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首席记者 施捷)据调查统计,我国现有约100万-150万名患者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然而每年总共能实施手术的仅1.3万例。
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诺华人与环境基金会今天在沪举行的一个合作项目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虽然近年来我国器官捐赠事业发展迅速,以2004年为例,肝移植总数及亲属活体捐献肾移植两项指标均呈100%增长,脑死亡及心死亡自愿无偿器官捐献也实现了“零”的突破,“但器官短缺、供不应求的状况依然十分严重。 许多危重病人因不能及时得到器官移植而死亡。”
“器官捐献和移植挽救了无数终末期疾病患者的生命。然而,在我们身边依然有许多病友因为等不到合适的器官而永远离开了。器官短缺已成为阻碍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障碍。要想挽救更多病人,关键在于提高全民的器官捐献意识,同时在政策法规上给予保障和认可。”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陈忠华教授强调说。
与会的专家呼吁,应在全社会加强器官捐献观念和知识的宣传教育,改变人们对器官捐献的传统观念,宣扬人道主义互助精神,增进公众器官捐献的意识和行为。有关部门则应开辟和提供更加便捷的器官捐献登记途径,方便公民自愿捐献器官,同时建立人体器官分配的共享信息网络,提高器官分配的公平性和利用效率。
据悉,“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合作项目”签署实施5年来,诺华共投入200万瑞士法郎,实施了数十个具体相关项目,其中包括召开了5届学术研讨会,对活体器官捐献和移植的临床发展、学术研究和法规伦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和交流,邀请卫生部脑死亡法规起草小组专家宣传和介绍脑死亡的知识和观念,以及中国脑死亡标准和临床判定等文件的起草和研究进展等。由该项目支持设立的亲属肾移植基金一项,已使300余个家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