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在5月6日卫生部召开的全国手足口病防控电视电话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特别提到了广东省和该省佛山市在处理手足口病死亡病例中的做法。他说,当地积极开展病例主动搜索,排查密切接触者,严格居家医学观察制度,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细致、周密。 卫生部防治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认为,广东省和佛山市在处理此次手足口病死亡病例工作中的做法值得借鉴。

  “在传染病疫情处理过程中,流行病学调查非常重要。”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病例调查的一位专家说,细致、周密的流行病学调查,不仅有助于明确病原,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而且还能发现疾病流行的传播方式、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流调还原疾病传播链条

  据介绍,5月2日早晨,广东省卫生厅接到死亡病例报告后,当天上午,该省专家组即赶赴佛山市现场指导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晚上,经广东省疾控中心对采集样本快速检测,病例脑脊液、血清及肛拭子肠道病毒EV71阴性,大便检测肠道病毒EV71核酸阳性。根据卫生部当晚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该病例被确诊为肠道病毒EV71手足口病病例。

  快速检测致病元凶的同时,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随即展开。据带队的广东省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专家组到达现场后,兵分两路。一组人在医院,主要调查病例发病及临床诊疗情况。当时,病人家属情绪激动,专家反复做工作,得到了家属的理解,死亡患儿小华(化名)的病程演进基本清晰。小华4月27日开始出现低热(最高温度37.8℃)、出疹等症状,先后在区妇幼保健院和某市级医院就诊,临床诊断均为手足口病。经对症治疗,症状缓解。5月1日,患儿在医院门诊静脉输液时出现呕吐。接诊医生曾要求其入院治疗,被家长拒绝。医生对其进行胃复安静滴止呕,症状缓解。5月2日凌晨,小华病情突然加重,经抢救无效死亡。专家组随后对两家医院儿科住院病例出入院情况、门诊诊断手足口病病历登记情况进行了调查,基本摸清了当地近段时间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

  另一组人员赶往病人居住地,对患儿近期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并对病人家周围的病例进行搜索。根据小华发病前后情况,专家组认真绘制路线图,对包括接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病例家属及一起玩耍的小朋友等近30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其间发现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患儿有个上幼儿园的亲戚小林(化名),两人经常在一起玩。小华发病前,小林所在的幼儿园曾出现儿童患手足口病缺勤情况。专家组分析认为,小华的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感染的可能性大,不排除间接接触感染的可能。其主要依据是,小华的密切接触者小林有手足口病人接触史,存在经幼儿园→密切接触者→死亡病例直接接触传播的可能。专家组随即根据接触者的症状排队分析,无症状者建议居家观察,有症状的接触者建议入院治疗。

  病例调查的启示

  参与调查的专家认为,该病例死亡后处理及时迅速,为以后类似疫情的处理积累了经验。同时,细致、周密的调查也发现了目前手足口病防控面临的一些薄弱环节。

  首先,死亡孩子的病程演进反复无常,开始症状较轻,之后忽轻忽重,到最后迅速恶化。对接诊的基层医务人员来说,面临双重困难:如果孩子症状较轻时建议居家观察治疗,那么面临的可能是耽误治疗的风险;如果建议住院,又不符合入院症状,而且会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大手足口病科研力度,尤其是通过对死亡病例的研究,尽快绘制出本次手足口病流行的典型症状,“给疾病画个像”,并制定手足口病患者住院标准、出院标准等,用以指导基层科学、准确救治。

  其次,公众的防病知识需要提高,相关预防措施必须落到实处。小林所在的幼儿园曾经出现手足口病病人。他跟手足口病病人有过密切接触,但孩子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手足口病虽然是儿童疾病,但家长也是预防重点。一些病毒在大人身上不起作用,但会传染给孩子;在一个孩子身上发病不严重,但传染给另一个孩子,可能就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一定要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等。同时,不应该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对于居家观察治疗的儿童来说,不应该让其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交叉感染。

  最后,特别要做好托幼机构的防控工作。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要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每日登记缺勤人数并了解缺勤原因,发现疑似手足口病病人,首先在园内(或校内)进行隔离,通知家长带患儿就诊,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并动员患儿居家隔离,直至病愈后方可返校。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托幼机构、学校应每日向属地疾控机构报告因病缺勤情况,及时对病人接触的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做好环境、物品和用具等日常性清洁消毒,加强教室和宿舍的通风。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