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当地震灾情来临之际,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一如既往,冲在抗震救灾的最前线。他们不畏危险,克服困难,风餐露宿,忠于职守,忘我工作。他们以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挽救了无数生命,给灾区人民带来生的希望。 他们持续作战,入乡进村全力开展防疫工作,用行动诠释着“健康守护神”的内涵。
为了展现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在抗震救灾中的风貌,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抗震救灾白衣天使英雄谱”专栏,希望大家踊跃投稿。
开篇语
这支队伍速度惊人,震后14个小时紧急入川救援。他们走得很慢,直到现在,依然有10名队员留在什邡,尚未撤回。
这支队伍阵容豪华,囊括了来自军地的医疗救治、疾病控制众多专家,卫生局副局长亲自上阵抬担架、烧开水。
这支队伍风餐露宿,16名队员背负30公斤背包,急行军3个多小时挺进映秀镇,5天时间只吃过一顿米饭。
这支队伍机敏过人,用门板做手术台、树枝做夹板,紧急救治13000多名伤员,开展手术250多台。6名队员与大部队失去联络长达34小时,靠传递“鸡毛信”再度会合。
这支队伍是重庆市首支抗震救灾医疗队,共101人,是全国第一支支援四川灾区的省外医疗救援队,第一支军地联合派出的医疗救援队,第一支到达灾区的疾控防疫队,第一支到达震中映秀的医疗救援队。
兵贵神速
5月13日凌晨4时20分,一队挂着渝A牌照、开着应急灯、鸣着警笛的车队在成都市三环路上飞驰。街道两边或站或躺着不少避震的市民。大家看见印有重庆标识的救护车颇为惊奇,不少人向车队挥手致意。此刻,距离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仅14个小时。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成都、重庆震感明显,两地通讯网络几近瘫痪,无法联络。16时,在获悉四川地震、重庆梁平受灾的情况后,正在北京开会的重庆市卫生局局长屈谦给卫生局应急办常务副主任杨荣刚发回短信:“尽快组织赴川支援队伍,快!”
18时左右,重庆市卫生局应急办终于与四川省卫生厅取得联系,得知当地灾情严重。卫生应急医疗救援队立即集结,卫生局副局长刘克佳主动请战,带队前往四川增援。
当晚23时,来自重庆市卫生局机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血液中心以及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的101名应急队员,携带15台车和大量药品、血浆、设备星夜兼程火速入川。13名防疫专家携带了3吨消杀用品和喷雾器,300袋血浆和600袋全血也随车送往灾区。
兵分三路
13日凌晨抵川后,医疗队兵分三路。刘克佳带领第一分队赶赴受灾最严重的绵竹市;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应急队前往什邡增援;有着丰富战地抢救经验的第三军医大学30名医护人员则在副校长赵先柱少将的率领下,驻守德阳市中心医院,负责抢救各地转运来的大量危重病人。
仅仅半天时间,通宵未眠的医疗队员就全力抢救伤病员1000余人,开展手术40余台,抢救危重病人20余人。
绵竹遵道镇的房屋倾覆殆尽,人员伤亡惨重。从医38年,从未见过如此众多亟待救治的伤员,55岁的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王仁忠心急如焚。他用3个木桩撑起塑料布,从废墟里扒出两张餐桌和一张门板搭成手术台,冲洗伤口、缝合、包扎,救援队一连完成32台手术。
德阳什邡市,源源不断涌来的伤员聚集在什邡市人民医院门诊部门前。队员们不眠不休,连续数日高强度工作。“医生们不断变换着自己的姿势,从站着到跪着,最后趴着做手术。”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张正洪提起同事们,心疼无比。
5月14日清晨,已经4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的队员们又赶往震中汶川。当晚在汶川溪口镇的阿坝铝厂连夜救治了25名伤员。
