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地震发生之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药水为弹药,以消毒设备为枪炮,在肉眼难以看见的微观世界里,和细菌、病毒“兵团”进行一场又场的激战。在这场无声而又危险的战斗中,他们取得胜利,创造了成都灾后卫生防疫史上“零疫情”的奇迹。 他们捍卫了成都的安全!捍卫了我们的生命!

  成都市是如何创造“零疫情”这一奇迹的? 本报记者昨采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

  关键词:疾控全覆盖

  成都市卫生局

  地震发生伊始,第一时间是抢救。抢救面临的困难是多方面的———大量伤员要及时处理,遗体停放时间过长就会腐败……面对广泛的棘手难题,卫生防疫的组织工作成为摆在卫生管理机构面前的一道难题。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怎么破解?

  5月13日,全市卫生系统调动了近1000人奔赴灾区一线,负责医疗抢救、消毒消杀、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安全工作。此外,各地支援成都的医疗卫生防疫也进行了整合,由此实现灾后疾控全覆盖!

  从5月15日起,成都市开始实行灾区疫情、食品中毒等突发公共事件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疾控全覆盖 每日查疫情

  成都市卫生局局长杨伟透露,震后,市卫生局立即成立成都市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设立11个工作组,负责全市抗震救灾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工作,并在都江堰、彭州、崇州三大重灾区设立前线驻点工作组。5月13日,全市卫生系统调动了近1000人奔赴灾区一线。此外,各地支援成都的医疗卫生防疫也进行了整合,由此实现灾后疾控全覆盖!

  5月12日夜,市卫生局连夜修订印发《震后灾区饮用水供应及水质污染紧急处理方案》等5项紧急方案,之后又相继制定、转发70多个文件,此举为灾后卫生防疫高效运行提供了极大保障。

  从5月15日起,成都市开始实行灾区疫情、食品中毒等突发公共事件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不能进行网络直报的就采取手机报送。卫生防疫人员进村入户监测传染病状,各级疾控中心每天都要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日分析,每周实施周分析,掌握疫情流行动态。一旦出现异常,立刻预警。

  消毒!监测! 切断污染源

  杨伟介绍,我市和各地增援的消杀队伍,震后第一时间展开对遇难者遗体、动物尸体、蚊蝇孳生地、粪坑及外环境、重点场所的消杀工作,加大了灭“四害”、灭流浪犬和野犬的力度。此外,对入城交通要道的18个关口设置卫生防疫点,实施24小时值班,对灾区来的车辆进行消毒,对人员进行传染病排查。

  另外,饮用水、食品安全在震后被特别关注:卫生人员不仅加强了对自备水、井水、分散式供水的消毒指导,还深入乡村、安置点、学校、建筑工地等重点地区进行监督。对各学校、托幼机构加强了传染病防治、晨检和健康教育

  卫生防疫 包乡包村无死角

  据介绍,我市各级卫生系统统筹辖区内各种医疗卫生力量,发动群众,建立了以本地专业人员为骨干、以农村基层干部为主力、以外援专家为补充的疾病防控工作组和乡村卫生防疫队,每乡镇落实1个工作组,每村配备2~3名卫生防疫人员。在实行专群结合,分片包干,包乡包村的基础上,确保卫生防疫力量进村、入组、入户、到人,没有“死角”、“空白”。

  灾后3月是卫生防疫的关键期。杨伟透露,在下一阶段,我市还将做好安置点、建筑工地和学校卫生重点区域的卫生防疫工作,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乡镇(街办)政府的职责,加大督查和责任追究力度。各级政府还将加大对公共卫生机构的投入力度,着力建立卫生防疫长效机制。

  关键词:疾控八措施

  成都疾控中心

  大灾之后,疾病控制面临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有一套专业的防控措施方可从容应对。考验疾病防疫人员专业水准的时候到了!

