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家医院收治伤员400多人,死者遗体已全部送往殡仪馆
灾难:发生在梦中
躺在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病床上的刘先生虽然头上还缠着绷带,神情却很坦然。他说,经过医护人员的救治,现在已经没什么大问题了。
事故发生时,刘先生正在T195次列车的卧铺车厢里。“在梦里还觉得一切正常,但醒来时就糊里糊涂地从车厢的一条缝钻出来了。”刘先生说,钻出来后,他看到陆续有乘客跟着他爬出了缝隙。“一起都毫无征兆,许多人在梦里被甩到了铺位下面。”
清醒过来的刘先生马上摸出手机报警,但他和周围同样拼命拨打手机的同伴们发现,手机怎么也拨不出去。事后有关部门分析,是因为在同一区域内突然出现过多手机同时拨打的情况导致手机失灵。
4月28日凌晨4时42分,有人打通了“120”急救电话求助。
现场:令人不禁落泪
“火车颠覆!我的天!火车翻了!”求救电话的录音里,听得出求救者的惊慌和无助。
接到求救的淄博市“120”急救中心5秒钟后即向其调度的20家急救站发出指令。第一批23辆救护车立即赶往事发现场。
不到6时,坐在第一批救护车里的外科医生刘志民赶到了现场。他立即被那悲惨的场面震惊了:不远处,十几节脱轨的车厢横七竖八地躺在田野中。伤员躺在地上不停地呻吟着。刘志民和同事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抢救中,不管是谁家的担架,拉过来就向伤员集中的地方飞奔。
刘志民回忆说,对于这种群体性损伤,救治原则是先救命、后治病,也就是说先抢救危及生命的伤员。凡是能说话的、上下肢体能活动的,说明不会立即有生命危险,对那些呼之不应、呼吸急促的伤员则立即施行检查救治。在武警战士的帮助下,车外的伤员在很短时间内就被分类运送完毕。
紧接着,刘志民爬上一节车厢的顶部,几位抢救人员正在将车厢内的伤员往外托。他们一见到刘志民就说,医生,能不能检查一下这个病人的情况,他被卡住了。刘志民随即从车窗钻进了车厢。车厢里弥漫着血腥味,行李、鞋、被褥散落在地上,让人无法转身。刘志民立即借助手机的光亮检查了两个伤员:一位瞳孔散大,没有了光反应;另一位还有微弱的脉搏。“立即抢救这位。”刘志民说。
抢救工作在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刘志民走到了那些遗体的旁边,以期能发现幸存者。在一位女士的旁边,有一位身穿黑色西装的男青年,蓬乱的头发、苍白的面颊混杂着黄土。他紧紧地搂着女士的身体,双膝跪在地上,一动不动。刘志民让他松手,问他是否需要救护。他摇了摇头,说:“别管我,我不松手。这是我的妻子。刚才还在一起,我要永远和她在一起。”刘志民默默地看着这对阴阳相隔的夫妻,禁不住流泪。
此时,来自周村解放军148医院、淄博市中心医院、周村二院、淄博广电医院、侨联医院及临淄、桓台、淄川、高青、博山、章丘的救护车都到了现场。几百名医务人员和武警官兵迅速将伤员转运至市内各家医院。
救治医院:这里也是一线
听到急救车呼啸而至,淄博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王世富觉得不太对劲。在此之前,他和许多收到通知但不知详情的同事一样,以为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交通事故。伤员和救护员们带来的消息让他产生了一个念头:“这次恐怕至少得准备100张床位。”
忙碌首先从急诊大厅的布置开始。王世富和同事们架起屏风,将输液室隔出一半以备急救。急诊内科的病房调配给外科使用,ICU病房里的患者也开始视情况进行转移,给可能送来的伤员腾出空间。非危重、急重的手术一律暂停,保障可能到来的手术高峰。二线的医护人员也陆续到位。王世富说:“对医生来说,这里也是救治的一线战场。”
救护车接踵而至,王世富发现了一个越来越大的隐患可能形成。如果救护车一辆接一辆送来伤员,倒没什么,就怕两三辆救护车同时赶到,一下子送来几十号人,人群很可能把急诊大厅的通道堵塞。场面一旦失控,救治伤员的时机很可能就会被延误。
所幸此时已有200多名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在中心医院实习和见习的近200名滨州医学院的学生们也被动员起来。医生和学生们按照“1+3”的模式组成救治小组,医生负责现场接诊,学生们帮着将伤员护送到相应的科室病房进行治疗。这样,每一拨送来的伤员只要10来分钟便可被分流。
王世富担心的事情终于没有发生,他心中的石头才算落了地。“这是一场灾难。”他说,“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让灾难中的人们不再遭受更大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