挺进映秀
5月15日,重庆市医疗救援队的旗帜高高飘扬在映秀镇的废墟上。首批16名医疗卫生救援队员同首批武警官兵一起,乘坐1小时冲锋舟,步行3小时,进入余震不断的映秀。
震中映秀,水、电、气、交通、通讯全部中断,近4000名受灾群众与救援人员的饮水安全面临巨大威胁。防疫队员到达映秀后,通过大量寻访和实地考察,从流量大约筷子般粗细的取水点,选取4份水样委托救援空军带到成都进行检测,最终确定3处安全水源。
两台喷雾器和两桶消杀药品被队员们背进了灾区。在第一时间,队员们对伤亡较重的小学、遗体掩埋点等重点地点实施了消毒。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副主任龙江背着喷雾器消毒,手臂、耳朵被太阳晒肿脱皮,双脚被泡烂。
队员们的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在映秀漩口中学当了7年老师的邓坤,负责遇难者遗体埋葬点的登记工作。他说:“往年这个时候,苍蝇、蚊子特别多。现在苍蝇、蚊子比地震前还少。我每天在这个山坡上,都没有被蚊子叮咬。”
看到忙碌一天的医疗防疫队员早起后还自动捡拾垃圾,指挥部立刻派出200名官兵对外环境的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堆放和消毒,卫生状况大为改观。护水源、灭蚊蝇、清垃圾、建厕所……最早进入映秀的防疫队员在3天时间里,共处理遇难者遗体600多具、消杀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处理生活垃圾10吨,修建临时厕所9个,处理污水坑90个。与此同时,队员们在映秀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向分散居住在81个聚集点的1906位受灾群众宣传卫生知识,发放饮水消毒片25000片。防疫队员还对每个村的4位村民进行卫生防疫知识培训,教会他们如何使用喷雾器。龙江说,这是为了留下一支不走的卫生防疫队伍。
生死考验
“刘局长、杨主任:我们一行6人到了汶川县漩口镇寿江大桥处,此处距离映秀大概有四五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决定在此扎营,应当地政府要求与位于此处的30名官兵一道救治运送至漩口镇的伤员。我们一切安好,勿念,已救治近20人。我们打算在此坚守到物资不足时撤回大坝,大概能坚守3天。”一天一夜之后,失散队员黄春写下的第八张“鸡毛信”终于被人带到映秀转交给医疗救援队。
5月15日凌晨4时,16名应急救援医疗队队员在紫坪埔大坝分乘两辆冲锋舟向映秀挺进,冲锋舟在黎明前的夜色中迷失方向,错泊登陆地点。天亮不久,第一小分队与医疗队失去联系,大家焦急万分。
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外伤科护士尹小玲是走散的第一小分队6人之一。快到漩口有一段300米路程,他们走了近1小时,每人都背着20公斤药品,深一脚浅一脚地走。途中,小尹突然大叫一声,陷入泥沼。“先救药品!”身材娇小的她用力将药品包扔出去。几次尝试后,大家终于靠近泥沼,将“泥人”小尹拔了出来。
映秀白天的太阳热辣辣的,夜晚却冷得让人发抖。由于没有防潮垫,夜里帐篷里外全是水珠,队员即使睡在帐篷里,被褥、衣服也全部湿透,只得用体温烘干。一夜大雨,帐篷里雨水遍地,队员们只好裹着被子站一夜。为了尽可能多地携带药品和医疗器械到达映秀,队员们取下背包,掏出矿泉水和饼干,把药品填满行囊,喷雾器里也塞满了消毒药片。整整一天,30多名队员只有3瓶矿泉水喝。15日开始,干粮耗尽。队员们便捡几棵白菜和土豆煮一下充饥,煮土豆的水也舍不得倒掉,加一点盐喝下去,以补充盐分。
卫生局派出第二批人员到什邡换防。看到伤员人数仍然很多,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张正洪带着队员们决定“留下来,再和他们一起干一阵”。 队里有两名队员由于长时间站在泥泞潮湿的帐篷里做手术,脚部真菌感染引起高烧,但没有一个人退缩。至今,10名队员和来自湖北、辽宁、黑龙江、江苏等地的200多名医疗队员依然一起留在什邡。张正洪说:“我们还要坚守一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会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