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对于英国最大的心脏病专科医院——帕普沃思医院来说,2007年冬天也许格外寒冷。当年1月至9月,帕普沃思医院实施20例心脏移植手术,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于术后30天内死亡。

  帕普沃思医院因此接受调查。英国器官移植领域的诸多问题由此浮现,譬如捐献器官数量紧缺、质量下降、器官分配机制不合理、移植领域人才流失等等,引起社会热议。

  死亡率突上升

  帕普沃思医院位于剑桥以西12公里处,于1979年成功实施英国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在全英器官移植领域享有盛誉。 2006年,36名患者在这家王牌医院接受心脏移植,33人重获新生,手术成功率超过90%。

  在英国,患者接受器官移植手术后30天内的平均死亡率约为10%,帕普沃思医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的这一比率为7%。然而去年1月至9月,这家医院实施的20例心脏移植手术中,7名患者在术后30天内死亡,10月接受手术的另一名患者随后也告不治。

  帕普沃思医院术后死亡率陡增立即引来各方关注。10月末,这家医院心脏移植手术等待名单上的患者陆续接到消息:在死亡率急剧上升原因查明之前,院方将暂停实施心脏移植手术。

  随后,医院器官移植科主任史蒂文·崔向负责英格兰心肺移植监管工作的相关机构通报情况。英格兰首席医疗官下令帕普沃思医院暂停实施一切器官移植手术,直至英国医疗保健委员会公布调查结果。

  调查中,医疗保健委员会工作人员三次走访帕普沃思医院,询问了器官移植科18名医护人员和验尸官,调阅了医院在病人准入、器官获取、移植手术实施及术后护理等方面的多项记录。

  11月19日,医疗保健委员会公布帕普沃思医院8名患者术后死亡的调查报告。报告没有阐明这家医院术后死亡率急剧上升的原因,只是认定器官移植科总体医护质量良好,但仍有提升空间。

  此外,报告还提出12项建议,譬如医院应将捐献者心脏在运输途中无血液供给的时间缩至最短,仔细审视移植手术中暂时麻醉器官组织的方法,改进手术现有实施流程,并对任何新增死亡病例立即展开调查等。报告说,如果所有建议得到采纳,医疗保健委员会将同意帕普沃思医院继续实施器官移植手术。

  帕普沃思医院器官移植科主任史蒂文·崔医生在最近一期《移植时报》上说:“患者的安全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我们相信,针对近期术后死亡率上升的调查有力且恰当,将有助于我们继续为病人呈现最理想结果。”

  帕普沃思医院近日已经经恢复实施器官移植手术。

  问题引起关注

  医疗保健委员会的调查虽然没有说明帕普沃思医院术后死亡率陡增的原因,却引起人们对英国器官移植领域的关注。

  器官移植手术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抑制患者免疫系统排异反应的同时,防止细菌感染。但现在,医院已经成为储存潜在致命病菌的“仓库”。事实上,英国器官移植手术现阶段的成功率仍停留在15年前的水平,而捐献的器官数量和质量则在下降。

  由于器官紧缺,全英实施的心脏移植手术正呈逐年递减趋势,因得不到匹配心脏而去世的患者人数则在增长。

  负责器官捐献名册事务的官方组织“英国移植”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30年间,英国7家医院共实施5364例心脏移植手术,1102例心脏和其他器官同时移植手术。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全英共实施162例心脏移植手术,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中旬间为121例。而在1990年,这一数字为351例。2006年3月至2007年4月,英国28名患者由于没能等到匹配的心脏而去世。而3年前,这一数字为10人。

  移植手术的效果常常与器官捐献者的年龄、心脏健康状况等因素息息相关。当帕普沃思医院涉足器官移植领域前几年间,器官捐献者平均年龄约为27岁。但过去15年中,这一数字已逐渐增至41岁。

  此外,捐献者心脏的分配机制也存在争议。在器官移植手术兴起初期,帕普沃思医院能获得大多数捐献者心脏。而当其他医院也开始实施移植手术、竞争逐渐增多时,“优待日”机制便建立起来。例如,黑菲尔德医院能在每星期二获得所有捐献者心脏,纽卡斯尔的医院则排在每星期三。

  后来,出于保持捐献者心脏鲜活度的需要,这种设立“优待日”的做法被另一种新分配机制所取代。按照新机制,帕普沃思医院可优先获得英格兰东部所有的捐献者心脏,并与其等待名单上患者的各项移植指标进行比对。如果配型失败,这颗心脏才转由其他医院使用。

  2001年,按照急需程度来分配捐献者心脏的机制形成,即打破地域限制,每家医院都可根据患者的急需程度来申请捐献者心脏。这种做法看似符合逻辑,但由于对急需程度的定义千差万别、缺乏统一标准,容易导致医院间发生摩擦。许多医院认为,这种机制不仅有失公平,而且有损病人利益。

  “我们打‘紧急牌’的原则没有改变,”崔医生告诉英国《观察家报》记者,“但我们感到其他医院似乎在更多地使用它。”

