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6个故事讲的是6次地震,主人公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普通人,他们都有惊慌痛苦的记忆,但如今,他们更加珍惜生命,坚强自信地生活。
活着,真好
25岁,刚结婚,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然而,1976年,突如其来的那场地震,一瞬间斩断了这份幸福。
高位截瘫,多么可怕的字眼,就这样砸在了我的身上。那时候,侧躺在床上的我,每天只能羡慕地看着院子里的小麻雀,一蹦一跳。为什么会是我?!我这样问着,却没有人给出答案。
开始的半年,我只有嘴和眼能动,说没有一点绝望是不可能的。曾有一段时间,我每天晚上都会生自己的气,气自己为什么总是在虚度时光,什么都做不了。
渐渐地,似乎是时间冲淡了一切,又或者,就像其他人说的,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新婚的爱人对我不离不弃,亲朋好友给了太多的关爱,我开始变得不对自己苛求,并学着从苦难中寻找温暖。
现在想起来,那场灾难带给我的几乎是99%的痛苦,但也有剩余的那一点点的幸福。看着周围一些人,身体健全、事业成功,却总在闹着分分合合;我拥有着爱人30年来的悉心陪伴,谁能说这不是幸福呢?活着,真好!
这些天,尽管家人劝我不要老看电视,怕引起过去的伤心事,但我还是坚持坐在电视机前,关注着那些身在苦难中的人们。我想对你们说,有着这么多人的关心,所有的一切都将过去。现在的你们,想哭,就哭吧,哭完了,我们会变得更加坚强。
记得曾看到有人说,唐山大地震是一次凤凰的涅槃,所以,我相信,这场灾难之后,一定会起来一个新的汶川!▲ (唐山地震幸存者 张胜兰)
我在日本为你们祈祷
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让当地成千上万的居民经历了从未有过的恐怖体验。13年过去了,人们再次提起那次地震,仍然唏嘘不已。
筱原惠美子女士今年69岁,当年地震发生时,她正在家里睡觉。各种橱柜上的东西落了一地,玻璃窗都碎了,但好在房子没有出现大的问题。此后,地震稍微稳定些,她就接来了身处震中的亲人,并不断为没来的亲属送去食物、水等生活必需品。这样的生活大约持续了一个多月,才渐渐步入正轨。
筱原女士告诉记者,对于这次的四川大地震,她除了表示同情,还要叮嘱正在灾区的人们,做好准备,迎接今后更加艰难的生活。有几点注意事项她托记者一定带给大家:因为余震随时都可能发生,所以睡觉时一定把鞋放在身边立即可以找到的地方;随身要带一些简单的药品,特别是防止痢疾、感染的药物;还要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尽管干净水源稀缺,但也要注意身边卫生。
“我会在日本为四川人民祈祷平安,希望你们为了今后的生活加油!再加油!”▲(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孙秀萍)
等我长大再建一个家园
2004年的海啸,使印尼亚齐省周边村镇的20万人失去了生命,一时间成为不折不扣的死城。
在那次灾难中,印尼《时代周刊》采访、记录了一系列受灾者的故事。但副总编瓦希•穆亚迪说,他最想告诉记者的是一个10岁男孩的故事。
阿扎利同父母和哥哥住在亚齐的兰巴路镇,生活简单而快乐。直到10月26日这天,他的生活一下子被无情的海水淹没。爱看的动画片《机器人历险记》还在播着,大地已经开始摇晃,他听见母亲在外面大喊:“阿里(阿扎利的昵称),快跑!”他跑到外面时,满街已是惊慌失措的人流。
灾难过后,小阿里失去了父母,被远亲接走。生活似乎又回到从前,他仍旧可以躺在床上看《机器人历险记》,可他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阿里说,他要像机器人罗德尼一样,坚强面对生活的苦难,海水可以将他的家园摧毁,但他能够再建一个家园,为这个梦想,他可以等到长大。要有梦想,这就罗德尼教给他的。
记者问穆亚迪先生后来还见过这个孩子吗?穆亚迪先生说,亚齐的故事都是一样的,一个新的亚齐在国际救援下正在建设,而这也是小阿里的将来。▲(本报驻印尼特约记者翟朝辉)
