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基层医生的生存状况不仅是属于基层医生自己的话题,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对此也非常关注。基层医生收入是否偏低?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如何提高培训质量?《医药经济报》特邀业内专家进行了讨论。”

  主持人:本报记者 彭鑫

  嘉宾:

  广州药学院社区卫生服务研究所所长 邹宇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社会医学系主任 卢祖询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龚幼龙

  主持人:“每月560多元,除去养老保险、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等,说来惭愧,有时不得不向老爹要点钱。 ”这是一位农村医生的经济情况。首先想请问各位专家,您所了解和接触的基层医生,他们的收入状况如何,他们自己是否满意?您认为目前基层医生的这种收入状况是否合适,是否足以维系以他们为骨干力量的基层医疗网络的正常运作?

  卢祖询:应该说我国基层医生的收入差异是比较大的。从横向来看,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基层医生的收入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从纵向来看,在村一级的基层医疗机构,私营性质的比较多,医生的收入多少跟本身的技术水平、服务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而乡镇一级则多属于集体性质,医生收入的多少受当地经济水平以及新农合开展情况的影响较大。总体而言,基层医生的收入确实相对偏低,收入比较理想的只占极少数。

  龚幼龙:基层卫生组织是农村三级医疗网的枢纽,医务人员承担提供基本医疗和卫生保健的职能,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但是与医务人员的任务不匹配,收入偏低的状况普遍存在。

  邹宇华:目前,在我国的三级医疗体系中,越往下走医务人员的收入越低,基层医生对收入不满意,这对于基层医疗工作的开展非常不利。

  主持人:据了解,许多农村医生还在面对着“坚守本职不如外出打工赚钱”的尴尬,基层医生在跟其他职业、大医院同行的比较中显得待遇偏低。请问,您怎样看待这种现状?这种状况是否隐藏着危机?

  龚幼龙:医务人员的收入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对等。发达地区基层医务人员收入数千元,不发达地区数百元,城市基层医务人员收入明显高于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农村医务人员收入偏低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卢祖询:随着新农合制度的发展,基层医生的收入在与过往的纵向比较上有了很大的提升。由于新农合的普及,各地卫生院的业务量都普遍上涨,据我了解,湖北省一些地区的乡镇卫生院业务量增幅在50%~100%之间,平均达到80%,基层医生的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然而,在与其他行业比较时,现有的收入水平可能仍会使一部分基层医生感到不满。

  邹宇华:无论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都是人之常情。基层医生由于收入无法达到自身的需求,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产生的人才流动,无论是向其他医疗机构还是向其他行业的流动,都是基层卫生事业的损失。

  主持人:我们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龚幼龙:基层医务人员收入偏低的现象在不发达地区普遍存在。从宏观上来讲,这有赖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新农合制度的调整。更为重要的,是基层卫生机构的功能完善。此外,医务人员的收入必须与个人的技术能力、工作量相适应。在有条件的地区,国家已经开始对乡镇卫生院从事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提供编制和岗位津贴,如广东省为每名基层医务人员每年增加1万~1.2万元津贴。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多数地区的基层医生还没有享受到这样的优待。如今,新农合的覆盖率已经提高到85%左右,乡镇卫生院员工的受益面却有限,在提高医务人员收入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明显效果。新农合以大病风险为主的补偿项目,县医院是直接从住院服务中受益,乡镇卫生院以门诊为主要服务内容,较少地能够从新农合制度中直接受益,因此制度上的调整也是不可缺少的。

  此外,有些乡镇卫生院人浮于事,技术得不到当地农民的信任,所以一天门诊也看不上几个病人,这也是基层医生收入水平提高的瓶颈。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服务能力,以能取得农民的信任,这是提高收入水平的根本途径。

  卢祖询:提高基层医生收入的政策、措施是需要因地制宜的,各个地方的方法都不尽相同。关于地方政府的投入,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去年我去新疆调研时了解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各级财政有“包干乡医开支”的做法。抛开其中的历史因素不谈,以新疆的财力尚且做到了这一点,说明在政府投入的问题上,态度因素大于能力因素。其次是以新农合为代表的间接投入,新农合这块蛋糕很大,但并不好切。目前,村一级基层医生在其中受惠还不够,如何通过报销比例的杠杆来调节是一个关键问题。

  其实,增加基层医生收入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其自身的努力。以村医为例,农村人口流动性较小,同村的乡亲往往是村医服务一辈子的顾客,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建立融洽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口碑,就将大大提升基层医生的收入。

  邹宇华:政府的投入在这方面将起到很大的作用,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区政府对乡镇卫生院每月1000元/人的补助大大地激发了基层医生的工作热情,我认为加大政府投入是很有必要的。

