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每填报一个病例,我们的压力都很大,全世界都在关注着。”阜阳市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付妮娜医生说,最近几天疫情减轻了,自己才睡得着觉。每天早上7时,付妮娜和同事就要开始在医院搜集手足口病的病区统计数据,然后将详细信息送到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定时上报。 该院新诊治的病人都要在当天完成报告。经她填写的每一个数据,都将通过网络在同一时间被各级相关机构获知。

  付妮娜说,统计数据有患儿姓名、家长姓名、住址、联系电话及病例分类、发病日期、诊断日期、传染病类型等。每一项都需要对照门诊病例登记报告表及各住院科室的病例报告,细细填报。她们还需要进行各类信息统计,如当日新住院人数、当日病人出院总人数、新来留院观察人数、当日留院观察人数、新收治病重、病危病例及病重转轻、转危、死亡人数等。“最多的时候,我们每天要上报200多个病人的数据,忙得饭都顾不上吃。”付妮娜说,登记填报一个病人至少也要三四分钟,一天得工作十多个小时。

  在没有实现网络直报前,下午3时,医院的数据经过院长审批后上报至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得到初步整理。下午4时,卫生部赴阜阳手足口病疾病预防控制专家组得到数据,开始整理排查误差。下午5时,最新的疫情统计数字统计完毕,提供给决策层参考并向外界发布。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5月1日后,每天的数据录入工作都要到半夜12时。之后,流行病学工作组还要立即开始下载当天报告数据,整理分析一天的疫情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给有关的决策者。疾控人员白天忙着搜集数据进行调查,晚上还有更加繁重的工作。数据库的建立、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下一步工作建议等都得靠加班完成。

  “从最基层的疾控人员和搜集数据的医务人员,到专家组分析提出意见,每天流行病调查工作都处于争分夺秒的状态。”一直身处阜阳防控工作一线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公室副主任李群说:“这种大规模的应急调查,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是第一次。”

  现场流调分三个阶段

  卫生部赴阜阳工作组的有关专家介绍,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共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在于发现和认识疾病,确定对病例的科学描述,监测和发现病例,对疫情的规模进行监测和预警。第二阶段,随着疫情的发展,建立和完善报告网络,提高报告质量和时效性,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和流行特点,并重点对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和聚集性发病病例开展调查。第三阶段,对搜集汇总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追踪持续高发地区、新出现发病地区和发病异常增高地区及重点人群的发病情况,以及时开展调查,采取相应措施。

  “前段时间,我们的工作重点在于发现疫情的态势,帮助有关部门及时作出决策。”李群说:“现在,我们的工作已经从监测疫情发展转变为有计划地开展分析调查工作。”正在开展或准备开展的工作,包括对这次疾病流行的相关技术参数分析。围绕疾病感染、发病、重症病人等环节,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的影响关系,并配合血清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等研究开展工作。疫情控制工作结束后,他们还将对整个疫情防治措施进行评估,比如当发生类似疫情时,托幼机构是否需要放假,关闭多长时间等。这些会形成成套技术方案供以后参考。

  现在,专家最担心的依然是聚集性病例的发生。为此,他们已经对6岁以上儿童集中的学校进行了调查,初步的监测还没有发现太大问题。但是,往年的六七月正是手足口病高发时期,这让专家不敢有丝毫马虎。

  目的是查找感染源

  “从技术角度来看,关于手足口病的各项研究很复杂,对专业人员是一种挑战。但从老百姓的角度看,应对手足口病很简单,不用担心。”李群说:“我们希望得到的是,患者是被谁传染的?被感染后又接触了谁?这就是所谓的传播链调查和密切接触调查,目的是为了查找感染来源,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以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比如,在非典防控工作中就采取了这种方法。但是,对于手足口病这样隐性感染比率较高的疾病来说,调查起来很困难。”

  所谓显性感染,就是指患者在感染病原后迅速表现出的症状。隐性感染与之相对,是指个体在感染病原后不表现出的症状和体征。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显示,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较高。这意味着每发现一个新出现病人,在其周围可能存在着大量的隐性感染者。这些隐性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

  李群说:“普通人要预防该病是非常简单的,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卫生清洁,是最有效的手段。”他介绍,由于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数十种之多,成年人一般均在其婴幼儿阶段已经感染过大多数病毒并自发产生抗体,所以该疾病一般不会导致成年人患病。但从传染性疾病预防角度看,家长可能感染病毒并不发病,但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孩子,因此也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控手足口病最关键的是15字口诀——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