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国人要先走出去;第二步,原料药和化学药品的制剂要走出去;第三步,我们的资本要走出去。”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中国国际生物医药发展峰会——美国FDA最新政策报告会上,就中国医药企业怎么样才能走出国门迈进国际市场、从而实现在欧美日等主要医药市场的销售,原国家经贸委员会医药司司长、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给出了自己的药方。
一组数据能够说明于明德观点的紧迫性:2007年医药行业全国医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6392亿元人民币,实现利润总额630亿元人民币,分别是2001年入世前的3.01倍和3.52倍,2007年中国医药产品出口实现了584亿元人民币,是2001年的2.37倍。入世后的这一历史阶段,是医药行业蒸蒸日上、节节拔高的一个阶段,这也充分说明了加入世贸组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为医药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事实也正如此。于明德在会上说,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前景、中国丰富的资源、较为低廉的成本以及中国丰富而独特的疾病谱,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目光。很多西方国家都希望和中国政府、企业有合作的机会。而目前中国医药行业最重要的事就是产业升级,其中需要做的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把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做一个比较大的调整,让过去我们完全在国内销售的一些医药产品能够达到国际的先进标准,从而实现在欧美日等主要医药市场的销售,我们称之为“制剂走出去”,走向欧美市场。
但是我国医药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一是我国医药行业的创新能力依然很薄弱,二是自身在快速发展中盲目扩大加工能力的建设,三是在中国制造大潮走向全世界的时候,药品制剂的出口显得差距非常明显。因此,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医药企业的当务之急,中国医药行业如何筹划走出去的战略?
于明德表示,作为中国医药企业的行业协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已经研究制定了走出去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国人要先走出去;第二步,原料药和化学药品的制剂要走出去;第三步,我们的资本要走出去。
目前,这“三步走”的第一步已经完成,正在做的是第二步的后半段,那就是制剂走出去的序幕即将拉开。在全球药品制剂市场上,中国制造的产品还很少,特别是在占全球药品消费88%左右份额的欧洲、美国和日本肿瘤市场上,还很难找到中国制造的药品制剂,与发展中国家印度相比,我们这方面的差距十分明显,至少要比印度落后八到十年。
赶超之路应该如何走?于明德认为,应大力开展原创药的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合作。对于国内医药企业而言,在开展原创药的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合作中,应该坚持三个为主,即原创药的品种选择以生物药与植物药为主,资金投入以外方为主,进入时机以中后期为主。
现在,国务院决定实施的重大新药创制计划已经列入国家重大专项并正式启动,国家创新战略高度重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随着高层次专业化创新平台的完善,未来15年,中国医药行业将会有三十个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而药品的创新,必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与此同时,国家也只有采用先进的国际标准,才能畅行国际市场。国内正在蓬勃发展的生产研发和短期外包为我们国家GMP、GRP、GLP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研发外包和转移生产的过程当中,我国医药企业看中的不仅仅是订单本身和它所带来的利润,更重要的是学习国际规则,要把握先进的仪器和装备,要学会环境保护等在医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要通过各种的国际认证,获得走向欧美日的通行证。
在药品制剂走出去的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冲刺中,已有一批企业走在了前列,开始了海外布局。很多企业都在进行申请FDA或GMP认证的准备工作,已经有企业大批量向欧洲市场出口制剂。现在全国已有浙江华海、京新、海正、深圳立健、上海天平、大连美罗及石家庄四药等十几家企业先后通过了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和WHO的制剂认证,并大量出口了药品制剂,取得了数倍于国内的效益。
第四届中国国际生物医药发展峰会主题为创新与发展,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医药业商会、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药学会主办,杭州市贸促会等承办。峰会邀请了世界著名的跨国医药企业巨头,中国的两院院士、国家科技部、发改委、药监等主管部门有关领导以及美国FDA现任官员、中外著名研发机构权威专家出席,详细解读相关政策,帮助中国企业克服进入美国所遇到的法律、政策难题。
此次峰会还吸引了国际上众多知名的医药公司、华尔街知名风投公司的CEO和高管、以及国内外医药界知名专家、学者等五百多人参加,并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法规、前沿技术以及国际资本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合作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峰会的召开为中国医药企业冲刺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高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