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中医中药中国行”江苏站活动7日在南京启动。在最近《求人不如求己》连出三册、北京中医药大学老师曲黎敏的《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讲座风靡电视等中医养生热的带动下,以“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优秀文化,共享健康和谐”为主题的“中医中药中国行”启动仪式现场吸引了数千南京市民,他们纷纷学做中医保健操,了解人体经络走向以及养生之道。

    然而,记者对北京、江苏、山西中医药行业调查后发现,一边是人们追捧中医养生,一边是中医行业现况尴尬,正陷入从业人员减少、“中医西化”的境地。

    从业人员在减少 “不转行就没饭吃”

    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中医医疗机构的病床及卫生人员数量仅占全国医疗总资源的9%左右,这一比例目前还在逐年下降。

    江苏省中医药局局长吴坤平介绍,中医强省江苏中医年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但江苏省医疗市场每年产生的业务收入已超过500亿元,相当于全国中医的业务总收入。

    在江苏盐城、淮安等地的不少基层卫生机构中,不少已经没有中医科。徐州市卫生局副局长俞军表示,当地一些县级中医院,新近来的年轻中医一年后纷纷转为西医,“没办法,不转行就没饭吃了。”

    相形之下,中部的山西省中医发展更弱。全省中医院多兴建于上世纪80年代,设备普遍陈旧落后。104家县级中医院医疗设备总值仅1亿元,不足山西省人民医院的设备总值。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中医院现今工作人员已发展到224人,但财政拨款仍按1999年92人编制的工资标准下拨。两年前,因为工资长期得不到保障,太原市阳曲县中医院14名骨干集体离开医院,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彻底断档。

    “我就想不明白,医院为什么要求中医生如西医一样写论文、评职称?”在北京中医院副主任医师吴春节的心目中,一个好中医的标准是“看好病、下好药、治疗对症”,而不是所谓的论文、职称。他告诉记者,在中医医院现有“唯论文、唯职称”的仿西医评价体系下,有的中医医生下海卖药,有的干脆开起了按摩房。

    多种原因导致正规中医从业人员数量在减少,而不少老中医却也被冠上了“非法行医”的称谓。

    据山西省中医药局统计,目前山西有近11000位民间传统中医,都具有一技之长,擅长治疗个别疾病。虽然行医多年,但根据我国现行有关条例,这些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不能够取得合法的行医资格,开业坐诊看病成为非法行医。记者了解到,在传统中医较兴盛的山西省运城市,当地约有民间传统中医794人,行医超过25年的共有466人。运城市稷山县秦家庄村有位名叫“秦俊田”的老中医,擅长治疗久不收口的手术创伤。但是由于未能取得“医师执业证”,老先生如今不能公开行医,完全为患者免费治疗。

    运城市卫生局副局长吕栓过认为,这些大量散落在社会上的有能力有条件的传统中医求证无门,不能独立行医,又进不了医院,一些中医只能停业甚至改行,人才资源白白浪费。

    北京主任医师扎针一次仅4元

    多位受访的中医界人士表示,导致中医萎缩的关键因素是“不赚钱”。

    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刘沈林说,中医提供的服务多但利润低,纯中医科室生存相当艰难。“比如中医针灸治疗,一个主任医师的挂号费是10元,扎一次针每次30元,甚至不及很多街头按摩收费的三分之一,导致相关医生不再看重自己的技术,病人也轻视这项技术,很多中医院的针灸科基本上消亡了。”

    在北京的中医医院,中医科收费价格更低。不论主任医师还是主治医师,针刺疗法(俗称扎针)收费4元/人次,拔罐治疗3元/人次,最贵的割治疗法才16元/人次。

    “我看一个病人七元,一周出四天门诊,每天平均要为40多位病人号脉,时常还有加号的病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陶夏平告诉记者,每天回家都累得不想说话,可收入无法与“只开化验单和西药的西医”相比。

    山西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魏中海告诉记者,目前山西多数市、县级中医院财政拨款仍按照1999年、2001年职工工资标准的40%至60%划拨。由于中医行业自身“价廉”难以营利的特点,多数中医院工作人员每个月的工资都得不到保障。

    太原市中医院在山西中医界颇有影响,对于中医的“没落”,院长焦国梅感受深刻。太原市中医院当时是一家比较“纯粹”的中医院,几乎没有开展检查和手术项目。焦国梅说:“一说纯粹的中医治疗就意味着亏本,医院不开展手术,怎么能维持生存?”四年前,她刚受聘院长时,医院已经四个月没有给职工发工资,连水电费都交不起,老职工不断上访,没有像样的白大褂,职工情绪极度低落。

    中西结合 中医院“起死回生”

    中医有一种传统的锁骨复位手法,收费只需几十元,效果非常好。而西医对此则必须进行手术治疗,费用一般为三五千元。勉强支撑多年后,太原市中医院骨科医生走的走,转行的转行。

    “迫于生存需要,医院目前正在进行骨科病房改造,很快将引进手术项目。”焦国梅说,她上任后,大力提倡中西结合治疗,引进先进仪器开展手术项目,医院才得以“起死回生”。

    近几年,江苏省中医院也大力引进西医人才和大型设备,并从其他医院陆续引进心脏外科整形美容等。为此,这一度受舆论“西化”谴责:中医的“望、闻、问、切”哪里去了?为了赚钱、为了生存,中医怎么能全靠着西医项目、西医手法?中医连阵地都不保,何谈继承发展?

    “如果华佗再世,他也会借助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张华强反驳说,无论中医院还是西医院,在医疗服务提供内容、方式、手段上更多地体现为综合性,中医不能再依靠传统的“一个枕头、三个指头”进行望闻问切,高新医疗仪器设备应该广泛地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

    江苏省中医院日门诊人次近1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冲着中医特色而来的。医院专设的“名医堂”,汇集了数十名全国名老中医,吸引了大量周边省市的患者,甚至出现黄牛炒专家号的现象。这些老专家,基本上不采取西医的各种检查,为患者节省了大量费用。但是,这些老专家并不排斥西医。

    刘沈林表示,对一些疑难杂症,中医同样要参照各种检查,因此引进西医人才和手术科室,是解决病患就医需求的客观要求。“中医借助先进的诊疗技术,不是西化,而是为我所用。”他这样表述,中医院引进西医人才和项目是客观需要,但应把握两个“度”:医护人员中中医应占绝对主体;中医应占医疗服务的绝对主体。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