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编者按:哀悼日只有三天,但记忆将会永远。擦干眼泪挺起脊梁,民族复兴绝不动摇。5月22日,《生命时报》携手中国红十字会,谨以特刊《用爱缝合伤口》纪念汶川大地震,唯愿寄托对逝者的哀思,对生者的祝愿。之后,特刊将由志愿者陆续送到四川受灾群众手中,聊表《生命时报》所有同仁的心意。

  地震后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生活设施损毁,因此很容易导致疾病暴发。但事实上,只要防范到位,疫情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研究所副所长王建在四川灾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防控疫情是下一场硬仗

  地震救援工作顺利进展的同时,又一重大问题凸显在世人的面前。

  “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是我们现在的第一目标,尽全力救出受灾群众后,这才是最重要的。”5月15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医疗防疫组组长高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之后,大批卫生防疫人员赶赴灾区进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但接连不断的瓢泼大雨又升级了这场战役的难度,要想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工作呢?

  “真的是一场硬仗。我是16日早晨坐直升机到达四川茂县的,这里交通还不通畅。”20日中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疾控中心”)第二支抗震救灾防疫队副队长、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研究所副所长王建通过电话向《生命时报》记者介绍。王健说,茂县属于阿坝藏族自治州,也是重灾区,他们一到这里,就发现面前摆着好几道难题。

  “茂县的情况很具有代表性,”王建说,由于附近地区的民众、游客、外地学生的家长都赶了过来,现在茂县已超过6万人,人口密度很高,大家都挤在简易帐篷里,卫生条件差,没有电,如处理不好,很容易暴发传染病。“灾后出现的疫情可能有四种,一是肠道传染病,二是虫媒传染病,即蚊虫叮咬传播的疾病,三是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鼠疫),四是经皮肤破损引起的传染病。”更令王健担心的是,茂县正在下雨,“一旦垃圾、粪便中的病原体被雨水冲得遍地都是,很可能污染水源;而且,现在孩子们的抵抗力也较弱,一旦淋雨生病,疾病传染开,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重重困难,王健和其同事迅速展开了行动。监测水源、修建厕所、要求当地禁卖冷荤食品……所有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由于茂县的疾病通报系统已经被完全破坏,所以王建等人重新建立了简单的疾病报告系统,“现在灾区都实行了疫情零报告制度,每天早上9点,县疾控中心的人员会收集各处的报告,我们主要针对的是发烧、呕吐、腹泻等异常症状。”而在王建等人看来,当务之急是建“帐篷实验室”,“只要发电机能运过来,我们就可以开始检验工作了。”同时,防疫队还和当地的学生一起手工书写了346张“健康宣传标语”,张贴在茂县各处,告诉当地民众如何防病。

  “除了我们的工作,当地群众和志愿者,还要注意‘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喝开水、不把疾病传染给别人’。只要人人都动手,是可以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王建说。

  现在,灾区各地也都有着不同的难题:有些地方气温升高、蚊虫开始滋生;无人饲养的狗四处流浪;还有些地区则出现了不明原因的皮肤病……为此,国家各部门已全力投入到防疫工作中。据卫生部办公室发出消息,截至5月20日,卫生部已累计派出2016名卫生防疫人员在灾区开展卫生防疫工作;从19日起,卫生部每天会向灾区增派500名卫生防疫人员,至5月23日共增派2500人;截至5月19日16时,防疫队已完成消毒面积约10613万平方米;国家疾控中心还组织制作了530万份防疫防病宣传材料,并进行了发放。

  “我们不能否认,在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如果不能开展有效的卫生防疫工作,确实可能出现瘟疫的流行,但只要全国上下一心,灾难完全可以避免。”高强说。▲

  预防疫情7个关键词

  水,首选瓶装的

  灾后城镇供水系统被破坏,饮用水源会遭到生活垃圾、工业垃圾、污水及腐烂尸体的严重污染。污染的水中含有大量伤寒杆菌,因此,肠道传染病历来是大灾过后的最常见传染病,比如感染性腹泻、伤寒、霍乱、食物中毒、甲型肝炎等。

