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12月8日电(记者朱旭东、刘翔霄)处于弱势的中医要生存并取得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在当前对卫生投入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并不指望能有特别的投入,而是希望能获得与西医平起平坐的同等政策。
经济问题被认为是制约中医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表现为中医服务项目少且定价低。在国家发改委核定的3996项医疗服务项目中,中医项目只有92项。这一状况导致中医机构经济效益较差,在业务收入中所占比例小,影响了医院提供中医服务的积极性和对中医再投入的规模。
无法同等享受公共卫生资源,也制约着中医院的发展。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县一级中医院的病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因为“120”急救热线不到中医院,病人都被送到了人民医院,“120”也成了当地人民医院的专车。江苏丹阳中医院副院长丁家祥无奈地说,医院门口经常有“120”呼啸而过,有些交通事故即使发生在中医院附近,“120”也不会将病人送来。
尽管近年来,各家中医院的现代医学设备和人才逐步多起来,现代医学服务也占有相当比例,但急救系统仍不能认可其救治能力。“这一现象短期内很难改变,但有必要给予中医院同等待遇,否则中医院的急救能力永远得不到提高,也永远无法分享急救资源。”江苏省中医药局综合处处长朱岷说。
目前,各级政府都表示要重视中医药发展,但如何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并没有具体可操作的要求和考核指标。而在一些项目上,不仅相关政策没有“发挥中医药的作用”,甚至存在歧视。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刘沈林说,江苏省中医院属三级甲等医院,但每个住院病人在同城的三级西医院最高能报销12800元,在江苏省中医院最高只能报销9700元,超出部分只能自己承担。
很多中医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表示,尽管各级政府都提倡中西医并重,但实际运作过程中,不管是资金的调拨还是设备的发放,中医基本是放在次要地位的。“我们不求优先发展,但求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