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虹口乡那封手写的“告急救命书”经过8个多小时的紧急传送,于5月14日送达都江堰市抗震救灾指挥中心时,灾区群众的生死揪住了所有人的心。市指挥中心紧急组建首支救援队伍,于中午12时赶赴虹口。市人民医院外八科护士长曾红梅就是先遣救援队中的一员。
背着近20公斤的急需药品和抢救设备,经过近8个小时的艰难行军,救援队成功翻越龙门山脉,于当晚7:30时左右进入虹口镇。曾红梅又饥又渴,中午吃的一根黄瓜,沿途喝的2瓶水早已化为汗水。她接过群众递来的一碗稀饭,匆匆咽下,立即展开工作。“这里的伤情令我震惊!有30多名伤员分别在地面及临时床位横七竖八的躺着,其中有重伤员16名。临时搭建的简易病床血迹斑斑。抗菌素短缺,极易引起感染。”有着丰富急诊急救知识的她事后说起,仍一脸凝重。为了保证伤员的安全,她一边向指挥中心请求物资支援,一边率领现场护士,利用手头资源,规范病区环境、工作区域。为了保证护理队伍的持续作战能力,她将仅有的4名护理人员合理分工,一个初具规模且分区规范、有序的野外病区建立起来了。
当晚深夜,送来一名孕妇,预产期为5月12日,由于交通受阻,无法与外界沟通,而产妇已经发作,无法外运,现场又没有妇产科医生,没有药,没有血,更没有急救必要保证。在此情况下,她紧急写了张急需产包的便条,托付出山的村民捎回给市人民医院。第二天上午,孕妇已宫口开全,进入产程。情况紧急,她临时充当助产士。凭着学过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急救经验,在其他医务人员的配合下,一个新的生命在绝境中诞生了!为防止产妇产后大出血,她一直守在产妇身边,精心护理。
5月15日下午6点过,余震再次发生,山体在余震中晃动,一时间飞沙走石,轰鸣声连绵不断,曾红梅安慰大家:“别急,会过去的,我们不能慌!我们必须要坚守在这里,我们就是伤员生命的守护神。”
经历了三天三夜的艰辛劳作,曾红梅疲惫不堪,但作为现场护理队伍中职称最高、护龄最长的她始终坚持在救治病人的第一线。
5月17日上午,当又一批医疗救助队到达虹口,将连续作战的曾红梅换下来时,虹口乡卫生院石院长拉着她的手说:“曾老师,你这几天体力消耗太大,等路通了坐车下山吧!”在现场指挥的市委常委杜其文同志带着虹口乡党委书记动情地说:“护士长,我以军人的身份对你说,你是好样的!来照张相,为你送行!”噙着泪水,背上行囊,抱着震后新生的生命,和现场的医务人员、伤员、群众依依挥手惜别,曾红梅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经过生与死的考验,生命显得尤为珍贵。在经历了四天四夜的艰苦作战后,曾红梅动情的说:“我很庆幸!在挽救人民群众生命的战场,我是一名士兵。”(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