  成都疾控中心在疾控方面采取了八项措施,包括科学消毒杀虫、疾病监测、饮用水监测、制定食品卫生要求、全面开展免疫、健康教育、安置点防病、学校防病等。

  全市没有大传染病疫情发生,灾区防病实现阶段性目标。

  疾控八措施 保灾区卫生无忧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傅小鲁从疾病预防控制角度对我市灾后防疫措施进行了详细披露。他说,成都疾控中心根据地震后主要的危险因素,制定了《灾后成都市地震灾后防病工作手册》,下发到各个灾区。在疾控方面,采取了八项措施。

  这八项工作包括科学消毒杀虫、疾病监测、饮用水监测、制定食品卫生要求、全面开展免疫、健康教育、安置点防病、学校防病等。

  除消毒、疫情监测外,防疫人员还对全市水厂和集中式供水实施了100%监测,对分散式供水、水源监测覆盖到每个村,定期采集水样监测;他们还在短时间内恢复了灾区免疫接种门诊运行,针对甲肝、乙脑等开展适龄儿童的强化免疫接种,接种率在90%以上。

  对于人员聚居的各集中安置点,防疫部门制定了卫生防病技术方案和卫生防疫工作社区化管理技术要求加以规范;对于学校,复课前开展了预防性的消毒杀虫工作。复课后,又指导学校执行晨检制度、缺课调查制度和传染病调查制度。

  法定传染病数 低于去年同期

  成都市灾后统计的法定传染病不仅没有增加,还比去年下降了不少。对此,傅小鲁的解释是:地震发生后,人们的卫生意识明显增强,更加注重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他透露说,目前发病率较高的主要是结核、乙肝及消化道疾病,但都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目前灾区的防病效果如何呢?傅小鲁公布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成都市疾控中心的阶段性评估结果:卫生防疫工作深入到村组,基层卫生防疫人员具有较好的防病知识和技能,防病工作和长效机制已初步形成;全市饮用水水质在地震前后无明显变化,灾区集中式供水安全、分散式供水安全……全市没有大传染病疫情发生,灾区防病实现阶段性目标。

  下一步,防疫部门要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强化疫情监测,狠抓环境、饮用水、食品卫生,突出卫生防病重点督促指导,加强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工作。

  关键词:卫生监督

  成都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

  即使监督工作做得再好,稍不留心就会带来隐患甚至灾难。“比如,集中安置点如果有小小的食品污染,就会给上百人带来健康危害”,监督,刻不容缓,且必须细心备至———即便在现在平稳的情况下, 成都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副队长朱崇俊都如履薄冰!

  地震发生后,成都抽调了200名卫生监督人员分赴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以都江堰为例,卫生监督人员开进当地19个乡镇、1个工业开发区、212个行政村、94个安置点(50人以上),实施网格化管理。

  到目前为止,整个都江堰有1万人(次)在监督饮用水水质,采集了2850个水样。没有发现一例水质污染事件。

  200监督员 走村入户保卫生

  成都灾区的卫生监督工作几乎到了无所不包的地步:安置点食堂、厨房、厕所、街上的餐厅、水厂的自来水、医院、学校……凡是涉及公共卫生的地方,都有卫生监督人员的身影。

  成都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副队长朱崇俊介绍,地震发生后,成都抽调了200名卫生监督人员分赴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四地。以都江堰为例,卫生监督人员开进当地19个乡镇、1个工业开发区、212个行政村、94个安置点(50人以上),实施网格化管理。此外,广西、山东、重庆、乐山的70多位卫生监督人员也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城区集中安置点和物资配送中心,每个点都派驻了监督员。各乡镇派则有一个工作组,配备4~5名监督员,每人又负责1~5个行政村的卫生监督。

  监督人员的工作包括卫生防病、食品、食堂、饮用水、餐饮、传染病监督、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的卫生管理。还要对城区、各村组的受灾群众、建筑工地等都开展卫生培训指导。他们带了快速检验设备,对食品、饮用水现场快速检验。

  水厂每天查3次 保障水质安全

  昨天,记者跟随卫生监督人员来到都江堰水厂。在这里,卫生监督人员每天监测3次。在水厂车间,两位监督员打开快速检验盒,拿出试剂,开始操作……须臾,测试结果显示:水质一切正常!

  卫生部专门指派的饮用水水质检测专家王巍说,到目前为止,整个都江堰有1万人(次)在监督饮用水水质,采集了2850个水样。没有发现一例水质污染事件。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