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中外联姻的制药企业,“翅膀硬了”的外方股东,欲逼退中方股东谋求独资的鲜活话剧正在上演。这一次,话剧的主角由先灵葆雅和上药集团担纲。5月21日,上海先灵葆雅的中方股东上药集团悄然谋求退让股权,意图甩掉这个14年来连续亏损的“包袱”,而外方股东却对这“赔钱的生意”志在必得。

  一笔赔钱的买卖

  “强强联手”的合资药厂,成立近14年竟然从未盈利。中方股东上药终于熬不住了,下定决心把股权甩手。

  5月22日,记者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网站看到,上海医药集团和上海医药工业有限公司正在挂牌转让两家持有的上海先灵葆雅合计45%的股权,挂牌价格为6632.95万元,期限为5月21日至6月19日。

  挂牌信息显示,上海先灵葆雅成立于1994年,是当时上海投资规模最大的合资药企。上海医药集团和上海医药工业有限公司分别持股15%和30%,先灵葆雅(中国)有限公司作为外方股东持股55%。

  公开资料显示,先灵葆雅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跨国药企,在纽约证交所上市,2008年第一财季全球净所得为2.91亿美元,在中国的主要产品包括开瑞坦以及去年刚刚收购的妈富隆等。上海医药集团是上海医药工业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上药集团是我国排名第二的医药巨头,年销售200多亿元。

  5月23日,该项目受托单位上海飞宇产权经纪公司王巍介绍,合资厂从成立的1994年至2006年从未盈利,股东没有得到过分红,2007年账面小小盈利是来自总部补贴。长期亏损应该是中方股东萌生退意的主要原因。王巍介绍:“外方股东实力雄厚,出于战略考虑可以一直承受不盈利,而中方股东十几年没有收益,这是上药这种老国企没有办法一直陪着玩的游戏,可以说这是一起失败的参股。”

  挂牌信息显示,上海先灵葆雅成立于1994年8月,注册资本2100万美元。按照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并轨至8.7计算,中方投入的资本价值约8221万元,如今收回6632万元。但上药方面似乎并不愿承认这是一笔失败的投资。

  5月26日,上药集团国际合作部钱部长对记者表示,上药集团当时付出的现金只有几百万元人民币,其余是以土地、闲置厂房等固定资产出资,“如今我们收回的是现金,而且比评估价格略有溢价,而且合资合同约定2009年到期,如果等届时再清算,是拿不到现金的。”

  他承认,合资公司成立14年来账面累计亏损1.4亿元,但上药在与先灵葆雅合资的附加条件中得到了经济利益,例如向先灵葆雅每年约4000万美元的出口业务收取3%左右佣金,“我们不会做亏本的生意。”

  外方欲唱“独角戏”

  这个一直赔钱的“游戏”,上药玩不下去了,决定退出,而外方股东先灵葆雅(中国)却正玩得带劲儿,甚至打算上药抛掉的股权全力拿下,一举实现独资。

  交易所信息显示,先灵葆雅(中国)不放弃优先受让权,如股权转让给第三方,需征得上海先灵葆雅董事会一致通过。这无疑给其他想进入的买家设置了很大障碍。

  5月23日,记者给先灵葆雅美国总部媒体事务部门发去电子邮件询问,当天该邮件被转给先灵葆雅(中国)公关总监吴洁,随后吴洁联络记者并表示,先灵葆雅(中国)已经举牌该股权,希望尽快购买。如果有别的企业参与竞价,外方一定会全力竞争。

  “我们和上药的合作多年一直很愉快,此次在这个问题上双方沟通良好,其实是一个愿卖一个愿买,我们认为目前是回收股权的好时机,上药集团也表示充分理解。”

  “战略亏损”逼退中方

  一个愿卖一个愿买,听起来似乎是笔不错的交易。然而,让上药心甘情愿“吐出”拿了14年的股权,先灵葆雅难逃玩弄“战略亏损”手段的嫌疑。

  王巍对记者表示,如果上海先灵葆雅真的是一个难以挽救的烂公司,其外方股东完全可以任凭股份转让第三方以分担经营风险,绝不会如此急迫地想回收股权。

  5月23日,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某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已进入中国的外资药企绝大部分都是盈利的,而且利润水平普遍高于国内药企业。先灵葆雅作为知名500强企业,在中国的合资药厂竟然经营了14年都亏损,实在令人费解,而且与其形象不匹配。

  据了解,上海先灵葆雅并非先灵葆雅在中国的全部业务,公司完全可以“东边不亮西边亮”。虽然与中方合资的上海先灵葆雅亏损,但其母公司先灵葆雅(中国)未必亏损。对此,吴洁没有给出具体答案,只表示财务总监出差去了,暂时不能获知这一数据。记者随后向多位业内专家了解后得知,该公司的进口药品业务开展已多年,其中不乏畅销品种,亏损的可能性很小。

  记者在挂牌信息中还看到,上海先灵葆雅2006年营业收入4亿多却亏损100多万;2007年6亿多营业收入也只有区区300多万净利润,而且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以及成品,需向先灵葆雅(中国)所指定的法律实体进口/出口。

  5月23日,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人士分析,从该合资企业营业收入不低而利润保持轻微亏损、原料采购过度依赖母公司来看,母公司很可能采取了“战略亏损”的策略。他表示,很多跨国企业在原料供应中蚕食合资企业的利润,“这种轻微亏损无法让中方获得实际利润,但依然可以享用中方宽广的渠道资源,逐渐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份额,而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它已很老练,可以‘单飞’了。当然,上药也可从合资中获取先进管理经验、安置劳动力。”

  不过,5月23日,吴洁对记者否认了“战略亏损”的说法。

  更多精彩新闻 请访问京华网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