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整合是本地上市公司重组升温的一个重要信号。上海本地国企重组是在央企整合背景下,大股东利益的驱动下,地方政府协调下展开的国有资产结构调整,其很可能成为地方国企整合高发的前奏。
国资委撮合上实入主上药集团
在上海本地国企股加速整合的同时,关于上海医药集团的控股权归属问题也传出消息。 昨日,上海医药集团知情人士向记者证实,上海市国资委将一次性将其下辖两家集团持有的上海医药集团60%的股权,划归给上实集团。由上实集团重启上海医药集团的重组。
该知情人士称,目前上海市国资委已经将关于划拨股权的文件下达给有关企业,上实集团不久将会对上海医药集团进行尽职调查,拟定重组方案,最近一定会有新的动作推出。不过预计重组将是个长期的过程。
另悉,有关方面已达成了比较一致的思路,上药集团整体独立上市,股东分享收益,并优先偿还银行债务。如果此想法成行,意味着上药集团2年多前戛然中止的资本之路,有望再度启动。
华润重组上药陷僵局
成立于1997年4月的上海医药集团,由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各占50%的股权,注册资本29.92亿元。2002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控股的华源集团耗资11亿元现金,分别收购上述两家股东持有的上药集团20%股权,同时,三家股东按照4:3:3的比例对上药集团增资,使上药集团的注册资本增加至31.5872亿元。
2005年9月,长年借助外部资金疯狂扩张的华源集团陷入资金困境,整体银行负债至少250亿元,数家银行对其联合逼债。华源所持上药集团40%的股权被上海几家银行冻结。2006年2月,国务院国资委授权中国华润总公司全面接管华源集团,代理其行使出资人资格。
但事实上,自华润集团宣布接手华源集团后,一直未能成为上药集团的真正控制人。重组上海医药集团的计划也一再搁置。
2006年6月,华润集团董事长陈新华来到上海,与上海市相关领导达成共识:上海市政府在南汇划一块地给华润做医药产业园,华润投100个亿,将上海市的医药企业迁入该医药产业园,将上药打造为华润医药产业的平台。但华润的投资并没有落实。
2006年下半年,华润向上药其他股东提出召开上药董事会,审议上药集团董事和高管的重新任免问题,但是该提议未获上药集团其他股东的回应而不了了之。
2007年8月初,华润集团董事、华源集团总裁阎飚再次拜访上海市国资委负责人,就上药问题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将上药股权解冻,定向拍卖给华润集团;第二,由华润派遣上药的董事长和党委书记;第三,进一步增持上药。对于上述要求,上海国资委方面显然有不同的意见。特别是对增持上药这一点,表示不太可能。
知情人士透露,不久前,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亲赴上海,与上海市政府以及华源上海本地的债权人进行交流,其间也谈到了上药集团股权问题,但上海市国资委没有让步,不愿再出让控股权。
上海国资整合加速
就在华润重组上药陷入僵局之际,上海国资整合却风起云涌。包括上海广电集团、上海水产集团、上汽集团、上海华谊集团、上海外高桥在内的上海国资主力纷纷加入整合行列。按《上海市“十一五”国有资产调整和发展专项规划》,到2010年,上海国资委至少会将30%以上经营性资产集中到上市公司。
上海市国资委借助资本市场深化国企改革的途径,一是在国有资产整合基础上,积极推动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一是提倡对国有大集团的非主业资产,有步骤、分阶段地加以剥离或退出,促进企业资产向关键领域、核心业务集中。
去年底,上海市国资委对外公布了两批共24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主业目录,这是上海第一次明确界定大型国企的主业范围。当时上海市国资委主任杨国雄表示,2008年底要完成全部企业集团的主业目录。
而在之前的两批主业目录中,作为上海医药行业两大龙头企业的上海医药集团和上实集团均没有显示。其中,上海市国资委冀望上实重组上药,打造上海医药平台的愿景渐显。
作为上海市最大医药集团,上药集团有中西药业和上海医药两家上市公司,业务主要包括抗生素、原料药、中药与天然药物、OTC和处方药在内的五大事业部。作为上海市政府在香港的窗口企业,上实集团是上海市在海外建立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