  医院面临两难

  有人认为,既然医院握有手术等待名单决定权,就应尽可能地将更多患者列入名单。但正如崔医生所说:“通常情况下,如果一名患者的预期寿命仅剩一年左右,我们就会考虑将他列入等待名单。但我们同时还要协调、规划手术进程,如果平均每年只能实施30例,那么将60人列入名单就显得毫无意义,因为我们知道他们中一半人会死亡。让他们抱有幻想是错误的。”

  他认为,拒绝实施高风险手术可能是降低患者术后死亡率的一个简单办法。“但这会对患者造成伤害,虽然手术失败率为10%或15%,但如果不进行手术,他们的存活希望将彻底破灭。”不过,2007年11月中旬至2008年3月中旬,帕普沃思医院仅实施了4例心脏移植手术和1例心肺移植手术,与前几年同期相比,数量已有所减少。

  医院陷入两难境地由来已久。崔医生说,行车时系安全带、骑摩托车时限速、戴头盔、酒后驾车重罚等规定使年轻人意外事故死亡率降低,但客观上也导致捐献者心脏数量减少。此外,虽然治疗脑溢血和中风的药物疗效不断提升,但同时也对捐献者器官造成了不利影响。如果捐献者在用药抢救无效后被宣布脑死亡,他的心脏通常也已受到严重损伤,无法再进行移植。

  “危机”原因复杂

  帕普沃思医院移植外科医生斯蒂芬·拉奇早在2002年就致信英国《柳叶刀》周刊,暗示器官移植领域可能出现“危机”。他认为,心脏来源只是其中的一个问题,这一领域内还存在“器官浪费”和严重的混乱现象。

  拉奇还发现,与他一起工作的年轻医生正在对器官移植领域失去信心。“没有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这一领域的进一步衰落将不可避免。”

  曾经在帕普沃思医院工作的一名医生说,器官移植科“体制并非以人才为本。此外,预算经费不足,各方面的不利因素都让医生倍感压力……”他认为,帕普沃思医院并非例外,英国在心脏移植领域的“领头羊”位置已被德国和美国取代。

  患者信任不改

  不过,崔医生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他对同事和患者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患者得知术后死亡率上升的消息后,没有一人提出转院要求,“所有获知手术暂停的患者都说,‘我们相信你们,我们不想转院’”。

  其中,一名叫卡尔·恩达科特的患者2007年1月被列入医院移植手术等待名单。他患有肌肉萎缩症,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爬楼梯后极度疲乏等。

  数星期前,医生给恩达科特装上心室辅助装置,以帮助心脏供血、加速血液循环。“它(帕普沃思医院)拥有那么高的声誉,”他说,“我认为他们正在做正确的事。”

  恩达科特对自己重返名单感到高兴。家里电话响起时,他还会激动地跳起来,“我通常都会想,‘会不会是轮到我了’”。

 

  英国器官捐献制度

  英国采用“我选择捐献”的器官捐献制度。有意者必须签署“器官捐献者登记表”,表示愿意在死后捐出部分或全部器官。这种制度也被称为“告知同意”。但在正式取器官前,死者家属有权反对执行。

  专家认为,这种“告知同意”的方式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建议改为“默认同意”方式,即如果你生前没有提交过书面反对声明,则默认为你同意捐赠器官,从而大大增加器官供应。

  如果真要推行新的器官捐赠制度,英国将修改现行的《2004年人体组织法案》,这需要在议会进行充分辩论。同时,有关部门要大量收集公众意见,使得“默认同意”这种新器官捐赠制度切实可行。

  著名电视主持人捐角膜助人复明

  英国著名电视节目“Countdown”的主持人理查德·怀特利(Richard Whiteley)2005年过世后捐出眼角膜,帮助了两个人重见光明。

  61岁的怀特利因感染肺炎而住院疗养,但在接受心脏手术后死亡,怀特利的长期伴侣阿帕诺维奇同意将他的眼角膜捐赠。

  她说,“我完全支持捐赠,理查德也一样。”

  全国医疗保险系统(NHS)的血液和器官移植组织在怀特利过世后和阿帕诺维奇联系,后者欣然同意将怀特利的角膜捐赠。

  为了提高人体器官或组织的捐赠,上述单位主动联系在医院过世的死者的家属,告知他们有关器官捐赠的可能性。

  阿帕诺维奇说,“我一直相信,如果你希望能接受器官移植,那么你也应该乐意捐赠自己的器官。”

  “对很多人来说,在挚爱的人死后,有人来联系你有关器官捐赠的事是很令人难受的,但是我们的经验却并非如此。”

  “理查德过世后,我在家里接到器官移植组织的电话,这比在医院里要好过一些,我可以有充裕时间考虑是否捐赠的问题。”

  “器官捐赠小组的护士很小心地解释了捐赠过程,现在回顾当时,我一点也不怀疑,同意捐赠理查德的眼角膜给其他需要的人使用是绝对正确的事。”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