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早晨7时,一列特殊的列车到达西安火车站,这是从四川绵阳发出的“救12次”列车,车上搭载了248名,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伤员,他们分别来自四川绵阳和广元。
随后,这些伤员被分别安置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下属的西京医院和唐都医院。
这是陕西省接收的首批灾区伤员,总共249人(另外一名已通过其它渠道到达西安)。按照此前卫生部的通知,从5月20日开始,将向陕西省分流转送地震灾区伤病员,并要求该省西安地区先期预留床位1000张。
为此,陕西省卫生厅和西安市卫生局在西安地区就协调组织了34家医院作为接治伤员的定点医疗机构(其中包括两家民营医院)。
与此同时,针对本次接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救治费用承担问题,也已经引起当地医院和主管部门的关注。
5月21日下午,陕西省卫生厅办公室主任葛云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5月20日晚,陕西省卫生厅已就有关问题向卫生部请示。
具体请示内容还包括,在对伤员治疗过程中实行何种用药标准(是完全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需要什么药就用什么药,还是执行公费医疗保险的标准,在这个标准下意味着有些药不在使用范围之列);对伤员执行何种饮食标准;对伤员的陪护人员执行何种饮食标准。
截至发稿时,本报尚未得到卫生部关于上述问题的答复。
陕西首批接收灾区伤员249名
按照卫生部统一安排的转移计划,“救12次”列车于5月20日16点左右从绵阳出发。
负责护送这次医疗转运的副队长李晓康告诉记者,转运前对病人病情进行了详细分析,不适合长途转运的伤员还是就地治疗。
据李晓康介绍,在列车上,陪护人员彻夜工作,在列车到达西安之前,完成了对所有伤员的病情分类、轻重缓急分类、入院乘坐工具分类以及对伤员陪护人员的分类。伤员根据伤情的不同进行了编号,使得每个伤员可以在到站后的第一时间被转送到包括骨科、眼科、脑外神经等相应科室,并与医院的病床号一一对应。
本报记者注意到,从火车抵达西安站到248名病人全部转移到相应病房,用时控制在了1小时以内。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少将告诉记者,针对这次伤员转移,军医大学下属的西京医院和唐都医院空置出了1000张床位。在西京医院的转运现场,记者看到,身着黄色制服的志愿者和白色制服的医院医护人员,向每一位伤员献上了鲜艳的玫瑰,而医院广播中播放着《爱的奉献》。
5月20日晚,当记者来到西京医院的时候,该医院一位贾姓值班人员告诉记者,为了等待伤员的到来,一个星期前,该医院就决定对本院病人尽可能采取“只出不进”的措施,为灾区伤员预留床位。
“一次性接收如此大规模的伤员,这在西京医院还是第一次。”西京医院院长郭明华告诉记者,“而且,在西京医院接收的180名伤员中,102名都是重伤员”。
当然,这对陕西省卫生系统来讲,也是第一如此大规模的接收来自异地的伤员。随后,更多的灾区伤病员将可能通过多种渠道被转运至陕西省接受治疗。
伤员异地救治费用问题待解
据卫生部的统计,截至20日,从四川共运出伤员1997人。转移方式包括了海陆空等几乎所有可以采用的渠道。被认为是继唐山地震以后30多年间最大规模的一次伤员转移。
郭明华告诉记者,西京医院已经为伤员和家属准备了免费饭卡,同时,还包括价值900万元的药品,20万毫升的血浆,2200个单位的红细胞和价值600万元的器材设备。
那么,在此过程中发生的医疗费用将如何解决?
对此,长安医院医护部的李科长告诉本报记者,之前的操作经验是,在需要医院开展应急救护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医疗费用都是由医院先行垫付,在灾害过去以后,再对各个医院所垫付的有关费用进行审计以后,由财政资金进行统一拨付。长安医院是本次被纳入西安市34家接治灾区伤员的定点医疗机构之一,并且是仅有的两家民营医院之一。
对此操作方式,陕西省卫生厅和西安市卫生局方面都是认同的,并且,2003年“非典”期间就这样操作过。不过,大规模救治异地伤病员这还是第一次。
西安市卫生局副局长李顺德告诉本报记者,“这次牵涉异地救治,是不是依然由接治省份财政进行支付尚未有明确规定和相关依据”。
因此,有关医院对救治费用的承担问题,陕西省卫生厅已经向卫生部进行反映和请示。
不过,对此问题,作为解放军总后勤部系统的一家军队医院,西京医院负责宣传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在这样的灾难面前,垫付救治灾区伤员的医疗费用对西京医院来说完全可以。事实上,作为军队系统的医院,在财务分配上是不受地域限制的。
而对于西安市属和市管的医院来说,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为了给以后解决这个问题提供条件和依据,陕西省的做法是,对参与接收救治工作的各定点医院提出四点要求,其中包括“要完善医疗文书,严格账务管理。各医院要坚持诊疗护理常规,按规范要求做好医疗文书书写和各种检查单、报告单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同时要严格按照收费标准做好记账及财务管理,所有医疗收费账目要经得起审计核查”。
当然,葛云峰向本报记者一再强调,无论请示的结果如何,目前参与灾区伤员接治的西安地区医疗单位,都会根据伤员的实际病情需要,全力以赴,保证病人治疗条件的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