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5·12”汶川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全国政协委员何伟就紧急联络共青团辽宁省委,共同筹备成立眼科流动爱心医院。5月21日下午,用牵引车作动力,全长16米的全国首家眼科流动医院开往地震灾区。

  截至6月3日,该流动医院已筛查灾区群众眼病5226人,救治眼病患者429人,做眼科手术36例,免费发放眼药3653支,为近视学生免费配镜120副。 从他们书写的10多篇“战地日记”里,流露出了眼科医生在震区难以忘怀的一幕幕感人故事。

  5月28日:时钟停留 爱不停歇

  今天是来到灾区的第四天。还在吃早饭时就有患者前来,这两天来检查的患者几乎都患有结膜炎或沙眼,领到我们送的眼药水。由于气温高,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眼传染病。

  原计划明天要去受灾严重的遵道和汉旺两镇诊察患者,下午,我们便去了遵道镇探路,结果半路上的一个超市全部倒塌,正在清理,道路不通。随后我们转到汉旺镇。这个小镇位于山脚下,我们的内心随着渐行渐近的一片废墟的镇子不停的震撼着:有的房屋全部倒塌,有的楼房虽然矗立,但墙体上宽宽的裂缝赫然昭示着地震留下的伤疤,越来越多密集的帐篷呈现在路边。

  东汽广场前指针指向14点28分的大钟依然伫立。广场前有很多受灾群众的帐篷营地,也有很多医疗队的帐篷点缀其间,但还没有眼科专业的医疗队来过。我们临时决定,在这里开展诊疗工作。当找到震区指挥部的负责人说明来意后,接待的人非常热情,把我们的“流动医院”安排在大钟的下面。历史将时间永远定格在14点28分这一刻,我们衷心希望带给百姓的光明与爱永不停歇。

  今天我们营地来了三个小志愿者,带头的小男孩叫刘文豪,是个聪明伶俐的家伙,很快就跟大伙混熟了。我们与当地人的语言沟通出现障碍,他就充当我们的小翻译,并帮我们发放科普宣传单。小文豪的出现,迅速拉近了我们与当地群众的距离,他也成了联结爱心流动医院与灾区群众的纽带。

  下午3点,医疗队的郭慧兵和姚涛为孩子们讲授眼科常识,看到其中一个十二、三岁模样的男孩子,带个只有一支镜腿的眼镜,据说这支残缺不全的眼镜还是在废墟中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听后让我们感到遗憾,因为我们没有带眼镜设备。何伟院长在得知情况后,立刻组织流动医院的眼科专家为孩子们检查视力,并立刻将详细数据传回沈阳,后方连夜赶制出所有眼镜,空运至成都再辗转到绵竹,尽快让这里的孩子戴上合适的眼镜。

  今天,爱心流动医院共诊治了130余名患者,明天我们将兵分两路,在绵竹市体育场和汉旺镇同时开展工作。

  深夜,雨在下……

  5月30日:“只差一点就失明”

  “你们是眼科医生吧?快救救我们的战士!”

  流动医院的医生正在为受灾群众筛查眼病时,突然有几个穿迷彩服的战士扶着一个眼睛包纱布的战友,神情焦急地向流动医院跑来。

  这个战士三天前在焊接安置受灾群众简易房时,不小心被高温铁屑伤到了眼睛,由于任务紧急,他只是让医务员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就重返工作岗位。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后,这名战士感到眼睛越来越疼痛难忍,不得不将情况告诉团长。一名战士从志愿者那儿得知流动医院正好在营地的附近,团长便带着这名受伤的战士赶到了流动医院。

  “还有救!如果再晚一点就来不及了。”何伟马上与另一名眼科专家换上手术衣,在流动医院手术室为这名战士施行了手术。

  手术成功了。何伟说,一个很小的铁屑嵌入了这名战士的眼睛表面,已经生锈,眼睛伤口处开始化脓,如果不及时取出这块小铁屑,它将使伤口溃烂扩大继而穿孔,那时候眼睛就保不住了。现在铁屑已被取出,伤口化脓处也被清洗干净,只需要两三周这名战士的眼睛就能好了。

  5月31日:生活琐记——洗澡

  从没有想到洗澡居然成为这样令人期盼的事情。自从来到灾区,除了第一天在成都等待卸货时洗过一次澡外,已经一个礼拜没有洗澡了。在这个位于盆地的省份,又正值炎热潮湿的夏季,大家每天都在不停地出汗。

  驻扎在附近的消防官兵天天给我们送洗漱用水,这样可以省去长途跋涉到绵竹体育场接水的麻烦,但这只能保证每天洗脸而已。除了医疗队里三位壮汉--司机师傅敢晚上去体育场的凉水管子下冲澡,别人都只能硬挺着,直到身上的“保护层”越来越厚。有人说,这样下去以后都用不着擦防晒霜了。李德赟最爱出汗,别人都要接近中午才出汗,而他八九点钟就开始出,队员们管他叫“汉旺”。

  我们分两批进城。这里的洗浴中心很少,打听了好多人才找到一个。白天洗浴中心人也不多,这里就成了我们医疗队的专场,由于我们人数众多,老板给了我们团体票的价格。

  洗完澡后,每个人的关节像抹了润滑油,要多舒服又多舒服,身子都感觉轻了许多。

  回到营地“汉旺”对我说,“哈哈,你的脖子脱皮了!”我把照相机伸到脖子后边自拍了一张,好家伙,死皮像不干胶一样贴在皮肤上,还真挺吓人的。我又看了“汉旺”的脖子,哈哈,他也一样!(记者 姜敏)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