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东北新闻网讯(记者 张曦尧)5月22日上午,能容纳150人的沈阳怡华宾馆11楼会议室座无虚席,一次特殊的心理危机干预连线培训正在举行。电话的一端是来自辽宁省直和省内14个市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和综合性医院心理科的心理及精神疾病专科医生,电话的另一端是正在四川绵阳抗震救灾第一线,领军心理危机干预医疗救援队的中国医科大学精神心理医学教研室主任刘莹教授。 刘莹教授在连线中用自己在汶川大地震现场的所见所闻和切身感受,讲述了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意义,直切人类在经历重大灾难中后的心理反应及其干预对策这一主题。讲到动情之处,记者观察到这些平日"承受能力"很强的心理医生,也有不少人禁不住流下了热泪。

  据刘莹教授介绍,作为受卫生部指派的全国第一支全部由精神及心理专科医生组成的抗震救灾医疗队,他们一行30人于5月17日火速赶到这次大地震的重灾区之一绵阳市。那么大的受灾面积,那么多的受灾人口,使她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极大的震撼!经历这场大地震之后,灾区人民在肉体和心理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双重巨大创伤,尤其是那些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们。这些孩子不是失去了父母,就是尚未找到父母,或是本身在地震中遭受重创。据了解。这些人中大约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灾难之后表情木然、呆滞,不交流、不说话,或受伤后拒绝治疗,地震时的恐怖情景不时在头脑中闪回。刘莹教授率领的医疗队一到灾区,就投入了紧张的心理干预及救援工作,他们来到中小学生集中的灾民点,来到医疗现场救护点,为这个心理和肉体饱受创伤的人群,作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他们面对现实,重燃希望之火。一个10岁大小的小女孩在地震中眼睁睁地看着爸爸被山体滑坡滑下来的大石头砸死,醒来时瞪着眼睛大喊大哭,在空中乱抓。在心理医生的疏导下,才慢慢稳定下来。一个9岁的小孩因骨外伤需要做牵引术,但非常怕疼,心理医生就耐心劝导:轻一点,如疼就哭,手术做好了以后能跳舞。短短几天时间,刘莹教授一行就根据不同灾民的心理应激反应状态,制订了一套绵阳地区灾民心理救助方案。对一般灾民,他们发放了《灾后心理救援手册》作为辽宁人民的礼物,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对心理应激反应状态较强的灾民,则按心理救助方案对症治疗。据刘莹教授介绍,地震发生后,因找不到亲人或担忧家园没了,而产生焦虑、无奈、倦怠等情绪,这是正常人的反应,人人都会有,不要自责。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严格区分轻重缓急,不要一概而论。不同的年龄组有不同的心理应激表现,怎么处理,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在心理医学上都是有说法的。刘莹教授强调,现在众多的灾民们急需我们从事精神及心理医学的专业人员为他们抚平心灵的伤口,而救援人员的成分又较为复杂。灾区需要大量经过严格心理医学培训的志愿者去抚慰受灾者。心理救援是一门科学,光靠热情不行,志愿者一定要经过专门培训,决不能打着心理医生的招牌来从事心理救援工作。

  连线的这一端,参加培训的精神及心理医生情绪特别高涨,许多人做好了上前线的准备。锦州市康宁医院一下子来了6名医生到会。该院心理病房的年轻医生黄越说:临床上也曾经常遇到过心理应激障碍患者,但象这样的大地震、大灾害发生后出现的心理应激问题,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老师们的讲课让我们大开眼界,参加这次培训不光对我们上抗震救灾的前线有好处,也对日常临床工作大有益处。兴城市复员军人康复医院门诊部主任、精神心理专业副主任医师温乃义说:灾害发生后的急性应激反应比较好治,三个月到半年的延迟性应激反应就比较难治了,因此,医生要提早治疗,越早越好。鞍山市心理研究所副主任医生陈洪贺说:对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要分类管理,一般受到一次重大的心理打击后恢复起来要有一个过程,开始要以稳定情绪为主,时间长了有些人要配合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并不是万能的。

  刚刚从武汉参加完卫生部举办的全国重大灾害后心理干预培训的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孙颖,用最快的速度为大家传达了全国培训的专家讲课要点,学员们都感觉吃了"小灶"。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