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医药领域发生了44宗并购案,涉及近800亿美元金额,但却没有出现一宗大并购。经历几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并购态势也开始趋于稳定,但生物制药公司的情况则稍有不同。总体来看,生物技术公司的并购正在减少。
一旦缺乏惊喜,传统制药公司和生物制药公司的并购是否还有价值?
传统制药公司“情迷”小宗并购
仿制药企逆势上扬
在2001~2002年期间,美国和欧洲的传统制药公司都遭遇了“寒流”而陷入冰冻期。不同的是,欧洲制药股指数随后就开始回暖,美国却依然是一片寒气,直到今年才略有起色。风水轮流转。而在美国制药股复苏之后,今年欧洲制药股又再度萎靡。
为什么美国制药股能够呈现转机?事实上,投资者早在前几年就将注意力和资金从美国公司转移出去,而现存的投资额已经接近其底线,不太可能产生消极行为的预期,此时正是触底反弹的时刻。
相比传统制药股的低迷,仿制药概念股则走出了强势上扬的姿态。去年,仿制药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联系2006年的情况来看,仿制药市场的发展是轻快而稳步的上升。
市盈率受制市场颓势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和欧洲的传统制药公司的市盈率连续12个月保持在40倍以上。但从1999年开始,其市盈率在不断下滑,直到过去两三年才趋于平稳,处于20~22倍的市盈率水平。
仿制药企也是如此,市盈率从2000年的42.4倍跌至2007年的23.3倍,缩水近半。不难发现,仿制药企的市盈率下降趋势和其市场一路高歌的趋势是相悖的。在整个医药市场颓势的影响下,增长带来的收益其实已被不景气的大环境所拖累,仿制药企尽管业绩在增长,但是其利润本就不高且正在下滑。
并购继续前行
2007年发生的单件金额高于2500万美元的44起并购案,累计金额为795亿美元。值得惊讶的不是其数额的巨大,而是数量的巨大。这么多起并购中,居然没有一起大数额的并购,对比总金额相似的2003年(661亿美元)和2004年(727美元)来看,这是这么多年来首次“众人拾柴火焰高”。
事实上,2003的辉瑞-法玛西亚和2004年的赛诺菲-安万特都是大笔的并购,而2007年则是以中型并购为主,包括先灵葆雅161亿美元收购荷兰欧加农、阿斯利康157亿美元吞并美国Medimmune、默沙东131亿美元收购雪兰诺等。
这些并购主要凸显了产品线加强、地域优势互补、与仿制药联手等特点。其中,85%的并购的双方均来自不同的国家,44宗并购中有37个并购者是美国(16个)和欧洲(21个)的公司。
非银行债务和股票融资一路高歌
制药行业的强劲并购势头大大助长了非银行债务和股票发行。2007年所有交易金额超过5千多万美元的项目,总共募集到的非银行债务达520亿美元。
这是过去20年来的最高比率,远远超过2006年的285亿美元,然而和2007年相比,这个数字依旧显得很渺小。
同时,医药股的筹资额达到99亿美元。虽然对于整个股票市场而言还是不太高,却也达到过去6年来的最高值。
生物制药公司并购额削减
江山轮流坐
生物制药股可分为三个等级:大盘股,如安进公司;中盘股,如英克隆公司;小盘股,如埃瑟斯公司。从历史上来看,大盘股的公司表现优异,而中盘股仅在某些年份表现较好。
但今年的情形有所改变。大盘股指数的表现和标准普尔指数的表现大体相当,没有优异之举;小盘股持续萎靡不振;而中盘股却脱颖而出,表现优于市场总体表现,增长幅度达到了50%。
并购路在何方
这几年生物制药企业的并购额处于低位。1999年,3宗大并购案将并购浪潮推向历史高点,此后便迎来若干年的萧条。如今,生物制药企业的收购步伐才逐步复苏。但去年的情况却发生了大转变,相比去年的98亿美元以及前年的122亿美元,2007年的并购金额大幅减少,全年仅为36亿美元。
交易数量为21例,属于正常范围,但是规模非常小。去年的最大的交易来自Forrest公司对Cerexa公司的收购,整个交易额仅为4.94亿美元。而位于去年10大案例之中的Orexo公司对Biolipox公司的收购交易,其股票市值仅为1.22亿美元。
非银行债务和股票融资爆发力强劲
纵观历史数据可以发现,生物制药公司比较倾向于依赖私募和非银行债务。不幸的是,2006来自私募的资金开始枯竭,这一趋势在2007年得以延续,尤其是在2007年下半年表现得更为严重。总共发行的债务总额为3.63亿美元(仅计算交易量为5千万美元以上的交易),为1999年以来的最低额。
募资项目数量可观
生物制药公司的募资项目数量持续旺盛。在过去两年中,大部分的生物科技股票被私募基金所持有。相比2006年的110个项目以及2005年的79个项目,2007年里超过2500万美元的募集项目就有112个。但是,筹集金额只有58亿美元,较2006年的64亿美元有所减少,不过还是延续了2003年和2004年开始的上涨势头。
事实上,过去的两年对生物制药公司而言情况并不坏,但是考虑到债券和股票市场将会继续波动,预计未来几年,生物制药公司的IPO(首次公开发行)将会面临很多的困难。
关键是寻找有价值的并购对象
展望未来,可以很清楚地预见到传统制药公司和大型生物制药公司将会继续努力提高他们的生产线以及增加研究设备的配置。但是从生物制药公司并购交易下滑的现象中,可以推测出优质、有潜力的目标已经被收购趋尽。
不过,市场仍然有更多可以促进并购的机会和渠道,比如当前的一些收购的动机是专利的交易。事实上,传统制药公司和生物制药公司都存在很大的兼并和整合的需要,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去发现有价值的收购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