  最安全的方法是喝从非灾区送入的瓶装纯净水,如没有,尽量选深井水,其次是泉水。来源不明的水,先肉眼观察水质是否浑浊,再选择干净的布初步过滤、沉淀,然后尽可能加入漂白粉等消毒剂,最易做到也是最重要的是煮沸,千万别喝生水。▲

  食品 现做现吃

  食品在露天环境下被雨、泥土、污水、苍蝇、鼠等污染,甚至会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加之阳光直射,很快会发生腐败变质、污染、霉变。一旦不小心食用,很可能诱发大规模的肠道感染疾病,危害人们的健康。

  在简易条件下,饭菜应现做现吃,尽量不存放熟食;烹调方法以煮、蒸等彻底加热的方法为主;不要加工和食用冷荤类食品;生吃的瓜果蔬菜一定要尽量洗净、消毒后再食用;食品加工烹调场所要做好防蝇、防尘、防鼠工作;各种食品原料、半成品和炊具、餐饮具也要做到防污染、防蝇、防鼠、防潮。

  此外,被水浸泡的食品,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外都不能食用;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无明确标志的食品;不能辨认的蘑菇及其他霉变食品也应特别小心。▲

  防老鼠 穿长筒靴

  地震后,先前逃匿的老鼠会重新回到居住地。携带大量病菌的老鼠无孔不入,自然不会放过房屋倒塌后掩埋的大量食物。但这给人们带来大罪,食用鼠类啃噬过的食物有可能会感染“流行性出血热”、鼠疫等致命性高的传染病,故而在震后要注意防鼠、灭鼠。

  第一,雨中或是污水的地方救援作业时应穿长筒胶a靴;第二,床铺距离地面两尺以上,尽量不睡地铺。食品要放置在安全部位,避免老鼠触及。▲

  灭蚊蝇 裤腿扎严实

  现在正值夏季,天气潮湿,污水较多,正是蚊蝇滋生的理想场所,蚊子能传播许多严重的传染病,比如让人寒颤高热的疟疾、致人昏迷痴呆的乙脑、使人一瘸一拐的登革热;而苍蝇则最易传染的则是细菌性痢疾。因此蚊蝇很可能成为身边的“定时炸弹”。

  如何做好防灭工作呢?1.注意引流居住地附近的污水,喷洒消灭躲藏在倒塌建筑物下面、树洞等隐蔽部位的蚊蝇;2.睡觉地方最好有蚊帐,周围喷洒驱蚊药剂;3.野外救援时尽量穿吸汗的长袖服,裤腿要包扎严实,必要时戴防蚊面罩。

  此外,可以随身携带风油精、清凉油备用,睡觉时在身体暴露部位喷洒。万一出现寒冷、高热、举动异常及时寻求医生帮助。▲

  厕所 不能渗漏

  厕所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卫生设施。灾害时用的厕所应达到应急性、便利性、实用性和合理性的要求。但由于受条件限制很难全部满足这些条件,因而加强卫生管理,确定专人保洁,及时清掏粪便并进行卫生处理是十分必要。

  可以在灾民聚集点就地取材,就地取材,搭建应急临时公厕,同时用塑料、陶瓷缸作为粪池,但前提是不能渗漏。而小便处可用塑料桶作为尿液收集容器。厕墙和厕顶可用草席、塑料膜或其他材料。▲

  垃圾 日产日清

  灾后垃圾漫溢,很容易传播各种疾病,造成伤寒、痢疾、霍乱等暴发流行。因此,必须要有专人管理,做到日产日清。

  可用砖砌垃圾池、金属垃圾桶(箱)或塑料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尽快建立垃圾卫生填埋场,即把垃圾在卫生填埋场内推平、压实、覆土并使环境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应选好场址,防止垃圾浸出液的水污染,加强填埋场的恶臭控制并制定安全卫生对策。▲

  粪便 密闭贮存

  粪便中有多种病原体,可以经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因此,做好灾区的粪便处理,对于控制肠道传染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灾区简便易行的粪便处理方法之一是密闭贮存法,如有可供利用的大型贮粪池或小型粪缸,粪便可经密闭贮存、厌氧发酵,卫生效果良好。在应急情况下,可挖一圆形土坑,用防水塑料薄膜作为土池的内衬,粪便倒入池内贮存发酵处理。▲

