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迅速的手足口病成为又一个突如其来的流行病。
近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目前全国手足口病疫情还没有出现大波动。据了解,卫生部已于5月3日成立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由部长陈竺亲自担任组长。截至5月5日,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26,847例,死亡26例(安徽22例、广东3例、浙江1例)。卫生部指出,今年以来,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手足口病疫情较去年同期明显上升。我国安徽以外部分省份的疫情较去年也有所上升。
资料显示,每年6~7月是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部分地区的手足口病疫情还可能上升。
继《医药经济报》刊登相关报道后(详见5月5日本版),近日本报记者获悉,该病例的迅速增多引起了药企的高度关注,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抗病毒药物热销行情,相关抗病毒药生产企业正在积极备战。
药企迅速反应
“本月初我们就调整了生产计划,最近几天都在加班加点生产抗病毒药物和儿童退烧药,安徽等省份传出手足口病肠道病毒EV71感染的消息后,上述两类药物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山东淄博新达制药有限公司某销售经理向《医药经济报》记者透露,尤其是适合儿童服用的邦纳咀嚼片,销量增长迅速。
有了“非典”的前车之鉴,此次手足口病发生后,卫生部门迅速反应,还及时印发《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以指导全国防控工作。
随后,安徽省发布紧急通知称,由于部分地区出现的手足口病疫情可能影响药价,要求各地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期间的药价监管,采取措施,强化价格监管,加大市场价格的巡查力度,确保药价稳定。
分析人士认为,《指南》的及时发布对于引导该病防治药物的生产供应有着重要作用,可有效避免“非典”时期各种传言导致各相关、不相关的药物都被抢购一空的局面。不过也有人士指出,EV71等肠道病毒并非像SARS病毒那样属于医药界一时难以找到有效防治药物的新病毒,手足口病是一种多年存在的传染病,在欧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因此,很快就能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安徽当地医疗专家表示,尽管该疾病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但作为病毒性疾病,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是治疗和控制该疾病的主要常规用药。由于手足口病的出现,这类药物的需求量可能会大幅飙升。此前,阿昔洛韦等广谱抗病毒药物在“非典”时期曾脱销。
据《医药经济报》记者了解,“非典”之后,药企对流行疾病的发生变得特别敏感,反应速度明显加快,很多企业制定了应急方案,基本不会出现“非典”时期供不应求的情况。
新达制药负责人透露说,由于该企业生产的抗病毒药物在以往其他地区出现的手足口病的治疗中发挥过作用,他们还专程搜集了历年治疗病例,供安徽省医疗机构参考。
中药再度上阵
据悉,由于中药曾在“非典”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此次出台的《安徽省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中,金银花、连翘、黄芩、薄荷、白寇仁、藿香、石菖蒲、滑石、茵陈等多种中药被用作治疗。
白云山和黄中药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疫情当前,尽管中药的销售与“非典”时期无太大可比性,但手足口病疫情的扩散速度的确与“非典”类似。近期内,该企业生产的板蓝根的省外销售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安徽市场的销售,增加了1倍以上”。
安徽曼迪新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毅表示,目前其所在企业的药物供应比较正常,并未出现“非典”时期抗病毒药物脱销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手足口病的病例绝对数不大,用药量增加不明显;另一方面,该病不像SARS那样令人生畏,用于储备的药物不算多。
对此,上海证券公司研发中心研究员彭蕴亮分析道,此次疫情对药企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抗病毒类产品生产企业,中成药和化学药企业则间接受益。但因这类细分产品占企业主营业务较少,因此对企业主营业务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