务。此前,瑞士再保险也在中国成立了一家全资TPA机构——北京鹏瑞咨询服务公司,为保险公司、医院、保单持有人和雇主提供第三方管理服务。
所谓TPA介入医疗健康保险的模式是指:保险公司与TPA签署协议,委托TPA为被保险人提供医疗费用理赔管理工作,当被保险人接受住院治疗时,医院首先通知TPA,TPA对医院的诊断及医疗费用预算作预审核,医院在TPA的预授权下开展治疗活动,当被保险人出院时,医院将医疗费用清单传输到TPA,经审核同意后直接结算医疗费用,无需被保险人支付现金。
实际上,保险公司是将健康保险业务的后台处理(主要是医疗服务管理、客户服务和理赔处理)外包给TPA,根据保单数量和服务范围,向TPA支付一定比例的服务费用。
有资深保险业人士指出,TPA是一种浅层次的合作,在短期内难以解决过度医疗和过度用药的根本性问题。要降低赔付率还要寄希望于保险公司和医院的股权合作。
与上述两家外资巨头不同,DKV选择了直接参股中国健康险机构的方式。作为中国人保健康险外方股东,目前DKV持有其19%的股份,并直接参与该公司的经营管理和产品设计。
外资机构短期内难有作为
“受制于业务发展模式,外资短时间内要在医疗健康保险市场上有所作为难度很大。”昨日,保险业资深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他同时指出,与外资保险机构相比,中资寿险公司才是专业健康险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
中国人保健康险上海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外资险企在欧美具有很强竞争力,但是中国的保险、医疗机构对其缺乏认知度,获得业内认可尚需时日。
中资寿险公司可以通过附加险的形式,向消费者提供健康险服务,给专业健康险公司展业制造了不少麻烦。该负责人称,“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健康险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解决和攻克的难点还有很多。”
但不少保险业专家仍对专业健康险公司发展寄予厚望。大部分被访者认为,专业健康险公司在为保户服务过程中是自身利益的维护者,更是保户利益的维护者。在提供健康医疗保障同时,还为保户提供细致的健康管理服务,提供防病、治病全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