  震区要预防的七种疾病

  腹泻小心痢疾

  夏季本就是细菌性痢疾的高发季节,而在灾后,由于生活水平下降,人群机体抵抗力降低,以及生态平衡的变化,痢疾更容易成为高发疾病。

  痢疾主要通过饮用被痢疾杆菌等污染的水,食物,或是接触了病人的排泄物传播,苍蝇是传染的媒介。其主要症状是腹泻、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左下腹压疼,并伴有发烧。

  远离此种疾病,预防依然是唯一致胜的法宝。痢疾杆菌在外界抵抗力强,不仅存活时间久,还可以在食物中繁殖增长,这对灾区大范围的防治工作上带来一定困难,但若及时消毒、灭蝇,对痢疾病人隔离治疗,仍可以控制传染源扩展。同时,必须搞好环境卫生、进行饮水消毒、保证食品卫生供应。痢疾患者粪便排菌大,由于灾区急性病人更多,因而对于粪便无害化处理要抓紧及时,发现尸体必须深埋以防后患。

  可以说,肠道感染疾病现在是灾区最值得警惕的疾病。除痢疾外,霍乱、甲肝、伤寒等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目前,卫生部已印发了震区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霍乱也名列其中。

  规定指出,一定要加强疑似霍乱病人的监测,一旦病人出现剧烈腹泻,水样便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并完善腹泻等症状监测。在灾民区设立临时医疗点,规范医疗记录卡,详细登记病人的发病情况,以便核查和及时发现疫情,并且每天应统计就诊人数及症状,用统一的表格每天逐级上报。▲

  雨后警惕流感

  接连的大雨让地震受灾地区气候变化很快,早晚温差大,再加上人们身心疲惫、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发生流感、麻疹、风疹、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

  要想远离此病,首先还是要从“防”开始。1、注意防寒保暖,尤其夜间露宿,防受凉、淋雨。人多地方戴口罩;2、室内空气流通、清洁;3、消除过分紧张情绪,保持充足睡眠;4、足够营养摄入饮食结构合理平衡;5、老人、有慢支肺气肿糖尿病尿毒症等易发肺炎者,可注肺炎链球菌疫苗1次;6、预测有麻疹、风疹疫情时,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和风疹疫苗; 7、一旦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要多休息和饮大量开水,服解热止咳化痰药,必要时用抗生素。

  此外,还需谨记,干活流汗时不要立即脱、减衣服,可先解开几粒纽扣,等汗退去后在逐渐脱衣。轮番作业,劳逸结合,多饮开水,出汗较多时饮用加有少量糖和盐的开水。

  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制定的《关于在震区灾后疾病防治中应用中医药方法的指导意见》也已发布,针对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专家建议,也可用生姜、葱白、大枣煎服或泡服,姜糖水,鲜马齿苋、鲜鱼腥煎服、凉拌,来预防。▲

  破伤风 元凶是泥土

  地震现场伤员骨折等各种外伤随处可见,再加上房屋倒塌后,泥土、瓦砾、锈物满地、所有人都极容易出现皮肤擦伤。有时来不及处理,便会突然受伤出血时,随便抓起泥土止血或是抓起布条包扎捆绑。

  殊不知,这是导致破伤风的最直接原因。土壤中含有大量细菌病毒,其中最易致命的是破伤风杆菌。一旦该病菌进入伤口,又得不到正确处理,便会疯狂繁殖,释放出大量破伤风毒素。2004年,印尼海啸的灾后医疗救治中,很多破伤风病毒感染者在灾后10天被抬入医院,虽然身上没有大伤口,但由于他们体内聚集的破伤风毒素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导致最终医务人员只能眼睁睁看着逃过地震和海啸的幸存者,被病魔夺去生命。

  破伤风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如伤口、骨折、烧伤,甚至木刺或锈针刺伤)而侵入人体,并在伤口深部缺氧环境中生长繁殖,产生大量破伤风杆菌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全身特异性感染。如不能及时处理,该病的死亡率在20%—40%左右。

