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经历“5·12”地震后的分分秒秒,我们每个人都在关注着灾区救援工作的每一点进展。大家关心灾区、关爱灾区同胞的热情,随着灾情的持续而高涨。

  当灾区伤势较轻的幸存者,纷纷转到其他城市接受治疗时,我也从报纸上得知,我市很多医院收治了很多灾区的伤员。 昨天一大早,我特意到超市买了一大堆孩子吃的零食、玩具等,到医院看望来自灾区的孩子们。

  一到医院,我就发现和我一样的热心市民还真不少。在病房走廊,经常听到医生叮嘱热心市民不要在病房呆长时间,以免影响病人休息。当我准备走进一病房时,看到有一热心大妈,对病床上的孩子问长问短:“地震的时候,你在哪里?”、“怕不怕?”等等。可孩子的眼神中明显有种戒备,神情也相当疲惫。对床头堆满的礼物,似乎也很漠然。

  所见的一切,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到底是怎么了?原来,每天都有很的热心市民自发前往医院探望、慰问伤员。大家常会问伤员家人的情况、被掩埋的经历等,给很多伤员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困扰。当医生的朋友提醒我,最近最好不要去惊扰伤员,让他们好好休息,逐渐回归正常生活。

  我听从了朋友的建议,托她把礼物分送给伤员。晚上,我无意看到了一篇相关的帖子:《逼爆病房的关心是受灾群众的次生灾害》。该贴就详细的分析了我之前的困扰。我节选其中一部分,供更多人参考——

  社会的进步和人性的温情,让灾后的受灾群众心理辅导成为大地震后一道温馨的风景。我们看到,被抢救的众多幸存者,迅速接受着专业的心理治疗。很多爱心人士,更是真情流露,纷纷来慰问探望伤病员。殊不知,有时候,好心也会办“坏事”,甚至给受灾群众带来“次生灾害”。

  有报道说,有一位可爱的小女孩,被救住院后常有热心人来热情安慰,半小时内便有不下10个人来看望她,几乎“逼爆病房”。几天下来,小女孩的表情依然呆滞、木然,而同病房的另外两个未受到“过度关心”的孩子,经过心理辅导和自我调节,心灵已打开了,回复了小孩子顽皮活泼的本性。心理学医生说,被“过度关心”的小女孩,因探望和安慰她的人越多,她心理上的“保护膜”就越厚。

  可以理解的是,很多探望者的本意绝对不是再去伤害那些受灾群众,他们肯定认为,去安慰一下、看望一下,也是一种心理慰藉、心灵疗伤。但在惊心动魄的大灾难之后,一窝蜂的频繁探望,有时候作用往往是适得其反、事与愿违,首先是影响了他们的休息,其次,有时一句不经意间的话语,就可能再次揭开伤者初愈的伤疤。比如,那位被埋废墟唱歌等着被救的9岁小学生,因媒体和热新人的“过度关心”,以致于情绪失控,在医院里大喊大叫。

  不少心理医生也大声呼吁:对获救人员的采访和关心要有节制,别因此加重当事人心理负担。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