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医生,我也要像你一样参加志愿者医疗队,到灾区去。”“对,听说那里现在非常缺医生。”“我也去!”“算我一个!”2008年5月14日,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火车南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火南社区中心)里,医护人员正踊跃地报名参与灾区受伤群众的救治。
地震,他们正在义诊
时光倒转48小时,正是那个我们都不忍再提起的时刻。火南社区中心副主任徐学祥介绍,该中心地处武侯区长寿苑小区的广场边,由于该小区有1万名左右的居民,所以又叫万人小区。 地震发生时,中心正在举行义诊活动,突如其来的强烈震感让所有人都感到头晕目眩,社区的医护人员果断地中断义诊,及时疏散群众,并迅速准备救治可能到来的伤员。
地震发生后,徐学祥对社区中心的房舍进行了简单的检查。她发现外墙部分基本完好,但是内墙却出现了一道裂缝,“我们马上就报修了,”她说,在这种关键时刻,一定要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转,保证群众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医疗卫生救助。
徐学祥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此时,社区医务人员的职责主要就是3条,一是迅速处理伤员,二是在余震发生时配合居委及时疏散居民,三是加强对聚集在广场的居民的巡查,尤其是夜间。因为当天还不时发生余震,居民们并不敢回家,大多聚集在广场上过夜。就这样,在社区医护人员和街道工作人员的辛勤巡查下,万人小区度过了一个平静的夜晚。
5月13日早上,火南社区中心附近发生了三四次震感比较强烈的余震。徐学祥说,每次他们都迅速把中心内的病人转移到小区的广场上,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医务人员充分地保护了患者的安全,没有让他们在转移中受到意外伤害。
援救,她第一个报名
地震发生后,成都市团委立即组织医疗志愿者队伍深入灾区,火南社区中心的主治医师叶静雪就是第一批志愿者当中的一员。地震发生20个小时后,叶静雪随着医疗队到达了当时能够到达的、受灾较重的都江堰市。
中午,叶静雪他们和其他地区的医疗队相会在去都江堰的路上,她看到了一个庞大的救护车队,有来自成都的,也有来自宜宾等地的。“1,2,3……52。”叶静雪不自觉地数起了救护车的数量,一共52辆救护车载着各地的医疗志愿者在山路上鱼贯而行,奔向灾区。
“我们的车一路上都能看到倒塌的房屋和受灾的群众,心里很不是滋味。”叶静雪哽咽地说,到了市区,她同样看到许多房子坍塌了,没有倒的也都成了危房,因此不少群众住在政府临时搭建的帐篷内。大量居民聚集在空旷的广场里,天又一直下着雨,带来了很大的疫情隐患。叶静雪所在的首批医疗队进灾区的主要任务是调查当地的疫情情况,了解灾区居民现在最主要的医疗卫生需求,这样回到成都后,就能通过这些一手资料准备灾区人民最需要的药品。
一到灾区,志愿者们马上赶到指挥中心报道。在这里,叶静雪看到来自各地的人员和物资都得到了合理的调度,被有条不紊地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因此志愿者到了都江堰马上就可以投入到救灾工作中,没有浪费一分半秒的时间。
根据叶静雪和同行医生的调查结果,当地目前没有疫情危险,医疗队展开了喷洒消毒液、发放药物等行动,为灾民们消除卫生隐患。“此外,救援队的到来对灾民的心理是一个很重要的安慰,让他们知道同胞们都非常关心他们、牵挂他们,会尽全力救助他们。”叶静雪激动地说。
叶静雪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由于不能继续留在室内,都江堰当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都已经转到帐篷内工作了。虽然工作环境变得异常恶劣,但是当地的基层医生仍然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努力地完成本职工作。当天晚上,完成任务的志愿者医疗队带着丰硕的调查成果匆匆返回成都。
捐助,医生带头发动
5月14日早上10点,一个高亢嘹亮的声音在火南社区的广播里响起:“各位居民、朋友们、同胞们:5月12日14时28分,在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成都虽然平安,但是灾区的父老乡亲们现在仍处在危难之中,希望大家尽一份力,帮助灾区居民……感谢您无私的捐助,谢谢。”在火南社区中心与当地红十字协会的配合下,一场募捐活动拉开了帷幕。募捐箱前,刚刚从地震惊吓中稳定下来的成都市民纷纷慷慨解囊。
这边厢,刚刚回来的叶静雪又开始准备第二次向灾区进发了。这一次,社区的其他许多医生也都报了名。叶静雪告诉记者,要成为志愿者,首先要向卫生局提出申请,“现在我们社区的报名气氛活跃得不得了,超过一半的医生都报名了。”
“我是从灾区下来的,我看到了前方的情况,非常清楚那里太缺医生了。一些特殊人群尤其需要社区医生的照顾。”叶静雪说,在这样的灾难中,大多数慢性病患者不可能带好药品才逃离住所,因此亟需社区医生带去适用的药品救助他们。尤其是一些老人,好容易从废墟中生还、历经苦难,更需要得到社区医生无微不致的照料。
由于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还担负着治疗轻伤员、安定周边社区居民情绪等本职工作,因此卫生部门会做出统筹安排,派出部分社区医生到灾区去。“现在我们支援小组的人员都打包好了行李,准备好了急救箱,统一放在社区中心的大堂里,只要一声令下,我们马上就出发奔赴一线!”叶静雪信心十足地说。
按照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成都的每个社区中心都成立了医疗应急小组,社区的医护人员按照“1名医生+2名护士”的编制分成若干小分队,随时待命出发,救援伤者。因为现在,各个受灾较严重地区的伤员都送到了成都救治,各大医院早已在超负荷运转。下一步,卫生主管部门可能会考虑把轻伤人员转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理,以缓解大医院的压力,同时给重伤员创造一个更好的就医环境。对此,各个社区中心可以自豪地说一句:“我们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