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呈世界性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丙型肝炎流行率平均为3%,估计1.7亿人感染HCV,每年新感染者300~400万例,死亡25万例,占所有传染病死因的第10位。 据估计,今后10~15年内,丙型肝炎相关死亡人数将继续上升,到2015年丙型肝炎相关死亡病例将增加2倍,2025年将增至3倍。
我国丙型肝炎流行现状
我国属丙型肝炎中度流行地区。据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一般人群的丙型肝炎抗体流行率为3.2%,约有4000万例HCV感染者。
丙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约75%~85% 急性丙型肝炎可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甚至肝硬化和肝癌。感染HCV 20年后,肝硬化年发生率为10%~15%,一旦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年发生率为1%~7%。因此,丙型肝炎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重视丙型肝炎防治工作
在发达国家,丙型肝炎是导致终末期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肝移植患者中,丙型肝炎患者占1/4。因此,发达国家对丙型肝炎较为关注,自2004年至2007年,连续举办了四届“世界肝炎认知日”活动,主要是向公众、医务界和政界宣传有关丙型肝炎的预防、筛查和治疗知识,希望政府认识丙型肝炎的严重性并采取全国性卫生保健计划。
在此项活动的影响下,2007年3月29日,欧洲议会通过了《欧洲议会丙型肝炎防控倡议书》。该《倡议书》要求:① 将丙型肝炎防控工作定为最紧急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② 进行丙型肝炎筛查、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③ 保护高危医务工作者;④ 加强丙型肝炎合并患有艾滋病或乙型肝炎的研究等。2007年成立了“世界肝炎联盟”,将每年5月19日定为 “世界肝炎日”。因此, 2008年“世界肝炎日”活动将进一步扩大,来自世界五大洲的代表将参加此项活动,号召全球关注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提高对病毒性肝炎的认知水平。
我国政府对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一直十分重视,1993年开始对献血员进行丙型肝炎抗体筛查;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自1985年以来,丙型肝炎一直被列入国家重点攻关课题,研制成功丙型肝炎诊断试剂盒,还对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及其长期转归进行了研究;2004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并在22个城市进行了解读,从而提高了广大医务人员和公众对丙型肝炎的认知水平。
由于目前尚无丙型肝炎疫苗可供预防丙肝病毒感染,加之近年来我国人群中静脉内注射毒品、不安全的性行为、器官移植和介入性检查及治疗等增多,传播HCV的危险明显增加,丙型肝炎发病呈上升趋势:2003年至2006年的4年间,我国丙型肝炎报告的病例数逐年增加,分别为21145例、39380例、 52927例和70681例,在法定报告的27种传染病中,丙型肝炎发病率由2004年的第10位上升至第7位。2007年1月至10月,丙型肝炎报告的病例数达81921例,已超过2006年全年的发病数。因此,我国丙型肝炎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丙型肝炎防治方面的主要问题
1. 对丙型肝炎流行现状缺乏正确了解 目前,我国卫生部门所引用的丙型肝炎流行数据均来自1992年全国第二次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项调查距今已逾15年,其间,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卫生各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是人口流动大大增加,人们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丙型肝炎的流行状况也有明显改变。
1992年的调查结果已远不能反映目前我国丙型肝炎的流行现状。因此,为了正确制定我国丙型肝炎防治策略,必须开展一次新的全国性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2. 丙型肝炎检测和监测体系不够完善 丙型肝炎起病隐匿,易被忽视。约80%丙型肝炎患者最初并不知道自己患病,直至发展为慢性肝病甚至肝硬化和肝癌才被发现。其病程越长,治疗难度越大,疾病负担也就越重。如果丙肝患者在20岁时得到治疗,治愈率可达60%~70%,而在60岁时得到治疗,治愈率仅为20%~30%。
丙型肝炎可通过一种简单的检测方式诊断。因此,完善丙型肝炎检测和监测体系,对丙型肝炎高危人群进行检测和监测十分必要,一方面可早发现传染源,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另一方面,可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
3. 医源性传播未得到有效控制 医源性传播途径包括不安全注射、器官移植、介入性检查及口腔疾病的治疗等,这些都已成为HCV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丙型肝炎患者中,接受过内镜检查、流产、肌肉或静脉注射、美容、美甲或修脚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与医务人员对丙型肝炎的认知水平较低有关。
北京、上海、广州、郑州、长春等5城市的调查表明,医务人员对丙型肝炎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认知度较低,最低为12%,最高为83%,平均仅47.5%。
4. 丙型肝炎治疗未全部纳入医保 丙型肝炎不同于乙型肝炎,多数丙型肝炎患者是可以治愈的。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其治愈率可达50%~70%。药物经济学分析显示,该治疗方案可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
由于部分地区聚乙二醇干扰素未纳入医保,患者难以承受医疗费用而不能及时治疗,这些患者一方面可能成为传染源通过血液途径传染他人,另一方面可能因未能及时治疗而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最终导致死亡。
5.公众对丙型肝炎认知水平较低 对北京、上海的一般公众调查发现,41%公众不知道丙型肝炎,知道丙型肝炎的公众中,仅10%对丙型肝炎有所了解,被调查者中83%有丙型肝炎高危因素,但仅5%检测过丙型肝炎标志物。
6. 国产丙型肝炎诊断试剂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近年来我国丙型肝炎诊断试剂的品种和质量有很大提高,但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可重复性与国外同类试剂比较,仍有一定差距。
对我国市售最广的6种丙型肝炎酶联免疫试剂盒与美国Ortho试剂盒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国内6种丙型肝炎试剂盒的S/CO比值 (6.0~14.0) 均明显高于Ortho试剂盒 (3.8),说明前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低。我国HCV核酸定性和定量试剂盒也存在灵敏度低及检测范围小的问题。
7. 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究较薄弱 丙型肝炎患者如能及早接受规范化抗病毒治疗,多数是可以治愈的。但目前我国使用的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是进口的,且价格较昂贵,一般患者难以承受。
近年来,国外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迅速,继聚乙二醇干扰素后,已有多种抗病毒新药进入Ⅰ期或Ⅱ期临床试验。我国丙型肝炎患者占全球1/4,亟待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病毒药物,造福于人民。
自2005年6月起,HCV体外细胞培养体系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几个研究小组先后在Huh7细胞系中获得2a基因型HCV全长基因的复制,并成功获得有感染性的HCV颗粒。近年来,我国在HCV细胞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从而为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创造了一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