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2007年下半年的“鞋业地震”,已经让中国制鞋行业感受到进入“冬天”的寒冷,中国两大鞋业基地东莞和温州大批中小鞋企倒闭,幸免于难的温州和珠三角的制鞋企业,纷纷在寻找新的出路或者转型。
“今年做鞋的冬天来了。 ”5月18日,国内最大的民营制鞋企业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不无感慨。他透露,奥康明年产品批量生产的子公司康华生物制品公司(下称康华生物),将成为其越冬的第二利润增长点。与此同时,早做成本抬高准备的奥康,已将西进重庆作为鞋业翻身的第二个避冬“杀手锏”,并等待时机展开并购。
突出医药第二增长点
2008年伊始,珠三角出现上千家鞋厂倒闭潮,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计划迁移。同样,在中国的另一个制鞋中心温州,也在经历同样的痛楚,成批企业纷纷倒闭,多数企业被迫开始转型。面对突如其来的鞋业“寒冬”,奥康越冬储备之一选择了进入生物制药行业,淘金疫苗业。
“早在5年前,我们就进入了生物医药行业,选择做疫苗。明年开始批量生产,并大批量上市。”王振滔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据王振滔透露,早在2003年,奥康集团就成立了康华生物制品公司,该公司位于四川成都龙泉驿区,主要生产狂犬疫苗、流脑疫苗等多种产品。狂犬疫苗年产量可以达1000万人份,流脑疫苗近2000万人份。该公司生产线已通过国家药监局的GMP认证,目前就等生产批文。
目前奥康集团已将生物医药作为制鞋业之外的第二产业,并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当时选择做医药,也不像今天这样已经有明确看法,制鞋业会衰落,会面临这么大的生存困境。我们选择医药也只是寻找利润增长点,当时,也没有预料到会出现今天这样波及整个行业的影响。”对于进入医药行业,王振滔至今仍认为是先见之明。
不过,王振滔没有透露进入医药行业已经投入多少资金,他解释道:“因为做药不同于做鞋,国家对这个审核比较严,在产品没有上市前,我们不想对此进行宣传。”
作为制鞋企业,奥康一下子跨入没有任何关联的医药行业,当时业界很不理解,并开玩笑说其利用相同生产线“白天做鞋,晚上做药”。不过,为了避免别人对其做药与做鞋的误解,奥康集团专门起了与奥康名字无关的康华生物作为制药公司的名字。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当确定地震中心离成都很近,地震级数为8.0级时,王振滔的第一反应是,“我的生物制药产业完了”。对于巨额投资有可能化为灰烬,王振滔的心当时几乎降入冰点。
第一时间,王振滔迅速给康华生物负责人打电话,“当得知人员未有伤亡,企业厂房设备未受损失的时候,我的心才放了下来。”谈到此,王振滔也还是心有余悸。
不过,对于奥康进入疫苗行业,上海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彭蕴亮认为,疫苗行业前景还不错,但受国家政策影响比较大,国家一般计划招标采购,存在着壁垒,“不使用非常规手段,不容易进医院”。
对此,奥康也早已清楚。奥康宣传部的李海龙表示,康华生物的产品主要也是争取国家计划内采购,这样能有稳定的订单,计划外市场大多为跨国公司所把持,竞争起来不太容易。
或趁机展开并购
“今年温州的制鞋企业感觉很冷,真的不好做。”王振滔表示,温州已有多家中小企业打算放弃自己的品牌,希望给奥康做代工,但目前公司还考虑自己来生产。
制鞋业陷入寒冬,这让大多数企业措手不及,但是,未雨绸缪的奥康早在5年前就进行了生产基地的转移。
2003年5月,奥康与重庆市璧山县政府签订协议,共同开发建设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并为此设立了重庆红火鸟鞋业有限公司,建成占地137亩的奥康集团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