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的灾难,往往带给人们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汶川地震后,平时常被人们忽视的抗震设防问题摆在了国人面前。日前也有调查显示,很多民众表示以后买房时会有意了解房屋的建筑结构。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也迅速打起了“抗震牌”,亮出了“七级抗震保障安全”等宣传语。
抗震设防究竟有什么标准?我们的房屋到底能抗几级地震?如何保证我们住得更安全?就以上问题,本报记者近日独家采访了相关专家。
地震让人们居安思危
成都是距离震中汶川最近的省会城市。近一个月以来,频繁的余震让成都人提心吊胆,甚至有家不敢回。5月23日,记者在成都注意到,停车场、路边等处,一些居民支起了帐篷,有些人索性睡在车里。一位成都的朋友告诉记者,如今在成都,3楼以上几乎没人敢住,有的宾馆干脆关闭了位于高层的客房。在网络上,有人留言称,如今成都人见面已经不再关心“你住在哪”,而改成了“你住在几层”,足见得人们对房屋安全性的关注程度。
即便在北京、深圳等远离震中的城市,人们同样未雨绸缪,关注房屋的抗震能力。搜房网近日对深圳市民的调查显示,超过50%的人表示,房屋抗震能力将对他们买房时的选择起到“决定作用”,90%以上的人愿意买抗震能力更强的房子。
6月2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市朝阳区5家房屋中介和售楼中心。在大望路附近一家售楼中心,当问起房屋抗震能力时,工作人员表示,完全可以信赖。“我们的房子设防烈度超过8度,从设计到施工都能保证质量。而且我们用的是剪力墙,比较抗震。”她告诉记者,这段日子,几乎所有来买房子的人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抗震能力怎么样,能抗几级”。正在团结湖一家房屋中介进行咨询的张女士对记者说:“你看这次地震,那么多房子一下子变成了废墟。现在在北京,一般都是住高层,要真来个地震,跑都不好跑。所以买之前,一定先打听好抗震能力。”
我们的房子能抗几级震
想要更好地了解房屋的抗震能力,首先要明确“震级”和“烈度”这两个概念。所谓“震级”,指的是震中震源所释放能量的多少,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比如此次汶川地震是里氏8.0级。“烈度”则是指地震造成地面各地点的破坏程度,它与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等密切相关。同一震级的地震,在不同地区的烈度各不相同。我国对烈度划分了12个等级。仍拿此次地震为例,震中汶川的烈度相当于11—12度,而上海的烈度则为3—3.5度。建筑的抗震设防,正是根据烈度制定的。
正要赶赴甘肃灾区进行考察的上海交通大学安全与防灾工程研究所所长、土木工程教授陈龙珠临行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指出,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就已对建筑抗震设计颁布施行了技术标准,之后又经过了多次修订和完善。记者从目前通用的2002年1月1日起实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上了解到,我国主要城镇的抗震设防烈度在6—9度之间,划分依据是历史资料、地震危险性等因素。其中,北京(除昌平、门头沟、密云、怀柔以外的市辖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上海(除金山、崇明以外的市辖区)为7度;此次受灾严重的汶川、北川等地则处于7度设防区。此外,根据建筑物重要性,还有甲、乙、丙、丁四个级别的划分。特别重要的建筑及可能引发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设防要求最高,为甲类;而一般的工业和民用建筑则属于丙类。
至于设防目标,陈龙珠告诉记者,一般来说,要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其中“小震”指的是低于本地区基本设防烈度约1.5度的地震;“中震”指的是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大震”指的是高于本地区基本设防烈度约1度的地震。“拿基本烈度9度地区的普通建筑来说,一般在实际地震烈度达到9度时,它容易出现裂缝,但经一般维修后即可继续使用;在实际地震烈度约10度的情况下,也不应该发生倒塌。至于基本烈度11度的地区,由于本身就属于危险区,按理说是不应该建房、住人的。”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科技质量部科研主管、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王志民进一步补充,所谓“大震不倒”,可能会出现比如吊顶掉下来的现象,但房子不会倒塌。“也就是说,可能伤人,但不至于要人命,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人是有时间逃生的。”
