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这是四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我们不断听到的一句话。
7天生死大救援,四川特大地震后的日日夜夜,很多同胞这样度过:一有时间就打开电视或上网或看报纸,注视一线传回的每一个画面,牵挂着废墟下顽强的生命,因时间分秒流逝而焦灼;为那些冲在前沿的军人、消防员、医务人员和志愿者们每一次成功的援救而激动喝彩,在心中大声为他们加油鼓劲;从单位、社区到孩子的学校,每一次捐款捐物的努力,都积极支持;只要身体健康允许,就第一时间冲去挽袖献血——许多大城市的血库都早告饱和,只能让志愿者们留下资料留待急需的通知。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同胞,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体会到了“万众一心”的真谛。
能够冲上前线直接救助灾区百姓的只能是少数。震后第一阶段,灾区的重中之重是争分夺秒救人,耳目所及皆是交通阻断、废墟堆积,让离震中几千公里遥远后方的人,觉得自己那么无力。生命在挣扎呻吟,而我们似乎只能在远方“守望相助”,远远地给他们一点精神支持。
“我们总该做点什么吧!”不少大学都有学生自发聚集,点亮蜡烛,为远方父老兄弟的生命哀悼和祈福。在做过捐献、帮助同学联系家人等活动之后,他们这样说,焦虑而无奈。
人们太想冲到灾区,亲手解救废墟下的生命。在上海的一次慈善捐助活动,几位企业家围着主办者追问:“除了捐款、捐物和献血,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虽然灾区很需要人手,但我们已经发现,人海战术并不适合救灾。救援更需要的,是有着精准技术的专业施救者,不论是研究如何拆解废墟救出生命,避免第二次伤害;还是及时治疗伤者,尽量保证他们今后生活得健康快乐;或是打通道路、电力和通信设施,消毒防疫,评估水坝、道路和房屋的受损程度……在抢救生命的每一个场面,每一个环节,都印着大大的“专业”二字。
中央政府迅速地反应,整个民族众志成城,大灾当头,中国人经受住了最初的考验,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守望相助。
7天过去,我们深知,对救灾来说,这还只是一个开头,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当救人的黄金时间在分秒滴答间远去,如何帮助生还的人们摆脱灾难的心理阴影;如何清理废墟、收拾满目疮痍的山河;失去亲人的孩子和老人,该由谁来照料和养育;怎样尽早让人们从临时帐篷住进温暖房屋;如何利用重建的机会,规划更安全更美好的家园……种种通往未来的课题,还在等待着我们一一破解。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哪怕是在几个月之后、一两年之后,再到灾区去充当志愿者,以自己的真诚和专业技能,为灾后重建的父老兄弟尽绵薄之力。只要我们愿意为灾区奉献,一切都不会太晚。
我们因灾难所凝聚起的热血,不会只激荡在这危难的一瞬。身在抗灾后方,我们有更多时间思索。大地震不会被很快遗忘。让我们在给震区人民精神支持的同时,立足现在,认真做好手中所做的,未来,我们将能做得更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