  受伤后正确处理伤口、破坏受伤部位的缺氧环境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

  处理伤口时,第一,必须彻底清创,如果没有双氧水等专业消毒制剂,应该选择清水冲洗,或湿敷伤口;第二,开放伤口,压迫止血后,不能密闭伤口,绝对禁止缝合;第三,尽快寻找医生帮助,注射破伤风疫苗。除注射破伤风疫苗外。

  一旦患了破伤风,应立即送医院进行枪救,并隔离病人,保持安静环境,必要时作气管切开,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

  清理伤口,元凶是泥土

  地震现场伤员骨折等各种外伤随处可见,再加上房屋倒塌后,泥土、瓦砾、锈物满地、所有人都极容易出现皮肤擦伤。有时来不及处理,便会突然受伤出血时,随便抓起泥土止血或是抓起布条包扎捆绑。

  殊不知,这是导致破伤风的最直接原因。土壤中含有大量细菌病毒,其中最易致命的是破伤风杆菌。一旦该病菌进入伤口,又得不到正确处理,便会疯狂繁殖,释放出大量破伤风毒素。2004年,印尼海啸的灾后医疗救治中,很多破伤风病毒感染者在灾后10天被抬入医院,虽然身上没有大伤口,但由于他们体内聚集的破伤风毒素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导致最终医务人员只能眼睁睁看着逃过地震和海啸的幸存者,被病魔夺去生命。

  破伤风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如伤口、骨折、烧伤,甚至木刺或锈针刺伤)而侵入人体,并在伤口深部缺氧环境中生长繁殖,产生大量破伤风杆菌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全身特异性感染。如不能及时处理,该病的死亡率在20%—40%左右。

  受伤后正确处理伤口、破坏受伤部位的缺氧环境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

  处理伤口时,第一,必须彻底清创,如果没有双氧水等专业消毒制剂,应该选择清水冲洗,或湿敷伤口;第二,开放伤口,压迫止血后,不能密闭伤口,绝对禁止缝合;第三,尽快寻找医生帮助,注射破伤风疫苗。除注射破伤风疫苗外。

  一旦患了破伤风,应立即送医院进行枪救,并隔离病人,保持安静环境,必要时作气管切开,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

  戴好手套 远离皮肤感染

  地震造成的人员外伤不可避免;而创伤、饥饿、情绪紧张与气候环境急剧变化等同时又会“雪上加霜”,使机体低抗力降低。再加上,由于近来四川等受灾严重地区大雨不断,天气潮湿,很容易诱发皮肤感染,如湿疹、褥疮等。

  此外,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如甲沟炎、滑囊炎、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等都是常见的感染疾病。外伤、病毒、细菌是招致这些疾病的重要诱因。

  皮肤刚出现感染时,症状并不很明显,一般先会出现发热、畏寒、头痛等症状。但这也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如救治不及时,会诱发淋巴管炎、血栓性静脉炎以及全身性感染。

  特别对于救援人员来说,平时一定要戴好手套,以尽量避免皮肤破损。一旦破损,特别是有比较深的伤口,应及时用干净水冲去污物和血迹,并及时找到医生寻求进一步治疗。

  初期皮肤出现红、肿、热、痛时,应用中药黄柏、马齿苋、蒲公英、紫花地丁等煎水湿敷,或局部热敷并辅以紫外线照射等,可促其炎症消退。▲(本文作者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教授罗学宏)

  加大消毒 抵抗乙脑

  地震之后,人们的居住条件会发生很大改变,导致露宿增多,再加上近来部分受灾地区气温升高,蚊蝇滋生,非常容易被蚊虫"盯上",以致乙脑的发病率上升。

  乙脑是一种由嗜神经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由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人后感染所致。虽然只有部分病人感染乙脑病毒后会病发,但此病死率较高,而且约有1/3的幸存者愈后留下终生的神经精神障碍,特别是儿童要格外注意。

  打疫苗是预防乙脑的最好方法。此外,必须要加强防蚊设施,注意人畜隔离,在居住环境内喷洒滞留型高效低毒杀虫剂和驱避剂;必要时可在居住环境及周围进行一次高效、低毒、短滞效杀虫剂的超低容量喷洒(地面人工法),以降低蚊虫密度、减少人被叮咬的机会,这是灾后控制乙脑流行的有效手段。▲(本文作者是解放军302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姜天俊)

来源:《生命时报》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