此外,在正规设计、正规施工、建筑规模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结构、不同年代的建筑,抗震能力有所不同。
钢结构的房子更结实。陈龙珠指出,从结构上分,钢结构的抗震能力要强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则又强于砌体结构。但如果将砌体结构加以改良,同样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唐山大地震中的新华旅馆就是很好的例子。当时整条路所有建筑都倒塌了,唯独该旅馆8层主楼未倒。之后发现,原来主楼的砖墙中增加了一些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一级结构设计师常强表示,实际上,影响房屋抗震性能的因素很多,如结构体系、构件设计等,不能单就一个方面进行评价。即便是砖房,如果设计好了,也可以很结实。“当然,这是就设防烈度以内的地震作用来说的。如果超过设防烈度或设计、施工存在质量问题的话,各种建筑受震时都可能遭到破坏。”陈龙珠补充说。
越新的房子越结实。想起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国人都会感伤。王志民指出,那时,很多建筑是预制板的。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用预制板盖房子就像“搭积木”,先把墙砌好,然后把预制板两端伸出的钢筋搭在梁上,另一端则用钢筋将相邻的预制板进行固定,这样一层层搭起来。由于抗震能力差,此后,很多城镇逐渐摒弃了预制板。目前,北京、上海等城市新建的高楼基本都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抗震能力比过去增强了很多。
楼层低不见得安全。专家们指出,高层建筑有其特定的设计建造要求。陈龙珠解释说,比如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就可以用混凝土墙取代部分或全部框架柱,来提高抗震能力。再比如,六七层高的住宅楼目前多为砖混结构,而几十层的高层建筑则需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王志民表示,实际上,在多层建筑中,一二层楼最容易被震坏。“地震时的剪切力呈倒三角形,底层受力比顶层大得多。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一楼的墙往往要厚实一些。”
当然,如果从逃生角度来讲,低层建筑或许更容易些。
大房间抗震效果不一定差。不少人认为,房间的开间越大,抗震效果就越差。比如教室、会议室可能就不如小间的办公室、卧室更抗震。对此,陈龙珠指出,开间大确实有其不利因素,但现有的技术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的,比如可以选用抗震性能良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或框剪结构。
塔楼比板楼抗震性能好。因为地震波往往不规则、无规律,如果恰好赶上板楼的短轴方向,则板楼很像一堵墙,受力面积大;相比之下塔楼长宽较小,较为方正,抗震性能更好一些。
城镇的房子更抗震。在地震重灾区什邡采访时,记者注意到,市区内基本看不到什么垮塌的房子。对此,王志民指出,除地震波等因素外,这和建筑抗震能力也有一定关系。“在城镇,大部分建筑都能按照设防烈度修建;但在农村,一些农民自己建房子则很少考虑抗震因素。”陈龙珠也认为,农村房屋的安全性相对弱些。“但农村人口密度也比较低,受灾程度也弱一些。城市建筑整体上尽管安全程度相对较高,但也有许多未经加固的老房子,其实际抗震能力不能一概而论。”
地震时哪些地方不要跑
建筑的抗震能力是一方面,老百姓学会地震时逃生的技能同样重要。
专家们指出,一般情况下,地震时不要乱跑,尤其是住在高层楼房上的人,最好的方法是在承重墙的墙根处就地躲藏。王志民指出,以前我们常说可以躲到厕所、厨房等空间小的地方,但由于现在的建筑大多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一户人家恐怕是由一两块板拼成的,因此厕所、厨房起不到太多保护作用。
此外,买房及装修时也有些注意事项。陈龙珠指出,买二手房时,最好不要图便宜去买那些使用年份较长而且未经过抗震加固的房子。从建筑类型来看,高层楼房的抗震性能会好些,因为它们大多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装修过程中,则最好不要轻易破坏承重墙、梁柱、钢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