  主持人:所有的基层医生都要面对“助理执业医师”或更高要求的资格考试,这就使得培训是他们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如何看待目前为他们提供的培训,您认为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

  邹宇华:我认为对于基层医生的培养首先在于观念和定位的培养。我们的培训首先要让基层医生明确自身工作的性质、内容以及在哪个位置发挥作用。基层医生就是要为患者提供基础性的、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在三级医疗卫生网络的网底完成提供全科医学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功能。其次是通过培训提高基层医生队伍的素质,让群众真正地信任我们的基层医生。只有真正赢得了患者的认可,基层医疗事业得以发展,基层医生的生存状况才能得到质的改变。

  卢祖询:目前为基层医生提供的培训不但包括针对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培训,还有许多专业技能的培训,内容较为丰富。此外,在资格考试培训中,还有许多针对部分基层医生基础差、年纪大的特点专门开展的辅导,针对性也比较强。

  “不好意思”的背后

  ■曹福鑫

  在笔者联系调查对象接受《医药经济报》记者采访的过程中,遇到过几次这种情况:“不好意思说出口,收入太低了,不想接受采访。”“别用我的真实姓名啊,太丢人了!”让笔者觉得惊讶的是,在了解到此次调查的目的是真实反应基层医生的生存状况并为之呼吁后,很多基层医生仍然反应平平,对此表示悲观,一位姓李的基层医生说:“呼吁了这么多年,我自己也在各论坛上呼吁过很多次,可是有什么用呢?这几年,我们的待遇有了质的提高吗?没有!今天的我已经对这样的呼吁有些麻木了。”

  从这些细节不难看出,基层医生对自己的收入水平是感到自卑的,这种自卑的背后是对生活状态的不满意,但他们却觉得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途径去解决这一问题。在多方寻找未果之后,他们选择了网络作为表达意愿的出口,在虚拟世界里做一回真实的自己。尤其是在网络中,看到情况类似的同行们都是如此,他们的表达也就更畅快淋漓。这或许也是此次调查在网络上点击率如此高的原因之一。

  此次调查结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月收入高于3000元的群体,虽然占比不高,但可以看出这一群体无一例外都具有高年资、高技术的特征,而且除个体私营或者承包门诊部的医生外,在医疗单位供职的医生都是职称相对较高的,副高以上的医生在基层医疗单位的收入基本上高于3000元/月。而与收入水平相关联的学历、每日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却和收入水平不成正比。在乡镇一级供职的医生,实际收入水平没有因学历差距而有太大分别;在农村工作的医生更是大多数坚持24小时服务,这部分医生的收入水平却是最低的。

  一名工作10年之久的乡镇卫生院本科生感叹道:“我们单位大部分医生的待遇都是相同的,人员结构以中专、大专生为主,本科生不多,在实际工作当中大家都是一样的,后来有个同事出去读了研究生回来,结果还是因为待遇不好,最终离开了单位。这也不能怪别人,基层条件差,养不起。”

  也有一名个体专科门诊的负责医生,他声称一年有几十万元的收入:“关键是要有过硬的技术,然后病人得信任你,再加上合适的机会,收入是有保证的。比如我们这里吧,我虽然学历不高,但技术不错,服务也好,所以周边有过七八家针灸推拿门诊,先后都关门了。”

  编者有感

  历时3月有余的调查在近日有了结果。由于一些现实的原因,我们的调查对象大多数是从互联网上提交的调查问卷,这可能对数据的客观性带来一定的影响——毕竟,对于那些身处经济不发达或边远地区的乡村医生来说,网络仍然是遥不可及的;此外,年龄也是一个问题,不少即使身处发达乡镇的老年医生,也是不会使用网络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或许在所有的基层医生中,我们的调查对象可能是收入偏高的那一部分。如此,我们也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一些。

  在这些看似纷繁的数据、图形中,有一个数字特别吸引编者的注意,那就是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内的为“0”。我们知道,在发达国家,家庭医生的工作时间也是不固定的,患者有健康问题,随时都能拨通家庭医生的私人电话。在服务模式向发达国家看齐的同时,是否还有一些制度需要相应地跟进?我们国家是人口大国,但基层医疗资源却并不充足。按照很多地方的规划,每2000人的村落就要有一名医生负责。假设在这2000人中,每个月有10%的人需要一次医生上门服务,医生就要出诊200次,平均每天就有6次以上。在人口居住分散的地区,即使只算花在路上的时间,这样的工作量也是惊人的。

  就如同数据里能看到的,干得多的并不一定拿钱多,在调查对象中,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竟占比逾70%!根据国家统计局4月1日发布的《2007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统计结果》,2007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4,932元,基层医生的收入远远落在了全国平均水平的后面。

  尽管作为媒体,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仍然希望我们这些数据的发布,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愿“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工作者的待遇”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不再落于空话。(王琼)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