不要放弃希望
台湾地震几乎年年都有,但2007年9月21日的地震却是台湾近50年来伤亡最惨重的一次。不过,依旧是在这场灾难中,全民的捐赠也使受灾者学会了用“回馈其他弱势者”的方式,来消弭地震带给他们的心灵创伤。
陈水合曾是南岗工业区一家电热水器公司的科长,当时才30多岁,正准备成家立业,没想到,921地震改变了他的人生。
陈水合住的房子在地震中倒塌,他被压在残垣断壁中,2个多小时后被邻居救出,但因脊椎被压伤,他辗转被送到大型医院进行救治,在医院住了121天,虽然捡回一命,却留下了终生的残疾。
然而,陈水合并没有就此对人生失望,他在台湾慈济志工的鼓舞帮助下,学会了在轮椅上种植蔬菜水果和花卉,让自己本已变得茫然的生活,重添活力。不仅如此,自从受伤后,他就一直用自己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去努力帮助更多人走出阴霾。
这次四川发生的大地震同样牵动了陈水合的心,他坐着轮椅到街头为灾区的人们募捐。他说,他希望四川受灾的同胞们永远不要放弃希望,就像自己,虽然这辈子只能坐着轮椅,却仍然可以坚强地活着。因为,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本报驻台北特约撰稿人胡又中)
要做的就是朝前看
胡安娜•哈斯敏•阿利亚斯出生于1985年9月18日,墨西哥那场大地震之前的几个小时,是当年警察和士兵们从墨西哥城华雷斯医院废墟里救出的第一个孩子。
然而,在那场灾难中,她失去了妈妈,爸爸也因为无法承受失去妻子的痛苦而和年幼的她疏远。所以,一直以来,她都与自己的姨妈玛茹•埃乌赫尼亚住在一起。
胡安娜告诉记者,至今,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都会说起那场地震,会问起:“那场灾难让你失去了母亲,你有什么想法?”可其实,自己从没觉得和身边的其他人有什么不一样。
对她而言,玛茹阿姨就是妈妈,这个抚养她长大的妈妈让她感受到了全部的爱。而且,1985年地震之后,墨西哥城特意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心理医生小组,多年来一直为她和其他13个与她一样从瓦砾堆中被救出的孩子进行心理治疗。
胡安娜说,正因为知道自己能活下来就是生命的奇迹,所以她要做的就是“朝前看”。
不久前,她刚结束了在墨西哥工业技术研究和服务中心的时尚设计课程,她希望在政府专项帮助“奇迹婴儿”的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再去学习英语,并上完大学课程。▲(本报驻墨西哥特派记者王新萍)
新生命让人看到光亮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首府穆扎法拉巴德发生了里氏7.6级的强烈地震,造成7万多人死亡,300多万人无家可归。
纳希玛•毕比是在这场地震中活下来的“幸运者”之一,而她的女儿法希恩就诞生在那次灾难中。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纳希玛•毕比至今心有余悸;而她的丈夫穆罕默德•穆尼尔则是有些悲喜交加。“当时我非常担心,因为我妻子怀孕了,我一时慌了手脚,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是后来,一架直升机飞过来把我们运到了设在穆扎法拉巴德的一个临时医疗中心,法希恩就在那里诞生了。我很高兴,我又有了一个孩子。更重要的是,虽然地震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但我女儿在地震中诞生,这让人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光亮。”
现在,法希恩快满3岁了,长得漂亮活泼。他们一家人在一年前搬进了新房子,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说,衷心祝愿中国人民可以早日战胜灾难。▲(本报驻巴基斯坦特派记者 孟祥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